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联的这些知识,你都了解吗?

马上就要过年了,不知道大家准备好春联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吧!

春节在我国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人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的“前世今生”

1春联的前身——“桃符”

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刻着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大家在小时候应该都听过“年兽”的故事。“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那一天就爬上岸来吃人、毁坏村庄。一位乞丐模样的老人教人们用鞭炮赶走了“年”,然后又让大家在门口悬挂桃符来辟邪。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说人们在春联发明前,一直用的是桃符。

关于春联知识(有关春联的这些知识)(1)

桃符

2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诞生在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据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chǎng)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后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关于春联知识(有关春联的这些知识)(2)

3贴春联习俗盛行——明代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经久不衰的风尚。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发展到今天,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贴春联的注意事项

1贴春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也可以按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春联的时间。

关于春联知识(有关春联的这些知识)(3)

2如何区分上下联?

怎么分上下联,主要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声,就是上联,如果是平声,那就是下联。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

如“福门鸿运连年盛,宝地财源逐日增”两联,根据普通话“福门鸿运连年盛”以第四声去声收尾,所以是上联;“宝地财源逐日增”以第一声阴平收尾,所以是下联。

3对联的上联贴哪边?

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即靠近横批首字一侧贴上联,另一侧贴下联。

传统的横批书写顺序为从右到左,这种情况下,上联要贴在右侧,下联则贴在左侧。为什么古人写横批要从右到左?这大概是为了与当时的书写习惯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部分的对联为了符合现代的书写习惯,横批的书写顺序为从左到右(正对着门看)。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

有关春联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学会贴对联了吗~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