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最早的赏梅佳处,除了瘦西湖的梅岭春深,大概就是茱萸湾的梅花山了。梅花山是我喜欢的名字,虽然那么一点点高的土岗,以山名之,实在太夸张。

梅岭春深的梅花,并不多。因为这名字和史公祠的衣冠冢对应,有了深重的历史感以及“扬州十日”的血腥。所以我不喜欢。我宁愿跑得远远的,跑到还很荒芜的茱萸湾,花两分钱进门,看看梅花,放放风筝。那是初春的最美好。

茱萸湾公园适合亲子游(在自然与人工之间)(1)

茱萸湾动植物园

第一次去茱萸湾,我对它的了解只有两句诗:“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我还知道的,便是茱萸湾还是旧日隋炀帝的行宫。

当我们骑着借来的破旧自行车去茱萸湾的时候,才知道距离我们有多远。机动车与自行车混行,路上的行程有点提心吊胆。好在那时候分道行驶这种形式我们几乎没有见过,更不要说享用了,只能自己小心再小心。

找到了,怎么也找不到行宫应有的辉煌,只有断井颓垣的杂草丛生。那时候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景区刚开始复建,茱萸湾的自然野趣,尚不是游玩的热点。我们却喜欢上了。一次次骑过去,很大程度为了游玩聆弈馆前那一丛竹林。是的,个园的“个个”之趣,尚未开发。

聆弈馆前一片竹子,给了我们多少欢乐。我们将聆弈馆比之潇湘馆,假想自己是聪明伶俐的林妹妹。

茱萸村前,还是一汪死水。春天有蝌蚪蛤蟆快乐的身影和放肆的鸣叫。挂了扬州植物园牌子,与概念中的植物公园差别很大。两分钱的门票,也与公园相去甚远。我认不全一棵棵自然生长的树,到秋冬天更认不出了。没了树叶的树,都一样。可是,每一次过去,都能看到在变化。自然与人工,悄悄地转换着。

茱萸湾公园适合亲子游(在自然与人工之间)(2)

春天的野趣

进门有了一条好路。左边建了个游乐场。这是最大的人工,对我没什么吸引力。我不喜欢游乐场的玩意。我更喜欢渐渐多起来的各种植物。

瘦西湖的玲珑花界,扬州欣赏芍药的代名词。在“簪花亭”没有建好前很多年,看芍药只能去那里。扬州芍药名震天下,与洛阳牡丹齐名。但是很长时间,芍药在扬州,却没有得到大张旗鼓地宣传。某一年,茱萸湾轰轰烈烈地搞出一大片芍药园。每个暮春,我们真的可以去假装“丛中笑”,在芍药花的五彩缤纷中,欣赏花相的风流绮丽。

这一片芍药园,被精心地打造出来,成了我年年必去的地方。有时候并不为看芍药,而是借了芍药的名头。毕竟,那条机动车与自行车还有做生意的人,拥挤了那条不宽敞的公路。现在很难想象,那条路的拥挤以及骑行到那段路的心惊胆战。

辛苦地跑那么远,为了茱萸湾的野趣。自行车可以进公园,一直骑到现在红药园附近。颠簸的石子路,因为没有与汽车混行的危险,感觉充满童趣。有时候过去,就为进去骑这一段,像顽皮的孩子找到心仪的玩具一般疯狂一次。说起来很有意思,三十多年前的我,走路水平比现在差很远。当时我不敢想象进门后完整走一圈,能否坚持下来。可以将车子骑到里面很有必要。而现在,走进去反反复复地转,轻松平常得不值一提。

茱萸湾公园适合亲子游(在自然与人工之间)(3)

茱萸花

某一天,瘦西湖的动物园迁到了茱萸湾。到这里游玩的人多了。游乐场撤了,变成了卡丁车场。当时动物品种不多,最记得猴山在水的中央。猴子们的生存空间比瘦西湖开阔多了。猴子们的快乐增加了多少?给猴子扔一根香蕉两个桔子什么的,猴子会很开心地吃。去那里,我会记住给猴子带点美味。现在这些被定位为不文明行为,当时没有。那时候我偶尔会想,是我们看猴还是猴子看我们?这便是庄子的“子非鱼”了。

茱萸灯塔那一圈,我每年春天带女儿去挖野菜。野菜不多,主要让她认识蒲公英、枸杞、马兰头什么。也会到河边摘一两串槐树花。晚上回家,就有了凉拌野菜,槐花饼品尝。

芍药有了。靠近运河的那边,有了琼花园和桃花园。规划好的春花秋月,多了精致。野趣却少了点。好在河边没变,想走走逛逛,不会影响什么。

茱萸湾终于名副其实,有了大片的茱萸林。第一次看到茱萸花后,记住在秋天去看了茱萸果。我看到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红红果子。那是从唐诗里一直的深情,晶莹如玛瑙,璀璨像翡翠。唐人的潇洒与宋人的精致生活,茱萸花与茱萸果都贡献不少吧。

茱萸湾公园适合亲子游(在自然与人工之间)(4)

山茱萸是最常见品种

桂花林、紫薇林等,植物的园区越来越多。不同的植物在这里都有了生根之地。撇开茱萸湾动物园的身份,作为植物园,早已经实至名归。茱萸湾的植物,不是作为绿化和绿植,而是有身份有姓名有地位的一个个个体。挂在树上的姓名牌,让游客一眼可以认出该种植物的属种,科目。

你可以简单看看,还可以将同属同科的植物做一些对比。带了孩子看了动物之余,做一些调查,记下笔记,便得到很多知识。

茱萸湾,在扬州湾头镇东,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逛逛茱萸湾,不管想不想什么,都会有很大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