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23年、当了23年班主任的五莲县育才小学二年级(8)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厉霞谈起班级管理来,那可是头头是道、充满智慧。

她说,在她教过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贴着“不及格”和“待及格”标签的学生。她说,班主任工作烦琐、累心,需要用爱和智慧去做,要用爱贯穿全程、融合其中,用智慧解开学生成长的“锁扣”。

那么,就让我们走近她,看一看这位获得了“五莲县优秀教师”“五莲县优秀班主任”“日照市优秀班主任”“五莲县领雁工程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的资深班主任是如何施展独特的管理和育人智慧的。

小学优秀班主任风采墙(用智慧解开学生成长的)(1)

厉霞与学生们一起背诵古诗词。 厉峰/摄

“戒尺”的智慧

厉霞认为,班主任应该有一把严厉的“戒尺”。爱学生,就要用它衡量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凝聚班级力量。

为此,她带领学生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制定班级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标准,做到每条标准都由学生自主制定,并让学生人人参与管理。

例如,学生自己制定的标准有:每周的手抄报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加50分,获得二等奖的加30分;每天的值日如果不符合要求,扣掉该队20分;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的加50分;每周的古诗文背诵,每背过一篇加100分,等等。

而且,他们制定标准有一个原则——“多夸少批,重奖轻罚”,目的是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成为班级的主人,并以此凝聚班级力量。

“这把‘戒尺’就是学生制定并公认的标准。举起的时候,在学生眼里是威严的;放下的时候,在学生心中是公平的。” 厉霞说。

正因为悬挂着这把“戒尺”,学生充满朝气,他们班的学习环境温馨舒适,每个月都被学校评为“班级管理优胜集体”;她也作为县优秀班主任,连续3年在全县青年教师培训会议上作先进事迹报告。

“童心”的智慧

厉霞认为,班主任应该始终怀有一颗童心,对学生时刻都保留一份关爱式的理解与包容。

而产生这一想法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秋天。那时,她教小学一年级。有一次,她刚上完课,走下讲台,有几名学生居然跑到讲台上,挑选自己喜欢的粉笔,在黑板上画着喜爱的图案;有的学生还学着老师的样子,拿着粉笔给下面的“学生”讲解。

这激发了厉霞的灵感:黑板不只是教师的天地,讲台不只是教师的舞台,还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模仿性强、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身为教师,何不怀有一颗童心,借势把学生的天性激发出来呢?

为此,她结合学生在学习时的分组,开展了涉及诗词背诵、文体活动、学科成绩、好人好事、卫生等方面内容的竞赛。允许在每次竞赛中获胜的小队的学生,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随心所欲”地到讲台上展示才华和个性:可画画,可背诵古文,可讲解一道数学题,可写几段文字,可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等等。

你可别小看这一“讲台才华展示课”,它既让学生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该班女生于文静对记者说:“我很喜欢在讲台上背诵。现在,小学课程所有的必背课文我都提前背诵完了,我还背诵了《爱莲说》《岳阳楼记》等中学课本上的课文。”

“培抑”的智慧

一次,厉霞偶然听到了一种培树抑草法。这让厉霞眼前一亮。是啊!造林人对林间杂草不太在意,不着急除草,而重点把树培育好,结果树越长越高大,杂草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雨露而逐渐枯萎了。

由此,她萌生了“培抑”的智慧。她不再过度纠结学生的某些小“瑕疵”,而是千方百计地发现他们的优点,使他们的优点不断生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那么“瑕疵”也就消失了。

厉霞认为,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竞争力,学生无所事事,就会有大把的精力闹腾,班内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如果让学生爱上读书,激发他们诵读的热情,学生有事可干,学习气氛浓厚,自然会抑制不良现象的发生。

为此,她每接手一个班级,就着手并用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结合课内教学,给他们图书、时间和方法,让他们与好书交朋友。为带动学生读书,厉霞身先士卒,做好榜样,主动融入学生的共同阅读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背诵,一起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一起体验阅读和背诵的快乐,也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阅读和背诵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了海量读书和背诵的好习惯。而那些状如小草的“瑕疵”逐渐消失,可以忽略不计了。

“每每走进厉霞老师的班里,无论是课间,还是早读、午读,你根本看不到大声喧哗和打闹的现象。学生们都在看书,而且是那种自觉的、不觉得苦的‘悦读’。”这是教师们对该班的普遍印象和评价。

该班学习委员孙昱清是“培树抑草法”海量阅读的受益者。这天下午,她落落大方地、非常流利地为记者背诵了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的第一段。她不但背得一字不差,而且发音、句读也都准确无误。

“我很喜欢古文。寒假里,我让妈妈从网上找到了《出师表》,对照读音背诵。” 孙昱清高兴地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我和妈妈每期都看。我也想以后上电视,当‘诗词达人’呢!”

当然,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级管理是永恒的课题。抓好了班级管理工作就为学校加快发展夯实了根基。正因如此,厉霞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处处有学问、有智慧,就看你是不是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和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来看问题、抓管理。如果如是,并时刻牢记以爱和责任为基调,以“孩子的眼光和角度”为钥匙,那么,就没有解不开的“锁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与你同频共振,收获一路鸟语花香、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