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原本是南方的一个小国,但是,通过楚国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楚国慢慢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当时的社会大格局是,西部土地上是由秦穆公把持,中原老大的位子是由晋国把持着,楚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向中原靠拢,东周以来,中原霸主的位置不断轮换,但是却没有楚国的份,所以楚庄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争霸中原。楚穆王十二年(前614年),楚穆王去世,楚穆王的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百姓们都楚庄王满怀期待,希望这位君主能有一番作为。

但是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楚庄王还是沉迷在美色和酒色中,让人大跌眼镜,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当时楚国内部有其他的派系,大权旁落,楚庄王的实力不够,楚庄王只能看他们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他们最后都斗得差不多了,楚庄王最后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他也在这三年的过程中,观察清楚了哪些是忠臣,哪些的奸臣。这些里面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也就是一鸣则已,不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韬光养晦)(1)

大鹏展翅

有一天,一个叫伍举的大臣看到楚庄王沉迷酒色,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就斗胆觐见。

伍举说:“我最近听到一个谜语,百思不得其解,想请国君给解一解。”

楚庄王醉醺醺地说:“说吧。”

伍举说:“有一只大鸟,停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来不飞不鸣,连翅膀都没有扇动过一次,请问大王,这是一只什么鸟啊?”

楚庄王突然变得目光变得十分坚定,清晰地说道:“此鸟三年不飞不鸣不展翅,这是它羽翼未丰,它现在强壮羽翼,观察形势。时机一到,此鸟就会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要说意思寡人都明白,你且退下吧,你就拭目以待吧。”

伍举这才明白原来楚庄王这些都是装模作样的,回想下这三年来朝里权力分割,楚庄王之所以这么做,原来是韬光养晦啊。伍举知道内心十分高兴,于是把这个情况也悄悄告诉给了一些他觉得比较可靠的忠臣,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都拍手称赞。

三个月过去了,可是楚庄王还是没有改变的苗头啊,依旧沉迷酒色,大夫苏从实在等不住了,他觉得楚庄王继续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自己作为臣子,真的要以国家社稷为重,得进去提醒下楚庄王。

楚庄王对苏从说:“你没听说过我颁布的命令吗?无论谁来给我提意见,一律处死。”

苏从镇定自若地说道:“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提醒君王应该做的事情,这是臣子的本分。只要大王从今以后能够停止玩乐,勤勉朝政,臣万死不辞!”

楚庄王听了苏从的一番肺腑之言,很感动,感叹道:“苏大夫,你是真心为了寡人好,你是个大忠臣,我记在心中了。寡人一定照你说的做。”

从今以后,楚庄王停止行了,开始处理朝政,并把伍举和苏从这两位贤臣予以重任,辅助他处理国家大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把楚国大军带到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办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内心很恐慌,于是便派王孙满去应对此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韬光养晦)(2)

问鼎中原

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王孙满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楚庄王的画外音是什么。

王孙满说道:“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有点生气,回话道:“你不要依仗九鼎,我们国家有的是铜,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做个九鼎也不在话下啊。”

王孙满说道:“周室虽然衰微,但是据说我们有700多年的国运,所以说天命难改啊。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

楚庄王只好作罢。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发兵教训背叛楚国投靠晋国的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援。楚庄王传令,楚军不准烧杀抢劫,不准扰乱百姓。楚军纪律严明,秋亳无犯。郑国投降,于是,楚庄王下令,楚师退兵三十里,让郑国与楚国讲和结盟。晋国与楚国在“邲”这个地方爆发战争,楚国获胜,这场战役代表正式确立了楚庄王中原霸主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