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春萌

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我们每个人,都是橱窗人。你可以摆放各种贴有自己专属标签的物品。进自己的橱窗,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外界迅速了解,经过美化后的自己。你摔倒了为什么这么着急爬起来?躺会儿,不也挺好的。可能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的规则和限制,但是我们每个人也是独立和精彩的个体,即便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要相信每个人的人生啊,都是会发光的。

一口气看完都市感剧(一部非标准都市剧靠什么感动了观众)(1)

一个突如其来的假期,一段不规则的生活,一位不体面的主角,一场关于生活与成功是否有标准的讨论……哔哩哔哩平台上线的12集都市题材短剧《突如其来的假期》,在这个暑期创造了一系列新名词,如“清新丧”“她扶女孩”等。一部从叙事结构到艺术风格,从故事主体到思想主题,都与人们印象里的都市剧相差甚远的剧集,却靠其精准的观众群定位和“非标准”的话题讨论,成功吸引了当代都市年轻人的注意力,也为当下都市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范例。

叙事反套路反模式

《突如其来的假期》这部剧全剧只有12集,每集不到30分钟。讲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单身女性榴莲,由于母亲的意外去世,她原本自得其乐的生活被打破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榴莲不知如何应对,索性给自己放了个短暂的假期。表面上她用幽默不屑的态度调侃生活,却在内心深处的回忆中寻求母亲和自己的和解。

剧中金句频出,引人深思。“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你为什么目光如炬啊?因为心中有火,在黑暗的日子里,要坚信前方有火!”“你摔倒了为什么这么着急爬起来?躺会儿,不也挺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橱窗人。你可以摆放各种贴有自己专属标签的物品。进自己的橱窗,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外界迅速了解,经过美化后的自己。”“要想解决问题,禁止死缠烂打,尊重女性,从点滴做起。”

这些开放式的话题、反模式的剧情和非标准化的台词,与很多处于“内卷”“焦虑”的观众形成了情感共鸣。

该剧的编剧、导演王佳曦在播出期间写下了一篇《Lady Tough诞生记》的自白:结合本剧的主题,我们创造了一个词语──她扶女孩,是toughgirl的谐音。《她扶女孩》是榴莲的插画作品,也是本剧的精神,意为Life is tough,I’m tougher(生活不易,但我更坚强)……影视作品中的女性都太“体面”了,哪怕遇到困境,她的姿态仍然是体面的,可现在生活中的人很多时候是尴尬的,这才是真实的一面。她是一个真实的人,那她就可能没有做大众眼里绝对正确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事。榴莲的行为逻辑反映的就是最开始的设想,我们的生活真的一直能这么体面吗?每个人都有尴尬、翻车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个东西给掩饰掉,但为什么要抹过去呢?它就是你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也延伸出了“她扶女孩”的定义。

“这部剧是人物驱动故事的,我们想挖掘人物形象丰富的一面,而不是让人物去为强情节服务。我们做这个题材,在前期就很清楚它可能不会是一个大众的作品,但我认为需要有勇气去尝试更多元化的创作,《假期》的创作中实验性的方面就挺多。”王佳曦表示。

“反套路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李维表示:这部剧的叙事模式,跟咱们习惯的以往的都市剧不一样。按传统的编剧模式来讲,它是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叙事模式的,比如,要有一个典型的矛盾,那么这个矛盾通常是围绕一件事儿,比如说破案、认亲、PK第三者或者是职场上的一些跟上司、同事、客户的矛盾等。通常有了这个矛盾,就可以吊起观众的胃口,然后编剧设计一些悬念,中间的部分有波折有逆转,可能会有一个大低潮,基本上大低潮会出现在剧的中后部分,最后是怎么解决矛盾。但是《突如其来的假期》这个剧,我个人感觉它的矛盾不是一个具体的矛盾,也不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事件,它在整个的趋势过程里看起来是比较松的,这个剧更多的是围绕着关系,围绕着人物的关系去引发一系列的事件,一个个小的矛盾,它是穿插在每一个分集里面的。而30分钟一集的片场,除去了片头片尾,大概也就20分钟左右一集,这种编排一是配合剧情不显得沉闷冗长,二是比较适合现代人的碎片化观看习惯。

剧情直面社会矛盾

与传统的都市题材剧主打励志、奋斗、拼搏的基调不同,《突如其来的假期》带着“清新丧”的风格,每个分集的故事呈现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问题,“孤独不是敌人”“你的生活需要一条鲇鱼吗”“停止你的性别表演”“面包会有的,那爱情呢”……

王佳曦表示:每一集我们都引入当下的社会议题作为探讨的中心。有几个话题是最初便定下的,比如代际、孤独、面包与爱情,还有性别扮演、性别偏见。其实片头的“榴莲小剧场”,也都与每集的主题相关联。关于这个设计,我们当时就是想做一些好玩的尝试,因为在正片里,榴莲不可能展现得那么疯,在“小剧场”里展现一些她潜意识里的行为和疯狂的内心,让大家在进入正片之前,有一个关于这集主题的热身。

“每一集有一个分主题,是《突如其来的假期》的一个明显的特色。矛盾松散化的叙事,使它的每一集都是可以单拎出来,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故事,一共是12集、12个相对独立却又关联的小单元串起来,就好像一列火车的几个车厢串起来,共同奔向整体的目标,去反映总体的社会矛盾。”李维分析,“这部剧的情节有时候显得荒诞离奇,但是它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却非常真实,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虽然这部剧并没有给人们一个问题的答案,但恰恰如此,却是它比较高阶的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它是去抛出一个问题,让观众有一个选择和思考。其实更多的对于人生来讲,它不是一条标准道路,它可能有很多的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现代的人,其实我们对作品欣赏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不希望它强制地给予我们一个答案,而是给予我们一个选择,我觉得这个是《突如其来的假期》区别于单一答案的那种传统套路的影视作品的一个进步。而这种对自我选择的呼吁,对非模式化、破模式化的这样的一种呼吁,似乎也是整部剧的终极命题。”

这部剧中的几个主人公,分别代表了非标准化的这么一部分人的立场、现状或情感。例如傅首尔饰演的未婚中年女性,角色在剧中谈到女性的婚姻问题时说:“该结婚就结婚,该单身就单身,反正都是会后悔的,自己开心就好。”在另一个章节里,主人公的独白也暗合了这样一种声音,“培育我的也是毁灭我的,他可能让我得到了很多‘似乎觉得得到的是好的’东西,但是我的心灵似乎告诉我,可能这不是我要的。”

“所以虽然在这12集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矛盾,但是我觉得它在每一集里面,包括女主角面临的婚姻问题,跟她妈妈不合,事业上跟她老板有冲突。然后通过一级一级的小矛盾,主人公开始去思考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OK,我忠于自己就好’。这部剧就是以这样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方式,去展现一个总体的社会矛盾,去引发观众的思考。”

引发思考的“减压阀”

在剧集最后,这样一段台词诠释整部剧的核心观点──可能我们的社会有很多的规则和限制,但是我们每个人也是独立和精彩的个体,即便在艰难的日子里,也要相信每个人的人生啊,都是会发光的。

李维表示:在当下社会,人们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内卷、焦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情况下,文艺作品需要起到“减压阀”的作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总绷着,弦儿总紧绷着就容易断,人也如此。所以人们需要一些简单的治愈手段,更轻松的治愈方法。人们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得到舒缓放松,甚至是从艺术作品里寻找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突如其来的假期》这部剧,很精准地把脉到了当下都市里,进入职场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压力点,并试图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对于缓解整个社会的焦虑情绪是有好处的。

“人生它就是一个平衡,它也是一种选择,它不是一个对错。这部剧在这个层面是有一定的哲学思考的。它给予了我们一种选择的出口──谁规定人一定要做对的事,我们也可以做错事,人一定是要完美的吗?人的一生就是不完美的,你应该去接受它,坦然面对它,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可能你坦然接受了之后,在你得到疏解,与自我和解之后,也许你未来的人生可能会比现在,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追求真正渴望的目标。”

在剧集中,借助于哔哩哔哩平台的互动技术,随着情节发展,播放界面会给出对相关话题的投票,并显示实时投票数据。这也是一种很新颖的观众互动模式。在李维看来,这样一种互动不只是能够提高剧集的娱乐性和话题性,它所收集的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投票数据,可以应用于很多社会研究领域或是给决策层提供一种数据参考。这也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的体现。(胡春萌)

来源: 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