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1)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长久以来,心系桂林、情牵漓江,多次就桂林及漓江的生态保护、科学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视察广西都反复强调“广西的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全力保护好桂林山水,特别是要抓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谓是情深意切、语重心长、殷殷嘱托。为充分反映桂林社会学习贯彻视察广西(桂林)重要讲话精神及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光辉,反映桂林全流域、全要素科学保护漓江、建设美丽桂林取得的非凡成就,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兴安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桂林广播电视台及漓江流域的灵川、阳朔、平乐3县融媒体中心共同采制了五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为了这一江碧水——桂林科学保护漓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兴安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黄思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地跨桂林兴安、资源、龙胜三县的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方圆一万七千多公顷的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6.48%,是广西原生性最强的水源林之一,孕育着漓江、资江、浔江等珠江、长江水系的多条河流,尤其对于漓江来说,它被誉为“漓江的心脏,是桂林山水的命根子”。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2)

“林海与云海相连,潭池与瀑布交辉。”距离兴安县城56公里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许多珍稀动植物种,构成漓江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保护区内有林麝、金额雀鹛、白颈长尾雉等数十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其中新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猫儿山小鲵,是广西特有的一个物种。为此,猫儿山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处科研科科长 王绍能

猫儿山小鲵只分布于两千米左右的高山沼泽湿地,而且仅存1700尾左右。小鲵属动物历史久远,堪称“活化石”,它的发现对研究小鲵属动物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3)

珍贵的生物多样性背后,是保护区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呵护,以及科学保护手段的日益完善、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处副主任 文忠华

经过40多年的建设,猫儿山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共设立13个管护站点,通过管护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4)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5)

作为漓江的源头,保护好猫儿山就是保护漓江的起点。而长年累月不辞辛苦、翻山越岭穿越丛林的日常巡护,便是其中比较原始却十分重要的手段。李盘寨管理站,是保护区内条件最艰苦的保护站,进站道路险峻,水电、手机信号不通,而站长石杰军却在那里坚守了8年。庵堂坪管理站的站长王华生,目前是保护区内工龄最长的管护员,57岁的他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天天往山里跑,再苦再累也从未放弃过……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处庵堂坪管理站站长 王华生

既然做着这份保护事业的工作,就要尽心尽力。保护区是三江源的源头,保护好了猫儿山,对三江水位,包括漓江的水,它就得到了充实的使用;就像说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6)

近年来,猫儿山保护区在日常巡护基础上,还不断完善远程生态监控等系统建设,实时掌握保护区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处科研科科长 王绍能

无人机低空遥感等科技手段,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态保护的(常用)管理手段。我们还加强重点科研攻关,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促进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

兴安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黄思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猫儿山,“漓江源”“老山界”,合二为一,不难看出,漓江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还是一条在中国革命史上“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河流。为了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猫儿山保护区的干部职工们长期发扬红军长征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而我们源头的人民也为此做出了很多奉献和牺牲。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7)

靠山吃山的林业收入,以往一直是保护区周边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而现在,为了保护水源林,已经严禁砍伐树木,但保护区始终不忘与周边群众的“生态命运共同体”关系。为此,他们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引导周边群众发展林下无公害生态茶种植,发展养蜂、苗木栽培等生态绿色项目,降低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取得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处副主任 文忠华

你给群众解决了生活生产的难题,群众也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而且通过互动、宣传,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我们很多群众在闲暇之余都主动加入我们的护林队伍。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8)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孕育了漓江源头清澈碧透的源泉,还造就了猫儿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此,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帮助群众规划民宿发展旅游,使之成为群众增收的另一渠道。坐落于猫儿山脚下的桐子坪,是一个瑶族村寨,当地村民曾经砍伐林木“靠山吃山”,如今却因发展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华江瑶族乡桐子坪瑶寨村民 赵秋淑

现在环境变好了,外面很多游客都冲着我们这山好水好,来到我们当地。所以你看我们村民都把自己的旧房子翻了新,做成了民宿。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李萍

我们依托漓江源头的自然生态、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和瑶乡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大力打造“三色”( 绿色、红色、原色)文化旅游及休闲康养项目,转以前的砍伐竹木“靠山吃山”为现在的做旅游的“靠山吃山”。

兴安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黄思铭

“始皇凿灵渠,南北勾相连。”我现在是来到了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兴安灵渠旁,面对这两千多年前古人开凿的伟大水利工程,我们在感慨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融通)等方面意义、价值的同时,也感谢它为漓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清流……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9)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10)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11)

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的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联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最古老运河之一;1988年,灵渠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灵渠已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名录,正在有序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

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

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委员、

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会员 陈兴华

灵渠它还有很多的功用,包括桂林漓江的补水,它都还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本着保护好灵渠,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为子孙后代更好地利用,我们一切都是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进行这些方面的工作。

兴安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黄思铭

“千年古灵渠,悠悠漓江情。”我现在是在全长约33公里的灵渠南渠的游船上,南渠正引流着最大引流量达6立方米每秒的三分湘江水悠悠南流,至溶江镇灵河口注入漓江,成为了漓江源头另一个重要水源的保障。相信随着它申遗的进展乃至成功,必将为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河流之一的漓江注入更加古老而青春的活力!

信息来源:灵渠资讯、桂林头条

一江碧水千层浪(问水哪得清如许)(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