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 琅琊 临沂 (今山东 临沂 )人,后迁会稽 山阴 (今浙江 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 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 刺史 ,后为 会稽 内史,领 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 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 兰亭序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 王献之 合称为“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1)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2)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图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献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后战乱中,其后世走乱,家谱遗失,后世分布在沈阳, 海伦 等地。现知其后世有王庆凯、王潇丹等人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3)

晋 王羲之 兰亭序 绢本 162.5×52.5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4)

晋 王羲之 墨迹合集 纸本 28.3x866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 萧衍 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5)

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卷三帖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6)

晋 王羲之 一门书翰 一门书翰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 南朝 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 晋书·王羲之传 》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薛稷 和 颜真卿 、 柳公权 ,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 赵孟頫 ,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7)

晋 王羲之 游目帖 75.9×28.2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8)

晋 王羲之-遠宦帖(台博) 40×25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 书法 ,为 东晋 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 二王 。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9)

晋 王献之 行书鸭头丸帖 72x26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之世,唐宋以下的 书家 们,写楷严整俊美,媚俏的笔调。他们父子俩的楷笔,真可是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 桓玄 很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他们父子二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10)

晋 王献之 洛神赋 十三行 75.3×21.4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 王羲之 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 宋太宗 赵光义 留意 翰墨 ,购募古先帝王名臣 墨迹 ,命 侍书 王著 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 淳化阁帖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 宋徽宗 雅好王献之书法,《 宣和书谱 》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王羲之王献之谁的成就高(同样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影响力为何不如其父王羲之)(11)

晋 王献之 中秋帖 纸本 色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