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钱人跟没钱人,很难玩到一块,比如有几个女生,有个家里是拆迁户,家里不用愁房愁钱,每月光收租就花不完;另外几个人,经多年打拼,在一线城市买房,一套值1~2千万。逛的商场办会员才可进入。她们讨论的永远是哪家餐厅好吃,哪个品牌化妆品好。没钱的插不上话题,也无法体会她们的感受。

消费水平不同,想法很难在一个层面,一个在考虑温饱问题,一个在追求精神层面,儿时还可以成为朋友,越长大越要面对现实。不是人变得现实了,是生活的桩桩件件都是现实。

之前的热播剧《三十而已》讲述了三位女性的生活故事,三位不同类型的女性,顾佳全职太太,家境优渥;王漫妮小镇女孩,独自在大城市打拼;钟晓芹上海姑娘,工作稳定;三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和收入,最后成为了好朋友。有很多人提出异议,觉得这个安排不合理,不同生活条件的消费水平很难成为朋友。这一点在学校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小孩来说,有钱和没钱影响不大,只要能够跟自己和睦相处,能够一起分享彼此的玩具,就能成为好朋友。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普通人一般不会选择和有钱的人成为朋友,因为那会让自己感觉很难堪(别人请你吃一顿一千,你怎么回请,可能你一个月才二千呢),社会比较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成年期以后,人们交朋友的动机变得复杂起来,有需求导向,也有品质导向,还有各种动机的糅合体。

所以,不是一个圈的人,就不要往一个圈凑了。不是别人接不接纳的问题,而是大家考虑的都不是同一类事。凑过去也没什么可讨论的。

总有人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其实吧,你要是没有利用价值,怎么想结交别人也是白搭。普通人嘛,最重要的还是先盯着自己,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朋友自然就有了。

什么圈子都融不进去(融不进的圈子插不上的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