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1)

“你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中华民族历经苦难,才最终获得现在的美好新生活,面对曾经的苦难,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

面对暴行,这些痛苦的记忆,往往会伴随受害者一生。

但每每问及施暴者是否愧疚,这些犯下罪行的人,却总是恬不知耻地奢求原谅。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2)

日军在华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他们至今也不肯给我们一个正式的道歉,甚至还在试图美化罪行,教育他们的新一代。

日本的记者,就曾经在记者会上,向原总理朱镕基发出提问,日本要道歉到什么时候?

总理的回答,直击问题本质,让对方哑口无言。

朱镕基实干事迹

朱总理自大学以来,就致力于为党和人民服务。

在为国家工作期间,多次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3)

朱总理曾言,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母,他将党视为自己的母亲。

在为党和国家工作期间,他抛头颅洒热血。

退休后却十分低调,闭门谢客,拒绝谈论一切工作相关内容,更是为了自己的名气不被利用,而不肯回到家乡。

改革开放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中央财政都到了要向地方求援的地步。在这个时候,他却敢于接下烫手山芋,对于众人头疼的财政问题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当时的财税都是地方拿大头,突然要求地方将自己的利益分出来上交。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4)

此事让朱总理与其团队工作人员极为头疼,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走南闯北说服各地方政府。

虽然说服各地方政府花费不少心思,但好在众人最终同意顾全大局,财税改革顺利进行。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朱总理改革的分税制经过多年实践,仍旧是最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手段。

在面对国有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问题时,朱总理果断决定,裁撤国有经济中的重复建设项目,以及对企业人员进行大规模删减,与此同时也在重点关心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加强对各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力求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5)

朱总理不仅在经济上进行创新改革,更是将目标对准了自己所在的国务院,将职能重复的部门进行裁撤或合并,精简了政府部门,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朱总理在为国家工作期间,正值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他的多项重大举措,让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当被外国记者询问,在他退休后,希望人民如何评价他时,他只说希望大家觉得他是个清官就好,如果再能认为他为百姓做了点实事就更好了。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6)

朱总理在任期间,不仅完善处理了国内事务,更是妥善处理了中国与国际上的事务。

在多次面对外媒的尖锐提问时,朱总理都得体地回答了问题,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朱镕基回答外媒提问

朱镕基用事实,尖锐回击外媒的敏感问题的精彩场面,已经被编纂成书。

此书名为《朱镕基答记者问》,屡屡创下销售奇迹。

中国官员们更是争相购买,学习作为领导人如何面对媒体提问,如何将政府真实心声传达给世界。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7)

在外媒提问过的敏感问题中,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时常被提及,每当被询问到这类问题,朱总理总是用事实正面回击外媒提问。

2000年,朱总理访问日本东京时,曾开展对日本民众的问答会。

会上,日本民众对台湾问题和日军侵略战争等历史问题做出提问。

有人问,为何一定要统一台湾,而不能维持现状。

总理答,台湾自始至终都是中国领土,这个也已经是国际公认的事实。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8)

我们要求的统一,并不会改变台湾人民现有的生活方式,祖国统一对于台湾人民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有一位日本民众询问道,他对日本在战争中,做出的残忍行为感到愧疚,但是中国总在要求日本道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不再为此事道歉?

总理答:“事实上,日方从未正式出具官方文件,就日军在亚洲发动的侵略战争,作出正式道歉,并不是中国一直在要求日方道歉,而是日方从未正式道歉。”

在此次问答会上,多位日本民众表示,出对中日历史问题的强烈关注,朱总理严正表明了中方在此事上的态度。

日方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历史事实,不容改变,不容遗忘,不容原谅。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9)

至今,日方仍试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罪行。

日本印发的教科书中,甚至将侵略行为美化为正当的攻击行为。

此举改变了日军在历史上做出的侵略性质的暴行,不仅伤害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感情,更伤害了亚洲其他被日军侵略国家的感情。

感动中国人物

朱总理卸任一年后,不少人想知道这位为中国事业奉献一生的人物去向如何,但他十分低调,很少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退休后,他大多数时间在家中读书,与妻子颐养天年,更是避免与政客接触,坚决不谈论当下工作内容。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10)

为了保留清誉,家乡政府曾多次邀请他回乡看看,但他为了避免名气被利用,强忍思乡之情也不愿被当作宣传噱头。

他文笔优秀,却不肯为自己编写回忆录,旁人却表示他的从政生涯值得被记录,被学习。

朱总理一生为党和人民奉献,却不肯贪功一丝一毫,卸任时,只希望百姓能觉得他是个干实事的清官。

结语

面对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朱总理言简意赅地,向日本和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态度。

我们会与日方保持友好交流,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让步。

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日本记者问朱镕基)(11)

朱总理的讲话水平,不仅体现在回答记者上,在工作中,他为了协调各方,共同努力发展建设美好中国,更是不畏艰辛,多次劝说各方人员。

面对问题时,他总能直指问题本质,加快处理事情的进度,他的从政经历值得公职人员们反复学习,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