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的规矩比现代的大。在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冠就是男人到二十岁正式成人,开始戴帽子了,及笄就是女子十五岁成人,就要把头发挽起来插簪子了。

那十五岁之前呢?有个固定的发式,就是把头发在后面梳两个发髻,看着可爱,而且看起来像中国“丫”字,所以被称为“丫头”。很多女孩小时候就被卖到有钱人家里干活,头发还是两发髻,但梳成圆环状,所以被称为“丫环”,也叫丫鬟。

古代女人陪嫁丫鬟的好处(古代陪嫁丫头通房丫头)(1)

有一首著名的民歌,叫《达坂城的姑娘》,里面有句词儿,是:“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据说里面的妹妹是传唱时弄错了,应该是“伴娘”。但在中国的古代真的是姐姐出嫁会带着妹妹的。妹妹算是赠品,替补队员。如果姐姐不能生育就会由妹妹代劳,这样的好处是女方能确保在男方家的地位。后来演变了,不怎么用妹妹了,改成带丫头了,这个就是陪嫁丫头。

古代女子婚嫁,到了男方家里,没一个认识人,连老公可能都是刚见面。总不能让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满世界问东问西吧,这些事儿就由陪嫁丫头办了,相当于现代企业中空降领导带来的嫡系。

古代女人陪嫁丫鬟的好处(古代陪嫁丫头通房丫头)(2)

陪嫁丫头也分,一种是普通的陪嫁丫头,遵从女主人的号令,婆家通常管不着她。也需要干活,但粗活笨活干得较少。另一种就是通房丫头了,这个厉害了。男女主人行房的时候她会在边上伺候,如果有需要,自己也承担女主人的“任务”。通房丫头一般还是丫头,但如果怀孕了,地位一般会提升,比如成为妾室之类。

丫鬟和婢女也都是一个意思,婢女更多用于书面称呼。

要搞清楚丫鬟的划分,通常离不开一部著名的作品——《红楼梦》,那里面算是把丫鬟婢女的划分搞得层次最为清晰了。

古代女人陪嫁丫鬟的好处(古代陪嫁丫头通房丫头)(3)

一等大丫头,少爷小姐身边是没有的,都在结过婚的人身边。贾母有八个,比如琥珀、鸳鸯等;王夫人身边四位,如金钏、玉钏,王熙凤和李纨也各有2位。

通房丫头里广为人知的平儿和袭人。但两人不同,平儿是跟王熙凤陪嫁来的,所以也是陪嫁丫头,是王熙凤让她成为贾琏的通房丫头,目的是为了收住贾琏的心思。袭人则是贾母处的大丫头,老太太心疼孙子,让她照顾宝玉,而古代通房丫头有个任务,就是教会少爷们如何“云雨”,所以她和贾宝玉滚床单也算是“分内工作”。

古代女人陪嫁丫鬟的好处(古代陪嫁丫头通房丫头)(4)

二等丫头仍然有些体面,毕竟也是离小姐少爷很近的人,老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冲着小姐少爷,一般人也不会惹他们。但对于主人级别的,有些时候就不像对大丫头那么给面子了。最典型的如晴雯。

三等丫头基本就是干粗活的,在外围伺候,贴身的事情轮不到她们。比如小红、坠儿之类,宝玉和袭人闹脾气,抬举了一个叫芸香的小丫头进屋,改名叫四儿,结果却被王夫人直接赶走,这就是小丫头逾越了规矩的后果。

古代女人陪嫁丫鬟的好处(古代陪嫁丫头通房丫头)(5)

总之,古代大户人家的丫鬟婢女大多是自小被卖身到主人家的。主人对他们有完全的权力,比如能否婚嫁、何时婚嫁甚至嫁给谁,主人都有绝对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