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又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其学识、能力、德行等等,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不断被后人所推崇尊敬,由此可见他的能力与地位。

然而,孔子的这一切名声、地位,毕竟都是在后世的历史长河之中慢慢发现并得到肯定的。那么,与孔子同生于一个时代的人,对他是什么样的看法,对他的思想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在今天的这一章之中,便可以让大家知道个究竟。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厉害之处(孔子有名声有能力)(1)

这一段内容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五章,翻译成现在的意思就是: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求见的。”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他说:“你们几位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因此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

这一章所描述的事情,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此时孔子因为与鲁国国君意见不合,而被免官周游列国。虽然,在鲁国之中,孔子名声已经大噪,并且与鲁哀公等都有过论政之语。但,在那个时候,孔子的思想毕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虽然有名声、有能力,却依旧不为鲁国重用。当然,这一切完全没有影响到孔子的名声,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名声早已经传遍列国。而这一章,其弟子及再弟子就是根据仪邑官员的言行,来记录了孔子当时已经具备的影响力。

孔子厉害之处(孔子有名声有能力)(2)

所谓“仪封人”,指的是仪地受封的官员,因为仪地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所以注定了这个官员的官职不会很高。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这一句话中,可以推测出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这个官员是一个爱才之人,但凡路过他属地的、有德行的人,他都会去拜访、交流,显然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他自身的学问、见识得到积累和提升;另一个方面,可以由此得知此人的眼界必定非一般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出他所拜访的君子整体学识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也为后文之中,他对孔子的推崇提供了依据,表明并非胡乱比较得出的。

孔子厉害之处(孔子有名声有能力)(3)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在这一句话之中,这位官员把孔子比作天人,对其人品、学识大为叹服,并且坚信孔子就是代替上天来世上传授思想的。这样的赞扬,若是放在一般人的身上,定然会觉得言过其实,甚至还会让人觉得是故意夸大,来获取别人好感的。但是,从后世的结果来看,显然此人确实有先见之明,眼光也确实极为独到。反过来,又验证了他之前所说之话中隐含的深层次的意思。

这就激励我们当今之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之上,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心,持之以恒地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不断地走下去。只有在坚持与努力之中,才会最终取得相应的收获,也才能取得至高无上的历史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