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实业先驱,“南张北周”之名响彻神州,“南张”即南通张謇,而“北周”就是近代中国另一个工商业界的传奇人物——周学熙,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周学熙谈北洋工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周学熙谈北洋工业(北方工业的开拓者)

周学熙谈北洋工业

作为中国实业先驱,“南张北周”之名响彻神州,“南张”即南通张謇,而“北周”就是近代中国另一个工商业界的传奇人物——周学熙。

(一)

周学熙(1866—1947年),安徽至德(现东至县境内)人,字缉之,号定吾、止庵等。在人们的印象里,周学熙的大名总是和“实业”二字分不开。实际上,周学熙与历史上大多数中国文人一样,起初都有一个科举梦,渴望以获取功名来光宗耀祖。

周学熙最初对于科举的执着,有着家庭环境熏陶的因素。周学熙的父亲周馥受到李鸿章的赏识,官运尚佳,曾任四川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同治十年(1871年),因李鸿章要前往直隶任职,周馥随之前往,5岁的周学熙只好与家人一道从南京搬迁到天津生活。周学熙8岁便进入私塾读书,每日勤学不辍。他常常自我反思,尤其在16岁进入童子试入学之后,认为人生十分短暂,如果不做些有意义的、能帮助他人的实事,那活着和禽兽无异。自此,他矢志于通过科举入仕,为官造福一方百姓。

然而,周学熙的科考之路并不平顺。光绪八年(1882年),周学熙回到南京,参加了人生第一场乡试,结果却落榜了。此时的周馥正在天津,经手办理了不少有关矿产、交通、商埠的洋务。他思想开通,借机把幕僚中的实学专家都请来给周学熙补课。这些致力于实学的老师有个特点,那就是重视天文、地理、化学、数学等学科,打心眼里鄙视无用的八股文。而这恰好与科考相违背。周学熙被西学所吸引,地理和数学都小有所成,这使他沉浸其中,占据了大量应对科考的时间。此后他应考4次,均告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苍天不负有心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已经28岁的周学熙终于得偿所愿,考中了举人。

举人之后就是进士,可他的进士之路像中了魔咒,接连三次赴京会试不第。此时,周学熙真正感受到科考与自己无缘,“自觉仕途多坎坷,仕宦未进”,决心放弃科考。那时,其七弟学渊的亲家张燕谋,是当时开平煤矿的总办,于是周学熙便去投奔张燕谋,从开平矿务局开始了实业之路。

(二)

1898年,周学熙升任开平矿务局的会办,而此时张燕谋已经升任热河矿务局督办,便把开平矿务局日常管理放手交给周学熙。在他的管理下,煤矿开采和煤炭销售运营顺利,开平矿务局运转良好,逐渐扩大规模。在兴办实业初具成效之后,周学熙的实业救国思想随之成熟。

在各地考察煤矿产业时,周学熙发现各地工厂发展迅速,由此带来国内水泥需求旺盛,但是水泥全赖进口,周学熙想改变这种状况,在北方兴建中国自己的水泥厂。几年前,唐廷枢曾建成唐山细绵土厂(当时把水泥译作细棉土),后来却因为经营不善导致亏本停业。经过调查,周学熙了解到,制造水泥的原料坦泥,要从广东香山县长途运转过来,大大增加了造水泥的成本,这是蚀本的主要原因。周学熙决定在本地找到原料,他高薪聘请德国人昆德创建化验室,经过勘探,他们在唐山附近找到了制灰的原料,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使工厂生产看到希望。于是,在1900年,周学熙呈请再建旧厂,清政府批准该奏议。

然而就在这一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李鸿章只好抵达大沽,委托俄国人派兵“保护”矿厂。7月14日,天津失陷,俄国迅速夺得开平煤矿。此前,开平煤矿主要给北洋海军提供煤炭燃料服务,不仅规模较大,所产煤的质量更是上乘,燃烧之后火力强劲,军工企业对其需求量巨大。在北方煤炭企业的竞争中,开平煤矿甚至击败了一些日本公司,在19世纪80年代末已经垄断了北方市场。也正因此,开平煤矿一直被英国墨林公司所觊觎,墨林公司一直想通过非正当手段染指开平煤矿。此时,沙俄占领了开平,更让英国十分不甘心,于是给统管热河矿业的张燕谋设了一个局,给他安了一个私通拳匪的罪名,把他逮捕后又假意去营救他,并恐吓、利诱他与英商合作以保住矿厂。看张燕谋有所动摇后,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便立刻掏出已经准备好的委托书,让他在上面签了字。

这份委托书本身就有问题,加上张燕谋吃了不懂洋文的亏,直到签约了都还以为是将开平公司租给了英国公司,以换来对方的保护。其实,委托书里的英文早就将“租”改成了“卖”,英国这一通操作简直是卑鄙至极。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周学熙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平矿局的诸多产业,包括各类煤炭、金银矿产、灰厂、码头、田地、房产、器材等,均被贱卖给了英商墨林公司。

然而英国人有一招失算了,那就是低估了周学熙的爱国骨气。当时张燕谋虽然是督办,真正经营的人却是周学熙,没有他的签字,这个合约终归不能让众人信服。于是,英商又想阴谋逼迫周学熙在上面签字,但他拒不签字,还愤然辞去职位,绝不以卖国而换来一时平安。也正因为周学熙的这次拒绝签字,为后来中国代表团在国际法庭上控诉英商霸行取得胜诉,提供了关键证据。

到了1904年,经过各方势力博弈,清廷有机会收回开平矿务局,周学熙欣然负责此事。与他之前合作的工程师昆德目睹英商种种手段,气愤不平,一直私下保留着唐山细棉土厂的相关资料,此时他把这些资料尽数交给周学熙。周学熙反复研究卷宗后,发现一个关键协议,当初唐山细棉土厂垫款抵押了开平煤矿,英中双方立约,对于细棉土厂,如果一方不愿合办,可提前3个月通知对方,即可分办。虽然此时整个开平矿务局已经属于英国墨林公司,但是据此合同,唐山细绵土厂完全可以拆分出来。于是,周学熙据理力争,收回了唐山细绵土厂,并将之更名为启新洋灰公司,从官办性质转为私营公司,招商集股,扭亏为盈,开启了民族资本企业的先声。周学熙实业报国的理想终于在这家水泥厂得以实现。

对于之前苦心经营而落入英商之手的开平煤矿,周学熙并没有放弃,一直想击败英国人从而收回其所有权,至少不让英国人继续横夺中国矿产。1906年,他奏请清廷,在开平附近另一煤矿资源丰富的滦州注册煤矿,采取“以滦收开”策略,以期收回开平煤矿。在得到允准后,周学熙立即用先进方式进行开采,数月之内,滦州矿区初具规模,并对将近枯竭的开平矿区渐成合围之势,英商在竞争中落于下风。周学熙趁此机会再次提出收回开平煤矿之事,但是在外交不对等的情况下,此事又告失败。周学熙此后不惜血本用价格战与英商展开竞争,无奈的是,他不但得不到清廷支持,还要经受朝廷的压力,甚至数次遭遇墙头草般股东的撤资,开、滦之争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在多重压力下艰难维生的典型案例。

周学熙在诸多产业均有投资回报,已然形成周氏资本集团,从商人经营企业的立场,完全可以不再执着于煤矿一业,但是开平煤矿是被英国人用非正当手段夺去的,为此,他半生都在想尽各种办法把它收回中国。

(三)

周学熙的一生可用他晚年诗作中的一言概之,“少日一心三不朽,毕生十事九成空”。“一心三不朽”确是周学熙一生恪守的真理,但“十事九成空”是他自己对落寞晚景自怜自谦的表述,他的努力虽受制于时代而未能一一取得成果,但他为中国实业作出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不能用结果去评价过程。

像无数受过传统教育的人一样,周学熙追求“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个非常有规划、目标清晰且事必躬行的人。他由仕途追求转为致力于实业,这是他立功追求的途径转变。

1902年,周学熙创办北洋银元局和天津官银号;1903年赴日本考察,并改革工商币制;1906年经营滦州煤矿公司;1908年又创建京师自来水公司,做了不少公益事业;1915年成立华新纺织公司;1919年后又兴办了中国实业银行、耀华玻璃公司等20多家近代企业。通过数年经营,周学熙的企业涉及纺织、煤炭、水泥、玻璃、金融等诸多行业,甚至还在一些行业里形成了垄断,比如水泥制造行业,启新洋灰公司1919年水泥销售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92%。

周学熙毕生都在践行自己实业救国的理想。到了晚年,随着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民族资本受到巨大冲击,周学熙一辈子打拼下来的企业,多数遭到了四大家族或日本人的蚕食,这使他心生退意。难能可贵的是,他终生致力于慈善事业,扶贫济弱,创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像开办自来水公司、大力发展社会教育等,也实现了他“立德”的人生目标。至于“立言”,周学熙的主要作品有《东游日记》《止庵诗存》等,相比其他文人学者,总体上并不能算高产,但看得出他志不在此,聊以自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