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憨厚的笑容

……

乍看起来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村庄稼汉

这是巍山县紫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副高级农艺师杨绍良

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1)

“拉线打塘的时候,线要拉直,

还要注意地形和风向。”

“覆膜的时候,一定要把膜绷紧,

再用碎土把四周压实,不能透风。”

4月26日上午见到杨绍良时

他正在民建村委会大么地柠檬种植基地

指导务工群众栽种柠檬

拉线打塘、施肥、栽苗、覆膜……

杨绍良都一丝不苟

在炙热的阳光下忙活一圈下来

他的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2)

1984年参加工作的杨绍良

先后在巍山县马鞍山乡

和紫金乡农业农村工作一线工作

30多年来

他因工作业绩突出而多次被上级表彰:

1990年被云南省农林牧渔厅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评为边远民族山区积极普及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年度在推广玉米特色包衣技术成绩显著,荣获云南省农业厅三等奖;并多次被评为了县、乡优秀共产党员。

“我们村是2020年开始发展柠檬种植的,

在这之前村民们都没种过,

是杨绍良农艺师

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如何栽种柠檬。”

现年56岁的村民苏学斌告诉记者

过去大么地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多

现在有了柠檬种植基地

大伙在家门口务工

每人每天就能有100元的收入

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3)

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

杨绍良总是主动请战

出现在工作最艰难的地方

据紫金乡人大主席苏志义介绍

2020年5月

紫金乡开始建设柠檬种植示范基地

为高标准规范化完成

600余亩柠檬示范种植

杨绍良连续80多天吃住在基地上

带领广大群众开挖、打塘、底肥、

地膜、定根水、提树盘......

最终使柠檬的成活率达99.8%

直看一条线,从头到尾一个标

成为了巍山县柠檬产业发展中的样板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4)

“其实我原来也没接触过柠檬种植,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学。”

杨绍良说

当乡党委、乡政府把他列入

柠檬种植产业发展专班

并负责技术指导时

他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

为了向同行请教经验

原本不善言谈的杨绍良

突然变得很健谈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吃饭、开会

他都耐心地向来自上海的专家请教

和同行交流探讨

不错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具体到田间种植时

他也经常是在学中教、教中学

最终成为柠檬种植的行家里手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5)

每天早上6:30起床,

洗漱、吃完早点,7:30出门

8:00准时出现在地里

指导群众栽种柠檬

中午稍事休息后

又一直在田间忙碌到下午6:30

……

这已成为杨绍良日常的作息时间

3年来

每到4至6月份柠檬种植季节

他就把“家”和“办公室”

搬到种植基地,风雨无阻

去年5月

杨绍良多年的痛风病又犯了

在做了简单的治疗后

脚缠着纱布的他

又出现在了柠檬基地里

有时得了伤风感冒

家人、同事都劝他要多注意休息

他总是开玩笑地说:

“小问题,不要紧~

去基地看看柠檬,病都好得快一些。”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6)

据杨绍良介绍

到目前为止

民建村委会大么地村的

柠檬种植面积已达1400亩

今年计划再种600亩

不久前

部分柠檬已初挂果

采摘了两次,产量达7吨

都以每公斤6.5元的价格销往了外地

基地目前每年的用工数量

可达7400多人(次)

支付务工费85万多元

......

而再过4个多月

这位在基层一线

奋斗了38年的老科技工作者

就要光荣退休了

民建村柠檬种植基地

2000亩的栽种任务也将全面完成

但杨绍良说

他不但会站好退休前的

“最后一班岗”

退休后如果政府需要、

基地需要、群众需要

他仍然会发挥余热

800亩柠檬(我身边的榜样从零开始)(7)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科技送到基层去

这就是杨绍良这位老科技工作者

一心为民的真实写照

[心][心][心]


来源:巍山微视微信号(文/图 陆向荣 杨艳 李宗荣)

编辑:张 元

审核:李政波

终审:李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