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的讨论与分析(革兰氏染色机制的新解释)(1)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利用光学和光谱学方法研究了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鉴别细菌的方法——革兰氏染色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前对于革兰氏染色机制的解释并不准确。

革兰氏染色是鉴别细菌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使用结晶紫这种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能够被结晶紫染成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不能被染色。一般认为,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结晶紫都可以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但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导致了迥异的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膜外仅有一层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结构更为复杂,在细胞壁外还有一层外层膜,通过化学键与细胞壁相连,不过其细胞壁的厚度要远远小于革兰氏阳性菌。当随后用乙醇进行脱色处理时,革兰氏阴性菌的外层膜能够被乙醇溶解,因而导致与之相连的细胞壁也被破坏,这使得进入菌细胞质的染料会被洗掉(为了对比,随后会用另外的染料将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相反,革兰氏阳性菌较厚的细胞壁则有助于将染料保留在细胞质中。

然而美国天普大学Hai-Lung Dai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使用光学和光谱学方法对革兰氏染色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后却发现,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结晶紫都不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而只是停留在细胞壁中。Hai-Lung Dai教授表示,对革兰氏染色作用机制的纠正并不会影响到染色结果的解读,但是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新的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细菌的染料。

革兰氏染色的讨论与分析(革兰氏染色机制的新解释)(2)

革兰氏阴性菌(左)和阳性菌(右)不同的细胞壁结构 (cytoplasmic membrane:细胞膜,peptidoglycan:肽聚糖, outer membrane:外层膜)Powered by pb.ishangtong.com报道:A New Spin On The Old Gram Stain

论文:Gram’s Stain Does Not Cross the Bacterial Cytoplasmic Membrane

编译:嵌段共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