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外媒新闻直接让Sir坐了回过山车。

九月时。

《越狱》里扮演“林肯”的多米尼克·珀塞尔承认:会拍第六季!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

爷!青!回!

然而,再过多一个月。

《越狱》另一主角,米帅直接宣布不再接拍《越狱》。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

爷……青……结……

让Sir感慨的不止《越狱》。

还有《老友记》《迷失》《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绯闻女孩》《吸血鬼日记》《行尸走肉》《绝命毒师》……

那些曾经存在我们硬盘、光碟、DVD机里的启蒙美剧,一度是80、90后最新潮的谈资。

嗯,曾经。

美剧非正式“引进”中国,至今已40年。

那趟过山车你们肯定也坐过。

中美关系的改变,国剧崛起,全球化的渗透,当下中国人几乎不再需要通过美剧打通视野和认知。

但Sir相信,我们或多或少都曾被那一批异域面孔改变。

保守的神秘东方,第一次与直白冲动的西方打了个照面。

牛啊,电视剧还能这么拍?

今天你大概不会再这样感叹了。

我们的某一部分“自己”,早已留在了那趟列车的起始站。

今天Sir带你们故地重游。

找回那种通往未知的兴奋。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

懵懂

1980年,一部叫《大西洋底来的人》在电视上开播。

它是大陆观众在电视上看的第一部美剧(不会吧你不会真看过吧)。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

每周四的晚上,所有躁动青年守在电视机前,等它开播。

海底人、水下怪物、外星人等等普通的科幻冒险元素,在国人眼里可谓大开眼界。

剧讲什么,早就忘了。

这款蛤蟆镜却是一代人的回忆杀。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6)

蛤蟆镜,经我们的主角麦克佩戴后,一度被称为“麦克镜”。

中国初代嬉皮标配元素。

再穿条喇叭裤,配上收音机,俨然成了整条街最靓的仔/女。

美剧最早的影响,正是从改变时尚开始。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7)

同年,另一部美剧《加里森敢死队》,也在疯狂带货:

飞刀。

监狱囚犯打德国鬼子的美剧。

布兰登·布恩扮演的酋长,最擅长的武器就是飞刀,出其不意地猎杀敌人。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8)

△ 这剪辑,这出手后摇,实在过于浮夸

可惜这个乐趣太过招摇。

当时媒体报道,有少年模仿电视剧里练习飞刀,有盗贼模仿连环盗窃,学生模仿吸烟喝酒耍帅……

这让《加里森敢死队》直接变为替罪羔羊。

它也得了个“第一”。

第一部在中国禁播的美剧(直到1992年才完整复播)。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9)

一个插曲,便反映出当时我们对大洋彼岸的强烈向往。

美剧引进没停。

整个80年代,各大电视台陆续播出了《240拯救队》《特警队》《格洛丽亚》《帕尔斯警长》等电视剧。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0)

△ 《240拯救队》剧照

没听过?

对,可能美国人自己都没听过。

全。是。烂。剧。

在审美刚起步的年代,引进的美剧质量参差不齐,有像《神探亨特》这种可以作为一代人回忆的作品,更多的却是粗制滥造的平庸之作。

加上,那时候电视还不普及。

如果你家里只有一台电视,你觉得掌握“生杀大权”的父母愿意看部脸都未必能认全的美剧,还是愿意去看周润发的《上海滩》呢?

80年代,会看美剧的是少数人。

90年代,观众的审美逐渐跟上美国潮流。

有两部你一定听过。

《成长的烦恼》。

中美都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在1990年的上海开播配音版(之后在各大省市台、中央教育台反复重播)。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1)

△ 小李子当年也有客串过这部剧

国内观众第一次领略到美国孩子的日常生活,还有所谓的美式教育。

比如有一集。

主人公迈克晚了回家,爸爸看出了迈克有心事,问他怎么回事,迈克回应道:

“爸爸

我可以像朋友一样和你平等地聊聊?”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2)

爸爸?

朋友?

平等地聊聊?

好家伙。

这对习惯讲“尊卑”的中国家庭,简直看到新大陆啊。

父母认不认同不好说,但年轻人直接被俘获。

谁不会幻想有一对跟自己称兄道弟/亲如姐妹的父母呢?

《成长的烦恼》就像是美剧在中国引爆的导火线。

它不再只是年轻人模仿的潮流索引。

更像是一包刺激观念的跳跳糖。

一个词伴随美剧,在我们心里萌芽:

“个性”

随着另一部作品大火,这个词终于变得茁壮。

《老友记》。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3)

十季《老友记》,豆瓣评分维持9.7。

哪怕到今天,依然是无数人放不下的回忆。

大小城市,你总能找到一家老友记主题咖啡厅。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4)

跟《成长的烦恼》不同,《老友记》走红不是因为电视。虽然NBC在1994年播出,第二年就登陆了香港明珠台,但这都与大陆观众无缘。

它的流行主要是靠盗版光盘和英语老师。

《老友记》最早的观众是教师和学生,大家发现,剧里的情景对话,非常适合拿来练听力口语。

“打着学英语的旗号刷剧”早在20多年前已经开始了。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5)

大家“用”《老友记》的同时,也爱着它。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高大全的人物。

全是生活的日常——平凡如你我的角色,做着我们向往却不敢做的事,说着一句句让我们匪夷所思却又全踩在我们g点上的话。

《老友记》上演的是莫妮卡、钱德、瑞秋、菲比、乔伊和罗斯的故事,同时也是你我与朋友间的生活。

闺蜜在一起时可以暴饮暴食,聊八卦。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6)

在朋友面前,可以做着各种沙雕事情。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7)

当朋友难过时,可以不吝啬给对方拥抱。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8)

朋友间,有欢乐,也有脆弱。

鲜活,是《老友记》最大的魅力。

开心时,看《老友记》,跟他们分享。

难过时,看《老友记》,跟他们倾述。

就像那句话说的: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集《老友记》解决不了的。

有的话,那就两集。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19)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0)

△ 《老友记》结局时,纽约时代广场全程直播

《老友记》对国人有更特殊的意义——个性释放,如开闸泄洪。

我们想要更多。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1)

启蒙

从电视到盗版光碟。

从《大西洋底来的人》到《老友记》。

国内观众对“美剧”的概念依旧是懵懂的。

直到互联网“入侵”生活,把它带到我们眼前: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2)

△ 《越狱》于2005年8月29日在FOX开播

《越狱》这部在美国不温不火的监狱剧,在中国直接爆了。

据说,当时去网吧的人主要干两件事:

一,打魔兽;

二,看《越狱》。

好看在哪?

年轻人第一观感,带劲。

监狱看似混乱,实则秩序分明。

黑人和白人各自为营,既对立又得共存。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3)

不过,你只要有钱依旧能为所欲为。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4)

在这里,不得罪人很重要,跟老大搞好关系更重要。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5)

监狱,本质上是个微缩的美国社会。

我们随着男主角迈克尔的视角,深入敌阵。

按常见的套路,光头 纹身,这一定是恶贯满盈的反派了吧。

然而。

我们的主角是个例外。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6)

高颜值、高学历、高智商。

一开始,迈克尔就注定不是一般的囚犯。

《越狱》最爽的地方,正是看迈克尔怎么实行自己的计划,把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7)

一般人只看到“表面故事”,但迈克尔已经将“结局”都拟好了。

纹身。

第一眼看,耍帅?

太天真了。

这是监狱设计图,也是他越狱计划的蓝图。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8)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29)

如何帮哥哥林肯一步步打通逃跑的路线,这是《越狱》让大家以为的故事。

一开始?

是的,《越狱》从来不会让你猜到故事下一步。

成功越狱只是第一步,螳螂捕蝉,可蝉只是引螳螂上钩的诱饵。

当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才是一个更大的监狱时。

全片的世界观被扩宽了。

两兄弟对抗的不仅仅是囚犯、狱警。

背后还有一个国际级犯罪组织,甚至整个美国体制。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0)

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十分钟一个小反转。

把你紧紧锁在座位上不敢喘气。

《越狱》之所以成为在中国最成功的美剧:

它的内核是东方人熟悉的。

纷乱江湖,兄弟情义。

它的讲述方式,却是西式的。

缜密而冷酷。

拜美剧的制作方式所赐:

边播边拍,吸引不了观众,投资人就直接砍掉项目。

有别于《成长的烦恼》《老友记》这样的情景剧,国人第一次见识到悬疑类美剧凌厉的节奏,领略到成熟的电视剧制作工业。

不少美剧迷将2005年设为“越狱年”。

这不是夸张。

《都市快报》曾这样评价:

“在美剧迷的眼里,《越狱》不止是一部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好剧,它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因为《越狱》,中国人知道了“季”这个概念,知道网络上有个只干活不拿钱的‘义工’字幕组,知道拖沓的韩国偶像剧之外,还有一种极具技术含量以及智慧的美剧。美剧的风潮随着《越狱》开始在中国盛行。”

《越狱》,还标志网络看剧的风潮兴起。

2005年网速升级,小猫上网变宽度上网。

观众不需要等着电视或碟铺有什么美剧可看。

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穿越大西洋。

而连接两端的“中介”,是各式各样的字幕组。

人人影视、伊甸园、风软、破烂熊、TLF.......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1)

起于爱好,但却不业余。

据中国首家字幕组TLF回忆,字幕组组员年龄跨度很大,学历包含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四个级别。

还囊括两岸三地的语言精英,其中相当部分为海外留学人员,其中不乏来自哈佛等世界名校的学子。

质量有保障,速度也要有保障。

有时候为了赶热度,几小时内就得把字幕翻译校对出来。

专业和敬业全因他们对美剧的爱。

可是这种盗版搬运和翻译,其实游走于法律边缘。

2006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打破文化屏蔽的中国字幕组》,文中采访了“风软”字幕组:

“他们(风软)和其它小组,为了同样的目标激烈地竞争着:让美国的流行文化尽可能同步在中国免费传播,同时还要避开中国的审查官和美国的版权律师。 ”

2016年,就有两名字幕组成员因为侵权,在日本被抓捕。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2)

△ 《你的名字》制作委员会版权负责人的推特声明

我们在享受字幕组搬运的资源时。

未必意识到他们潜在的风险。

更难想象,一个指数级扩大的江湖,正在接近。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3)

成熟

在字幕组的默默搬运下,国内观众的美剧观影量呈几何式增长。

想看严肃的理想主义,有《新闻编辑室》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4)

想撒点浪漫和狗血,有《吸血鬼日记》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5)

想烧脑悬疑,有《犯罪心理》《真探》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6)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7)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8)

想要轻松一乐,有《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39)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0)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1)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2)

......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3)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4)

成熟,意味着口味更多元,且更挑剔。

进入10年代,美剧必须拍出点新花样。

如果说这个10年,哪部美剧支配着整个美剧界。

答案是肯定的——《权力的游戏》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5)

Sir知道你们肯定想要吐槽该剧烂尾了。

是的,但不能否认,它依旧伟大,它的出现直接宣布电视剧并不比电影低级,甚至可以更好。

前期投入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比如为了制造最后一季凛冬将至的氛围。

造雪师需要在常年不下雪的北爱尔兰,用纸屑和水的混合物,将临冬城的城墙和土地一点点染白。

——造雪师,相信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还有这种职业。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6)

这场空前人鬼大战累趴了道具组。

他们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上百件人类兵团的服装,上百个异鬼大军头套,以及,成千上万支的冰晶武器。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7)

这种辛苦还是“看得见”成就感的。

愿意投入,同时愿意舍弃

比如最后一季第五集,龙妈屠城。

布景组要在七个月内,平地而起一座君临城。

然后,付之一炬。

建造就是为了毁掉,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费燃烧。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8)

如果精力和金钱投入之大还不够,那就上尺度。

一开始追权游,很多人是被大尺度牢牢吸引。

——堪比成人教育。

第一集,一小男孩撞见正在乱伦的孪生姐弟。

连叫都来不及,他就被推下城堡。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49)

而这,仅仅是序曲。

珊莎就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第一次知道BJ就是从剧本中看到的,当时就觉得‘哇哦,还有这种操作?太有趣了!’。”

继续追,开眼界的,不止是姿势。

《权游》的精彩,更在于它让我们刚建立起来的,自以为成熟的世界观,再一次被无情敲碎。

你说善良有用么?

那守夜人总司令杰奥·莫尔蒙是怎么死的。

你说诚实有用么?

不妨看看奈德·史塔克。

但饶是如此,雪诺依然相信善良,二丫也一直忠于自我。

《权游》最后一季,Sir最震撼的镜头之一:

第三集,临冬城之战。

席恩葛雷乔伊自动请缨,保护布兰。

夜王和他的军队碾压一切后,踱着慢步走向他最后的猎物——人类记忆。

这时,席恩葛雷乔伊已射完他最后一支箭。

他转头看向布兰,神情悲怆但决绝。

布兰回:

"You're a good man"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0)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1)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2)

随后,席恩葛雷乔伊举起他的长枪,冲向夜王……

生命截然而止。

善恶的边界被模糊,恶人和善人可以互相对调。

《权游》的大尺度绝不仅仅是黄暴,还有就是解构掉你这么多年来,不假思索接受的种种关于人性的认知。

这不是只有美剧能做到。

但美剧的确掌握先天优势——它需要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和容忍度。

比起好莱坞电影,它有更先锋的胆量和胸怀。

Sir的同行,影评人周黎明说过一句话:

“好莱坞有个共识,如果你想搞艺术,要么去拍艺术电影,要么去拍电视剧。”

这话放到现在,可能还需要改改。

如果想搞艺术,还想把这“艺术”扔向市场挑战大众认知。

美剧,是最优选择。

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就曾以身示范。

曾经瞧不上电视剧的他,执导完《大西洋帝国》后说道:

“我太高兴了,就好像回到了70年代

如果我张口要什么,没人会烦我

一大堆人罩着我”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3)

后辈们更大胆——大卫·芬奇的《纸牌屋》《心灵猎人》,乔纳森·诺兰的《西部世界》,雷德利·斯科特的《异星灾变》……

编剧敢想,导演敢拍。

导演敢拍,观众敢看。

美剧依然在通往未知的路上,从四面八方汲取着生命力。

填充着作为“人”的边边角角。

尽管我们与它的距离,似乎远了。

却依然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追剧界曾经流传这样一条鄙视链:

英美>日韩>港台>国产

(英剧美剧孰高孰低,又是个可以撕x的话题)

肉眼可见的是,这鄙视链正摇摇欲坠。

美剧依然是目前工业水准最前沿的剧种,但国产电视剧一直在缩短差距。

比如,辛爽导演的《隐秘的角落》。

很多人说这部堪比美剧。

感觉对了,辛爽正是吸收了美剧拍法——大卫·林奇的《双峰》。

他采访中说道:

“每次看《双峰》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拍摄《隐秘的角落》时,我把这份偏爱也用在了剧中。

而每集的小标题是对一集内容的提炼,片尾曲则是这一集观后情绪的总结,这样的分幕方式可能是美剧中汲取的。”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4)

看美剧成长的一代,最终带着这种观影经验进入了影视创作。

观看,吸收,再到转化。

懵懂,启蒙,再到成熟。

我们不是要追上它。

只是幸运地在相同的方向相遇,跟它并行。

从而背对封闭与僵化。

史上难以逾越的美剧(美剧引进第40年)(55)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