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我看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

我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包容性:体现在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方面。在处理人与人群体关系方面,中庸要求和而不同。贫而乐、富而好礼、温而厉、恭而安,将矛盾双方的对立和差异相互融合、渗透,各以对方作为自己的补充,双方互相地加以限定或修正,这样使社会统一体呈现出一种完美的标准状态,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于尊重不同意见的人,共同完善,而不是虚伪的包容。另外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他把人的道德品性与自然对象联系起来,把人和自然的和谐提升到新的高度。他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不应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剥夺其它生物的需求和生存权利,而是应该在保持人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为依存。

但是,孔子的思想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比较与西方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来说,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具有较浓的人性意味的性情中庸,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建立在求知基础的理性中庸。另外,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德性并非是先天本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行为习惯中形成获得的,孔子则认为作为一种至德中庸实际上是“仁”在日常生活中的流行与实现。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博学,慎思,审问,笃行对于实现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孔子的中庸思想也存在消极因素。正如匡亚明先生所说:"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德治,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事取其中,希望在和平中改良,惧怕革命,因此在方法论上只强调矛盾的统一、调和,不谈矛盾的斗争、转化。这是他的学说的严重缺陷。"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和阻碍变化现象,因为孔子的中庸思想妨碍个性的明朗化。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过分强调中庸,就不利于实现这一伟业。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中国文化最优秀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