第一次去日本,是2014年。

作为一个死肥宅,下飞机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去秋叶原打卡。然而,整个商圈压根看不见多少二次元萌娘和不知火舞的手办。取而代之的是各种“free tax、银联支付有折扣”的海报,以及,满眼的电饭锅。

那一年,日本电饭锅在中国大妈圈俨然成了与广场舞、催子女结婚生娃同等地位的社交语言。回国后提着电饭锅的大妈们,那种神气的状态,像极了2010年掏出iPhone4时,你的样子。

日本电饭锅好么?

确实好。

但大妈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年日本首相们拼命降低汇率,为的就是讨好中国消费者,以清掉08年经济危机之后积压的库存。大妈也不知道,就在自己炫日本电饭锅的这几年,中国的小家电行业已经走上了逆袭之路。

日本货是好,但中国人,已经能造出更好的。

壹 代工30年,从三大基地开始

在东莞生活多年,我眼中的东莞商人总有一种与其财富并不匹配的内敛气质,即便城市已跻身万亿俱乐部,这种略带自卑感的气质仍未改变。因为在改开之初,东莞的原始积累是各个镇子上的领导走街串巷完成的。

“你家当年跑去香港的小叔子,叫他回来投个资么?”说出来总不是那么拿得上台面。

而珠江对岸的佛山,有着让东莞人羡慕的磊落气质。

背靠近几百年来中国最大的口岸广州,佛山人形成了祖传的制瓷工艺。手艺人是聪慧的,所以当清末民初电气时代来临,这里很快形成了电器配套产业。在建国后,国家领导人乘坐的专列上,车厢顶棚镶嵌的就是佛山造的灯管。

先发优势很重要,当对岸东莞的镇领导还在为你家有没有在港关系而奔走时,佛山已经靠着在全国领先的电器工厂得到了政府政策和外商的青睐。

青岛与佛山类似。

东营油田、山东省巨大的人口基数(消费市场)、天然良港、殖民历史,让这里成了中国化工、材料科学版图的重要阵地。青岛科技大学是全国唯二的材料科学强校,而后来全国唯二的高分子材料检测中心,也建在这里。

张瑞敏怒砸冰箱的魄力,固然来自于企业家的担当。但从更本质的角度来说,青岛丰沛的化工材料产业基础,手里拿着电烙铁雄心勃勃的机电专业学生,他们对于电器产业的强力赋能,才是企业家底气的由来。

精明的日本人和后来的韩国人,他们看着中国地图,琢磨着产业基础,研究着地缘距离,然后拿着成箱的钱来到了青岛。

跟佛山和青岛相比,最屌丝的是浙南的温州和台州。贫瘠的山区,工匠积淀比不过佛山,产业基础被青岛碾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靠着红薯填饱肚子的浙南人,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拼命。何为拼命?就是别说什么谁是领导谁是打工,你不玩命,下顿饭连红薯都没得吃。所以,这里完成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改造。

最屌丝的玩家,要么直接被历史干掉,要么被历史打磨出最野的路子。温州台州人的野路子,除了股份制,就是拼市场。三大产地,最懂得身临一线挖掘用户需求的就是浙南人,不信看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张译饰演的陈江河,从拖布杆子到袜子,再到电器,只要你需要,我就能给你造出来。也正是靠着这种野路子,浙南不毛之地硬生生把自己拉到了跟佛山、青岛同一段位。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1)

《鸡毛飞上天》剧照

起家背景天差地别,但三大家电基地的生命线,却出奇一致,关键词——代工。

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就是,我只负责生产就好了,至于订单,国家会派给我。而跟国际大牌的代工合作,稳定地拿到大额订单,就是那个年代计划经济最完美的替代。指望早期的家电人能琢磨出“打造品牌”之类的稀罕词,对那个年代的中国,太奢侈了。

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在乎的是终于可以不用一年到头弯着腰翻土、播种、收稻子。闷热、机器轰鸣的厂房,已然是天堂。

这种感觉,甚至延续到了我们工作室的同事——“外卖小哥”身上,89年出生在西南某山区,高中时是镇子上的高材生,高考考出了985的分数。但在很长一段时期,他都把去工厂打工视作人生目标。这就是过往三四十年底层中国民众的工作观。

因此,上千万人涌入了三大基地的家电企业,以及他们背后配套的五金、塑料、电机、包装厂……这些人,正是中国家电业的脊梁。你家里的每一台厨电,都来自他们的双手。

贰 你家的那口锅

我的东北同事,85后,五线城市工人家庭,自出生起就看着彩电,吃着电饭锅煮的粥,煤气灶上炒的菜。他没法想象,听上去本该更富庶的南方同事,居然到了90年代末才用上电饭锅。

实际上,在80-90年代的中国南方地区,煤炉才是绝大多数家庭的核心烹饪设施,往煤炉中放入蜂窝煤,燃上一天,长久不熄。为什么长燃不熄?因为一旦熄灭了想再充分点燃,得几个小时。

既然煤炉一天要长燃,又何必另外花钱去买个费电的电饭锅?虽然那东西煮饭更方便。

所以对于当时的家庭主妇来说,每天围着炉子用铝锅烧水、煮饭,用铁锅炒菜,就是她们主要的生活桥段。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2)

当时用的就是类似这样的煤炉

而打破这种画风的,是蹬着三轮车,载着一堆液化气罐,吆喝着“一罐气儿48,打压充气68”的换气小贩,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们开始搞西气东输,中国家庭开始从燃煤时代走向燃气时代。天然气、人工煤气、罐装液化石油气开始逐渐取代蜂窝煤,成为我们最主要的烹饪燃料(城市燃气普及率从1991年的23%上升到2019年的97%),尤其是天然气,凭借着高安全性和环保性,已经成了绝对的主流。

1990年,全中国使用天燃气的人数是0.1亿;2000年是0.26亿;到了2020年,已经突破了4亿。而与之伴生的,是中国的电饭锅销量在2000年之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3)

1991-2019年中国天然气使用人口

除了“西气东输”,开始于九十年代末的“西电东送”也为小家电在2000年以后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条件。

在1970年-1996年,我们国家其实一直处于缺电的状态。

改开初期,因为生产生活用电量激增,沿海地区出现电力缺口,到了1985-1994年,全国范围内开始严重缺电。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停电非常常见,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就常备蜡烛(甚至是煤油灯),每次一停电,大家“哦豁”一声,然后淡定地该干嘛干嘛去。

在那样的情况下,谁愿意用电饭锅?明明柴火饭更香!

所以,我们的农民能用上小家电,不仅是因为消费升级了,也是因为电网升级了。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4)

1998-2015电饭锅销售量(全国范围)

对家电,尤其是电饭锅等小家电来说,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自然是重大利好,但更本质的,是国家的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崛起

无论是农民进了城,还是城里人买了新房,都需要购置新家电,这就是中国厨电在过去20年发展的底层推力。

随着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对小家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能要足够强大,还要有牌面,这才有了去日本抢购电饭锅的中国大妈。虽是调侃,但让越来越忙碌,却越来越讲求生活品质的中国人,能用更高效智能的方式吃到更精致的美味,确实成了刚需。

遗憾的是,当西方人在无烟厨房里用各式各样的厨具来烤面包、做炸鸡、煎牛排……中国人还只能蓬头垢面地用铁锅颠勺、烈火烹油,等炒完一个辣椒小炒肉,家里已经是乌烟瘴气。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5)

况且,现在的人在外边能吃到各种美食,从西式牛排到日本料理,从韩国烤肉到东南亚风味,但一回到家,却发现餐桌上摆着的还是那几道菜——西红柿炒蛋、红烧肉、小鸡炖蘑菇……有时想搞点创新,也往往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红教我们做嫩炒黄牛肉,我觉得这还不简单?就心血来潮买了些黄牛肉准备嫩炒一下。可当我根据视频里的步骤——“看到出锅气”、“加少许料酒”、“爆炒至牛肉稍红“……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却发现又老又咸!瞬间浇灭了我刚燃起的做饭热情。

中式烹饪如何智能化?集成锅具怎么做减法?昂贵的进口料理机连个香干肉丝都炒不好,怎么奢求产品能在中国市场得到认可和普及?

中式菜系博大精深,傲慢如此不愿意深入钻研,注定只能解决表象;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讲究火候的背后是百年来口味的传承,靠复刻的方式难以真正呈现中国菜的灵魂。

要解决中国人做饭的痛点,还是得靠中国人自己。

叁 我们的底气

我一直觉得,中式烹饪要比西式烹饪复杂得多,因为西方人主要是采用煎、烤、炖的烹饪方式。比如说煎牛排,淋油下锅后放入牛排小火慢煎,再抹上黄油,淋上酱汁,咔咔两下就好了。

与之相比,中式烹饪真的就是王者。寡淡的炸薯条,在中国人手里变成了一根根剔透的土豆丝,与锅底刚煸炒过肉丝的热油结合,将淀粉充分溢出,使得尖椒丝、葱段等辅料原本刺激性的味道被中和,而土豆则在料酒(乙醇)和食醋(乙酸)的作用下,产生香气(乙酸乙酯),实现灵魂的升华。

“什么,这是土豆?”老外疑惑地盯着一道醋溜土豆丝,觉得不可思议。

而这看似简单的一道菜,单单是控制火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炒过土豆丝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太容易糊锅了,一旦糊锅就让人很抓狂,尤其是洗锅的时候,分分钟让人想甩锅。

在人们都期盼着让烹饪变得更便捷、更智能的时代,国际大牌们带着他们的自动料理机来到了中国,这些料理机能炸鸡翅,能熬奶油蘑菇汤,能烤蛋挞……但很遗憾,有点水土不服,因为它忽视了中国人对烹饪和美食的追求。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6)

不要否认,我们每个人都羡慕美食纪录片或者是路边大排档厨师炒菜的画面,满锅的火焰,菜在火上翻腾,多拉风!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7)

《食神》里最拉风的画面

那些质地比较脆嫩的食材,比如猪腰、猪肝、鸡胗、鱿鱼,最适合爆炒,食材中的糖类、氨基酸、磷脂等物质会发生一大堆化学反应,从而散发出香气,但这个火候又特别难控制,我们需要在一个温度的临界点进行掂锅和翻炒,因为温度过高就会由“香”转“焦”,质地也会变老变硬,所以,就要用最大的火力短时间炒制。

中国人想把菜做好吃真的不容易,不仅需要经验,甚至需要一点天赋,所以我一直说,不要抱怨自己的家人做饭不好吃。

我们迷恋大厨风味,却没法做到火候的极致;我们想品尝各地美食,却总是陷入路径依赖,很少能还原地道美味;我们享受DIY美食的乐趣,可时间是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东西。

幸好,他出现了。

下单找客服报 暗号“卢克文工作室”

领取专属优惠券,享4599到手价

对于极少下厨,经常翻车,对口味还十分挑剔的我来说,苏泊尔小C主厨料理机简直就是一个天降的做饭神器。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8)

认真鼓捣小C主厨机的卢彦祖

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做饭神器,是我无意间走进厨房,当时我看到我老婆正在用它做一道经典湖南风味的红烧肉,她不仅没有手忙脚乱,蓬头垢面,居然还从厨房走出来花了半小时给孩子辅导功课。

味道、时间、体面,我们需要的关于烹饪的一切,小C好像都做到了。

酒足饭饱,我开始感慨科技的强大,并研究起这台个头并不大(只比普通的电饭煲大一丢丢)的机器。用几次下来,居然开始有点离不开它了。一台小小的中式料理机,竟然能集蒸、煮、炒、炖、烤、炸等功能于一身,更换盖子就能实现功能的自由切换。不仅如此,小C特有的文火柔拌功能,连麻婆豆腐这种地道的川菜也能做到嫩而不碎,鲜香麻辣!

功能的集合不是硬凑,而是合理科学的中式搭配。像香烤猪蹄这样的菜,先炖后烤,自有他的道理。充分的高压加热可以更快地让猪蹄软烂入味,释放出浓郁的香气,旋转烘烤均匀加热表面胶质,才最终形成外脆里嫩的绝妙口感。

这个料理机不仅强大,操作也非常简单,例如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糖醋排骨,只需要跟着机身屏幕的引导一步步放入食材及调料,盖好盖子,就可以安心去做自己的事情,25分钟后直接过来品尝到大厨级的美味就行了。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9)

除了能做出“舌尖上的口味”,小C还能做到“三不”——不糊锅,不油腻,不用看管。

原以为它的锅身是普通的不锈钢材质,只是做到了健康,好清洗,但请教了行业专家才知道是我肤浅了。小C的锅身分上中下三层,既能保证它的导热性,又可以及时把热量传出去。同时,通过智能电路控制,也能控制好温度,无论是快速升温到180爆炒煸香还是恒温炖煮都不在话下,大厨风味也因此得来。而且炒过菜的人都知道,只要能很好地控制温度,糊锅的问题就能在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随着开放式厨房日渐风靡,当代人保养意识、护肤知识的普及,少油烟的烹饪环境需求就大大增加了。小C的自动烹饪不仅解放了双手,告别厨房局限,更是传播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从源头减少油烟伤害。

6分钟蒜蓉西兰花,15分钟葡式蛋挞,25分钟黄焖鸡,半小时出锅红烧肉.....反正就这么简单,简单到让每一个做菜小白都可以亲自下厨犒劳自己与家人的胃。现在谁不想做个快乐而幸福的中年人?

小家电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小家电的出路在哪里)(10)

下单找客服报 暗号“卢克文工作室”

领取专属优惠券,享4599到手价

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之前我们一直在谈“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创造”,后来又提出“中国智造”的概念,但很多人只关注到我们的飞船、航母,却常常忽略科技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大家电基地吸纳着最质朴的中国劳动人民,靠着外国订单贴牌起家,赶着城市化,一台台承载着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小家电,为一个个在颠沛中进取的中国家庭带去温暖,而庞大的内需使得我们建立起全球最完备的家电产业链。

现在,我们做出了世界领先的产品。说到底,靠的是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体察,和工业化实现后国家研发水平的普遍性提高。

正如苏泊尔的这台小C主厨机,它技术上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对我们做饭过程中的细致入微的体察。

傻瓜式操作,跟着做不费脑,自动炒菜让厨房小白一身清爽;

一机四盖,烹炒蒸炖煮烤压,DIY快速出餐,满足家人的挑剔味蕾;

海量级主厨菜谱,足不出户尝遍八大菜系,远离外卖困扰;

中式硬菜,爆炒、红烧,揉拌,收汁,色、香、味赋予中式烹饪的灵魂。

每一项,都直击当代国人的痛点。

而正是对用户痛点的正视,必斩之而后快的决心,全世界都很难见到的倾力研发,让我们战胜了国外一众家电品牌,从一个模仿者、追随者,蜕变为领跑者。

我们 做到了!

下单找客服报 暗号“卢克文工作室”

领取专属优惠券,享4599到手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