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琥珀书屋_hupo(孔网店铺:琥珀书屋_hupo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浮生六记》一书的奇事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性作品,自1877年刊发后开始风行。1936年就有英译本,之后又有新英译本,又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最近二、三十年国内多家出版社仍不断推出新书上市,供爱书人阅读欣赏和收藏,足见它的文学价值和人们对其的喜好程度。 然而它的作者沈复只是清朝中后期的一位不怎么有名的寒士,这一部作品还被埋没了近一百年。要不是清末的一个偶然发现,它将难以与后人见面,又何谈他的荣光呢。还是在清光绪初年,苏州人杨醒逋在护龙街旧书摊上搜购到一部《浮生六记》的稿本,是残本,只存前四记。而杨与王韬是亲戚,王韬为晚清著名思想家,其时正为上海申报馆印书处“尊闻阁”搜印逸书。之后《浮生六记》一书的残本就收进了合刻的《独悟庵丛钞》中,从此得以流传。被誉为“完美真实的自传体”美文,“笔致生动的记游之文”,被视为出版界的一桩盛事。之后有多次刊行,不过都注原缺五、六两记,只存目录。而喜爱它的出版人及读者无不因此而抱憾。 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文化闻人朱剑芒将一些怀旧旧著,写情纪胜名篇编为《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由世界书局出版,其中即收入《浮生六记》一书。进而由原来的四记变成了六记,补添了“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二记,标为六记已全。同时由当时上海文化闻人赵苕狂写了一篇考证文章,朱剑芒本人也写了一篇“浮生六记校读后附记”甚是推崇。 然而据知情人多年之后披露说其实那补入的后两记是伪作。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人曾找过人代做后两记,并说“养生记逍”可以随便讲,好写,“中山记历”却要有所根据,而沈复曾随赵介山出使琉球,好在赵有日记可资参考。此请托虽被婉言谢绝,但不久之后世界书局还是出了足本书。至于代笔之人为谁,现在仍是个迷。 2011年人民日报发了沈复《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的发现及意义的新闻。此册作者记述了当年随清廷臣僚出使琉球行使管辖之权的经历,弥足珍贵。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出版新的《浮生六记》,增补了新发现的第五记。 沈复的《浮生六记》亦是反抗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一部好书,只所以获得好评,除了文字的优美,记述的率真朴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由。

浮生六记这本书讲了什么(浮生六记一书的奇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