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早晨,笔者刚打开微信,就被朋友圈腊八节的祝福刷屏了在老家,有过腊八的习俗,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是每个腊八节,母亲都会做腊八米饭,吃了腊八米饭,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有首《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民谣,描述的便是乡村腊月的景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腊八吃什么有什么讲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腊八吃什么有什么讲究(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吃什么有什么讲究

腊八节的早晨,笔者刚打开微信,就被朋友圈腊八节的祝福刷屏了。在老家,有过腊八的习俗,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是每个腊八节,母亲都会做腊八米饭,吃了腊八米饭,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有首《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民谣,描述的便是乡村腊月的景象: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黏;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说起乡村腊月,那热闹的景象及壮观的场面,是平常的日子里没有的。因为这个时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冬季闲暇下来,都为过春节做着准备。在此,笔者就扒出几个活动来说说乡村腊月的热闹和忙碌。

首当其冲就是杀年猪。小时候家里养猪,尽管只有父亲和弟弟妹妹吃肉,我跟母亲不沾,母亲还是养了的。杀年猪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要选择日子的。记得自家那时候杀年猪,父亲都要拿过老皇历,选择一个吉日,再请专门的屠夫在选定的日子来杀猪。

杀猪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这是个体力活,在宰杀的时候,得好几个人按住猪。杀猪也是有程序和分工的,烧热水、烫猪毛、拔毛、掏内脏、卸躯体、摘油、剁肉等等,都会有条不紊地进行。

当然,杀年猪免不了主人家要宴请帮忙的人。女主人等新鲜的肉被割下的时候,挑选几大块,切碎包成包子或者炒成肉菜,再拿出几瓶好酒,来犒劳帮忙的人。看着吃过包子的嘴油油的,女主人的心里满是成就感,等帮忙的人走的时候,给他们家里的人带上主人家做的吃的,甚至还割点肉带着。

小时候,我家杀了年猪,在父母亲的安排下,我给庄前屋后、左邻右舍的大爷奶奶们没少去送吃的。

再要说说大扫除。俗话说,“辞灶辞灶,年节来到”。大扫除一般在腊月二十三之后进行,俗称扫灰灰。以前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家乡上学,腊月放了寒假,我们都会回到家中。家里大扫除的时候,全家一齐上阵。那时候住的是土窑洞,我们把窑里能挪动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子里,拿着大扫把,踩着凳子或者梯子,站在上面扫。这一般是母亲或者父亲做的,我们孩子就帮忙把搬到院子里的坛坛罐罐用抹布擦干净。

记忆中,大扫除我最不喜欢干的事,就是帮母亲拉毡。不知道是什么禁忌,炕上铺的毡平时是不拿出去抖上面的灰尘的,直到大扫除的时候,才把它从炕上拿下来,弄到院子中,一头一个人抬着,另一头一个人一手抬着,另一手拿个长木棍敲打毡上的灰尘,有时候父亲忙其他的事,这事就是我帮母亲做的。

大扫除的习俗是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的,一直流传到今。虽然当下社会生活富裕了,人们渐渐离开了窑洞住进了砖瓦房或者楼房,但是这个大扫除的习俗还是延续的。

最后要说说办年货了。虽说已经杀了年猪,但许多过节用的东西,都是要从市场上或者超市里买回来的,俗称办年货。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买卖家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由市场,选购需要的年货。不像现在有了超市,让置办年货变得格外方便。

小时候,孩子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跟着大人去办年货。因为,家长会置办一些平时较少吃到的零食,同时,小孩还可以央求大人给自己买平时喜欢的玩具和新衣服。每当跟着大人置办年货后,庄前屋后、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总免不了聚在一起,相互炫耀,其实,那时物资匮乏,年货的品种并不多,但是大家都觉得很快乐。

还有很多在腊月进行的乡村活动,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年在《腊八过了就是年》的民谣中很快来到,笔者就此搁笔,祝愿乡亲们新春快乐,幸福吉祥,日子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