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纹理亮的就是锋芒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愿望与梦想区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愿望与梦想区别(梦想是个动词)

愿望与梦想区别

思想纹理

亮的就是锋芒

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 初二(11)班

陈思奇

如今,“梦想”这个词快要烂大街了,有事没事人人嘴边都挂着,那些励志节目中更是频繁出现。听多了,自然审美疲劳,没啥感觉了。实际上,我倒觉得“梦想”这两个字干吗整天和青春热血奋斗激情扯一块儿?它就是一个单独的,没有任何前缀的动词。

11岁以前的我,以为梦想就是未来理想的职业。小时候有好一阵,我都是想成为老师的,但后来看到班主任破旧的单车和过时的诺基亚,就不这么想了。大概是5年级的时候,上课写小练笔,标题是《我的梦想》,我憋了半天才写下一句“我的梦想是去日本旅游”。后来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去日本旅游不是梦想,梦想应该是伟大的,是值得自己奋斗去实现的。我问,那我应该梦想什么?老师说,考上重点大学啊,成为科学家啊,做成功人士啊……

嗯……我的这个“梦想”确实不太伟大。但我真的梦想去日本旅游。在艺伎婉转的歌声中,穿着和服,品一口浓茶,或是到东京最繁华热闹的动漫天堂秋叶原血拼。春天去漫山遍野的樱花树间散步,夏夜去热闹非凡的祭会捞金鱼,秋天去爬山赏枫叶,冬天去喝酒泡温泉。

第一个我称之为“梦想“的梦想被否决了。

12岁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新的梦想。初步入青春,女孩子们都很感性,哪个没看过几本言情小说?但我只看过一本,就被恶心得看不下去了。童话世界般的罗曼蒂克,平凡的玛丽苏女生能吸引所有王子的目光,实在有点不符合逻辑。这个时候我找到了一本书,是“新概念”获奖者的作品集锦,里面有我想要的一切温情、一切感动。具体哪一届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时的我下定了决心要参加这项作文比赛。我憧憬着,我也要写出那样的文章,去感动许多人。当我兴致勃勃地向同学提起,他们却一脸迷茫:“什么新概念?一本英语书吗?”我说,:“韩寒知道吧?郭敬明知道吧?他们就是那个比赛出来的。”同学们看着我,哦了一声。我说:“你们能不能兴奋点儿?这可是我的梦想!”同学们的反应还是那么冷淡,回道:“不就参加个比赛咯?那我的梦想还是下次吃十个冰淇淋球呢。”

我无语。

升上初二以后,学了一篇著名的古文《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情景吸引着我,于是我渴望能够找到真实的桃花源。一天上课,老师摇头晃脑地朗诵着《桃花源记》,同学们在下面奋笔疾书抄笔记。我突然举手,大声问:“老师,要怎么去桃花源?”讲台下一片骚动。老师一愣,道:“你没听我讲课吗?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理想的境界,不是真实存在的。”“不对,一定有这样一个地方。”我默默对自己说道。我所期待的,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样的广阔世界,也不一定要“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似的仙境。我只是要一块不大不小的土地,一栋不高不矮的小屋,一沓纸笔,最好再来一份汉堡鸡翅。哦,不,活在秦朝的人们不会做汉堡鸡翅……不过他们会做农家小菜,会耕地种田,会纺纱织布。每天睡到天大亮,去东家换二两牛肉,去西家要一壶美酒,晃晃悠悠上山喝酒唱歌。闲着帮左邻右舍看看孩子放放牛。待炊烟袅袅升起,坐在窗前,就着一盏烛光提笔写一写今天的见闻。

“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理想的境界,不是真实存在的。”

于是桃花源注定只能成为梦想吗?

都说梦想是要努力去实现的,而我却觉得偶尔“想一想”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没错,是在做白日梦。但是,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什么严重危害么?

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突然停下来,闭眼冥想。梦想中的自己,可以是一名厨师,可以开一家书店,可以跋山涉水只为去看看铺展到天边的油菜花……梦想不是伟大的,请尊重每一个人“梦一梦”、“想一想”的权利。

梦想是一个动词,是每一个人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可以做的事。也许仅仅是幻想一下,做一个简短的梦。一个人坐火车去西藏?买一把花送给隔壁那个女生?每一件事,都可以是你的梦想。别忘了,梦想实现的最根本条件就是:想。闭上眼梦想,或许就是一切未来的开始。

三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去过日本。我觉得,再过三年我也不一定有幸能去。因为这仅是个小小的梦想,梦完想完,如烟飘散,在心底留下一丝回不去的遗憾。其实这也挺好,不是么?因为:

梦想始终是一个最平凡最平凡的动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