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 -- Charlie Chaplin 人生近看是场悲剧,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场喜剧。——查理卓别林

去年我就经常听说《小丑》这部电影,一直想等到它在国内上线的时候才去看。前几天有朋友跟我聊起了这部电影,跟我说很恐怖很血腥,而且看到最后也没有看懂《小丑》想要表达什么?这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好奇心。

《小丑》已经被界定为R级恐怖片了,但是我觉得《小丑》的艺术境界远远高于它所呈现出来的血腥的画面。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过影评了,《小丑》是我迄今为止看完最想写读后感的电影。

亚瑟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小丑的

亚瑟和小丑可以看做是男主精神分裂症的两种极端人格,亚瑟是遇到困难也要Don't stop smile(保持微笑)的哥谭市底层阶级的一个普通市民,而小丑则向往Don't simple,向往抗争和自由。影片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亚瑟黑化变成小丑的全过程,下面将通过电影里面七个重要情节向大家剖析男主是怎样一步步沦陷为”小丑“的?

1、广告牌被抢,亚瑟遭一群少年殴打

影片的开始,昏暗无比的街头、成堆的垃圾,导演运用大量的镜头凸显此时哥谭市的一片衰退和没落气象。此时男主正在化妆准备参加小丑的工作,但是在化妆的过程中,他用手强行撑开了自己的嘴巴,露出了渗人的微笑,流下了一滴眼泪。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1)

小丑的经典笑容(注意那滴眼泪)

我觉得这个动作和笑容其实就是亚瑟内心的“小丑”,在后面亚瑟逐渐黑化的时候也多次出现了这个动作。

亚瑟的工作是为一个即将倒闭的琴行做广告,在摆弄广告牌的过程中,却被一群街头流浪少年抢走了广告牌。亚瑟一路追赶,并且一直喊着前面的人帮忙拦一下,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提供帮助,最后他被一群少年引入了一个堆满垃圾的无人之地进行殴打。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2)

被殴打之后的小丑

他没有反抗,只是静静地躺了一会,他已经习惯了遇到挫折和失败,学会微笑。

2、公交车上逗笑小孩,却被误以为骚扰

在见完心理咨询师回家的公交车上,亚瑟垂头丧气,脑袋耷拉在车窗玻璃边。恰好前座有一个小孩似乎对亚瑟很感兴趣,一直盯着亚瑟看。

可能是一个小丑的本能,亚瑟开始逗笑小孩。然而这一举动让旁边孩子的妈妈冷漠地反问道:“别再骚扰我的孩子了,行吗?”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3)

极度冷漠的中年妇女

亚瑟本是出于好意逗笑孩子,却被人报以骚扰之称,这种冷漠和麻木不仁的鄙视让亚瑟,更切确的说应该是亚瑟精神分裂的另外一面,也就是“小丑”,颠笑不止。

这种颠笑,亚瑟母亲告诉他这是一种病,需要辅以药物的治疗,但在我看来,其实这并非是一种病,而是亚瑟内心的“小丑”对亚瑟遇到的这种不公平待遇发出的笑声。

亚瑟狂笑之后,递给中年妇女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是一种病,会引发与真实感觉不相关的表现。面对这种冷漠,“小丑”选择放声大笑,而亚瑟选择屈从,解释是自己的错误并告知对方自己的病情,主动降低对别人的影响。

3、遭兰道背叛,亚瑟被开除

兰道是亚瑟在小丑公司的同事,声称自己是亚瑟最好的兄弟。在听说亚瑟被一群流浪少年殴打之后,兰道给了亚瑟一把手枪,还有若干子弹,让他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

亚瑟在儿童医院表演的时候,随身携带了这把手枪,然而在表演的时候手枪不小心掉下。

经理因为这件事情愤怒辱骂亚瑟,尽管亚瑟一再解释这是自己的表演工具,但是经理丝毫没有听进去。因为兰道告诉经理很多天前亚瑟曾经找他买了一把手枪。

当他听到兰道背叛自己的时候,亚瑟一怒,直接把电话亭的玻璃砸碎了。此时内心的“小丑”开始显露了。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4)

愤怒的亚瑟即将黑化

4、地铁遭殴打,亚瑟彻底爆发,枪毙三个滋事青年

从电话亭离开回家的地铁上,亚瑟似乎对生活已经充满了绝望。在地铁上三个青年骚扰一个正在读书的女孩,亚瑟看了一眼,他想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内心的“小丑”又开始放声大笑。随后,女孩离开了这节车厢,三位青年走向了还在大笑的亚瑟。

三位青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放声大笑,亚瑟想要拿出那张卡片证明自己患有一种病,但是青年们并没有让他拿出卡片,而是对他一阵殴打。

与上次被流浪少年殴打不一样,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屈从。内心的“小丑”已经出来了,他拿起了手枪,枪杀了其中两位青年。随后下地铁的时候一路直追,枪杀到了第三位青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他用的是左手,但是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亚瑟其实是右撇子。其实这就是“小丑”,右手代表的是亚瑟,左手代表“小丑”。

在枪杀完三个青年之后,亚瑟跑到一个公共厕所,跳起了极有艺术感的舞蹈,纵观后面的很多镜头就可以知道,这其实可以看做是“小丑”每做完一次大事之后都会跳的舞蹈。所以这个时候,亚瑟已经不再存在了,“小丑”现身了。

5、偶然发现母亲欺骗自己多年,小丑杀死卧病在床的母亲

亚瑟的母亲给亚瑟取名“happy”,告诉他要微笑,要时刻展示出快乐的样子。亚瑟幻想自己曾经取到穆雷的脱口秀,并且在那里得到穆雷的认可。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5)

亚瑟谨记母亲告诉他要保持微笑

亚瑟多年来一直照顾着自己的母亲,但母亲每次都会让亚瑟回家前看看信箱里面有没有托马斯的回信。

托马斯是哥谭市有名的富人,并且打算竞选哥谭市的市长。母亲以前在托马斯家里做过工,并且一直以为托马斯是他们娘俩唯一的希望。

在一次帮母亲寄信的时候,亚瑟好奇打开看了信的内容,才发现信中写到:亚瑟的母亲是托马斯的情人,亚瑟是托马斯的儿子。

亚瑟想尽办法见到了托马斯,却被告知自己是母亲领养的,而且母亲患有极度幻想症,幻想自己是托马斯的情人。亚瑟不相信,便前往母亲之前待过的医院,抢走了对应的病历档案。

亚瑟在走廊通道里看完了这份档案,上面清楚地写着:自己确实是被母亲领养的,而且母亲患有严重的幻想症,并且还放任自己的男友虐待童年时期的亚瑟。看完之后,亚瑟又开始了颠笑,这一次,他彻底变成了“小丑”。

在医院的时候“小丑”痛下杀手,直接将病床上的母亲杀死了。与此同时,电视上还放着穆雷脱口秀,亚瑟发现自己曾经在小饭店表演的视频被穆雷拿到电视上公开播放,“小丑”开始记仇了。

6、杀死兰道,放过盖瑞

曾经的同事兰道和盖瑞知道了亚瑟母亲去世的消息之后,两人前来为亚瑟排解。小丑为报之前兰道背叛自己的仇,用剪刀杀死了穆雷。这是我觉得场面最为血腥的一段,观看的时候完全可以跳过。

奇怪的是,按照常理,如果亚瑟杀死了其中一个,那么必然会杀死另外一个,以免自己未来受到威胁。

但是“小丑”没有这么做,因为盖瑞是侏儒症患者,他也和亚瑟一样是不被任何人看好的社会底层。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小丑的个性是非常鲜明的,他是为广大社会底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发声。

7、节目上枪杀穆雷,引发底层群众群体反抗

电影的高潮便是亚瑟上了穆雷的脱口秀。在脱口秀上面,亚瑟没有讲笑话,而是直言自己就是那个地铁杀人犯。他在节目上直言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平,为所有和自己一样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发声。

最后小丑在节目中直接射杀了穆雷,一时间轰动全国上下,在他被警车带走的路上,人民已经开始了反抗,向这个社会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富人们反抗。小丑在最后仍然优雅地完成了那段极有艺术感的舞蹈。

亚瑟为什么会变成小丑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为什么亚瑟会变成小丑?但其实小丑本身的形象其实不算坏。复盘了整部电影,我觉得导致亚瑟变成小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缺失关爱的童年,可能是他患有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亚瑟母亲领养了亚瑟,但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个美好的童年,甚至对男友虐待亚瑟没有加以制止。亚瑟母亲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症里面,这样子的幻想症让亚瑟备受生活的压力,早早独立一人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影片并没有直接交代为什么亚瑟会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我想很大可能就是在童年时候形成的,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2、人情冷漠,市民对待精神病患者总是带有异样的眼光

如果在公交车上,那位中年妇女能够多些那些耐心,去听亚瑟解释,而不是直接断定为骚扰,那么亚瑟还会有那疯狂的颠笑声吗?

广告牌被抢被砸,亚瑟被人殴打,如果经理多些关怀,理解亚瑟的遭遇,而不是直接扣掉他的薪水,那么亚瑟还会一个人独自在垃圾堆旁发泄愤怒吗?

如果兰道真的以友情为重,不在关键时刻过河拆桥,那么亚瑟黑化成“小丑”吗?

如果地铁上的三个青年人能够安守本分,而不去挑逗甚至殴打一个小丑,那么亚瑟会被逼无奈,开枪击杀三位青年人吗?

如果穆雷没有拿亚瑟的视频直接在节目上播出,并且将它作为一个梗,用来取悦观众,那么亚瑟还会在节目上直接开枪射击穆雷吗?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6)

“我只希望我的死 比我的生更有意义”

在亚瑟的生活环境里面,人情冷淡,社会体制严明,没有人会瞧得起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丑,这些都是导致亚瑟一步步黑化成“小丑”的催化剂。

3、资本主义体制下,贫富差距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影片中虽然小丑说自己并不关心政治方面的事情,但其实以小丑为代表的社会底层阶级已经对富人产生了极大的不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问题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如果哥谭市的富人们不高高在上,不对穷人阶级厌恶和鄙视,那么亚瑟的精神分裂症是很有可能得到改善的。

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我之所以认为这部电影艺术性非常强,是因为它在影片中所讽刺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它在影片中所警示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改善。

社会应该对精神病患者多些关怀,他们本就精神脆弱,冷漠只会让他们走向精神病的极端,也就是“小丑”。社会上的所有人都不应该戴有色眼镜去评价精神病患者。

豆瓣评分9.1深度解读小丑(豆瓣8.7分的小丑)(7)

患精神病最糟糕的就是,别人希望你表现得像正常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橄榄球名将莱昂内尔-阿尔德里奇33岁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是他积极治愈,摆脱精神分裂症的折磨。

随后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虽然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无法治愈受伤的心灵。只有内心坚韧起来,才能战胜病魔。另外,希望所有人都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议论和评价精神病患者”。

阿尔德里奇是幸运的,而亚瑟是悲惨的,即使有药物辅助治疗,但是内心多次受到社会的重击,终究成为“小丑”。

影片所讽刺的是美国富人阶级,在亚瑟去见托马斯的时候,富人们齐聚一堂观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是他们娱乐和取悦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在饭店之外,是一群不满托马斯的底层阶级在游行示威。

我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卓别林的一句名言,人生近看是场悲剧,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场喜剧。这句话其实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亚瑟的一生,尽管一生都在接受社会的毒打,但是最后内心的小丑彻底得到解放,从长远来看已经是一场喜剧了。

也许你会像穆雷一样说,小丑的行为根本就没有值得我们去笑。但小丑在影片中提到:“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这次小丑想自定义什么是喜剧?而不受任何人的规定和束缚。

最后,亚瑟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那么小丑主张的这种自由的社会形态是否会得到认可?资本主义社会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及其迫切的问题?这些都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结束语

《小丑》在某种程度上算是R级的恐怖片,但是它真的值得很多人去细细品味。就算我们不能思考到如何解决社会阶级矛盾的方法,但至少,请给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些关怀,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去评价任何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否则,一旦他们内心的“小丑”得到解放,那么社会可能会陷入影片最后所描绘的画面。

虽然小丑的形象可能会比较黑暗,但纵观整部影片,小丑的本质其实是好的。他同情与自己一样境地的社会底层盖瑞,没有选择枪杀他而是选择放走了他;在地铁上故意发出颠笑声音,为女孩解围,而自己受到挨打;在脱口秀节目上,直接为社会底层发声。小丑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底层,向往自由,反对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