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古镇历史故事(深山里的诗意栖居)(1)

古镇人家。

近日,记者参加"大美中国行·走进有礼衢州"采风活动,在浙江西部崇山峻岭间邂逅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但绝对算得上中国最美古镇之一的江山市廿八都古镇。它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包围中像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淳朴美好,怡然自得,以简静自然的方式贴近人们的理想,抚慰着一颗颗躁动的心。

深山古镇万种风情

从江山市区驱车60多公里来到廿八都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从现代一下子掉进了古代,恍惚于它悠远的历史和满街的古风古韵。

古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脉中一个小盆地,群峰拱卫,枫溪自北向南蜿蜒流淌,古镇建筑群依山傍水,缘溪而建,错落有致。

廿八都因历史上军事和商旅要道——仙霞古道而兴。镇内有一条老街叫浔里街,旁边还延伸出许多小巷,曲曲折折的弄堂里,汇聚了许多场所,有商号、钱庄、客栈、民宅,还有文庙、衙门和亭阁。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这些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如孔庙、大王庙、文昌宫、万寿宫、真武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

文昌宫气宇轩昂,飞阁流丹,由廿八都民间集资建造,这里是文人学子们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也是古镇人崇学尚文的体现。

临街每个大宅院的门楼都精雕细琢,美轮美奂,一般都是福寿双星、松鹤延年、诗礼传家等吉祥图案造型。高大的门楣闪耀着过往的荣光,福气临门寄托着祖先的叮咛,至今犹挂在子孙的心房。

除了主街是青石板砌成,其他小巷都由光滑的鹅卵石铺就。两边是参差的马头墙。走在巷子里如同走入一个迷宫,等到完全走出迷宫,却发现已走到古镇的另一端。

不经意间踏进一处古色古香的宅院,主人热情地迎了出来,他指着屋檐下的燕子窝告诉我,他们家也是燕子的家,这是一家五口的燕子窝。

古镇的人爱好唱山歌,珠坡桥在古镇南门附近,此地也就成了"珠坡樵唱",是古镇的枫溪十景之一。

沿着枫溪岸畔走,从倒影里看古镇,看黛瓦白墙荡漾在水面;溪声漱耳,时见河边埋头洗衣择菜的村姑和嬉戏的小孩。一对老年夫妇细心拾掇着刚刚捕获的美味小溪鱼儿,见游客围观,和气地跟大家打着招呼,恬静的表情,淳朴的笑容,给人春风入怀的暖意。

尽管古镇居民如今除农事以外,多以经营特产小吃、非遗手工作坊、农家乐和外出务工、经商等为业,但古镇里的人们始终按照祖辈留下的方式生活着。

廿八都依然是一个完好的故乡,唤醒着人们的故乡情愫。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中国古老的世界观,一种安雅从容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位诗哲说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廿八都古镇历史故事(深山里的诗意栖居)(2)

枫溪河畔。

从历史烽烟中走来

踏着被时光打磨过的石板路步出东昌门,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中国古镇(三)》特种邮票的取景地。坐在古朴的石拱桥东升桥头,看一位长者垂钓,与他闲聊,听他将廿八都历史娓娓道来——

1100多年前,唐代黄巢起义军挥戈南下,转战浙西,在地势险要、绵亘数百里的浙闽边界崇山峻岭间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由浙入闽,直趋建州。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最初只是军事功能的仙霞古道,到了明清逐渐成为商旅要道。唐代中后期,吐蕃崛起,时常袭扰西行的商队,经河西走廊通往海外的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弱。而清代,又在江浙沿海实行了极为森严的海禁政策,因此,内地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大量货物必须经泉州、广州等地港口运送到海外。仙霞古道正是古代连接江浙闽最便捷的交通要道,从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运输枢纽。

而作为仙霞古道货物中转的第一站,廿八都古镇迅速成为浙、闽、赣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

随着仙霞古道政治、军事与经济地位的不断凸显,一拨又一拨的守军与眷属来到了廿八都,有些还入籍成了住户;高官与骚人墨客来了,廿八都在他们的诗文中成为永远的不朽。会馆茶肆、店铺作坊、庙宇祠堂等,日渐地多了,人烟也愈加稠密。于是,长长的仙霞古道和窄窄的廿八都街巷上,官宦挑夫、商人军士,摩肩接踵,迤逦南北;古道、古镇以及南北的关隘上,铁蹄如雷,俚歌遥唱。

来自天南海北的历代官兵滞留和商贾云集,繁衍着142种姓氏和不同地域的13种方言。这里民俗风格多样,民间文艺荟萃,形成了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迥然不同的"移民文化"。当地人之间的交流,公共场合用"官话"(普通话),私人生活用家乡话。廿八都因此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

如今,现代交通运输业发达,仙霞古道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承载着千百年风霜的廿八都,顽强地留存了下来。在这远离城市和喧嚣的仙霞群山之中,一幢幢建筑、一座座门楼、一条条街巷,古风犹存,默默诉说着廿八都悠久的历史和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翻阅当地史料,廿八都古镇目睹过工农红军、抗日将士、解放军的来往身姿。20世纪30年代,仙霞岭留下过红军游击队艰苦卓绝的战斗足迹。陈毅元帅于出生入死、戎马倥偬中写下"武夷品新茶,仙霞曾游击"的诗句。共产党人那种信仰坚定,百折不挠,不畏艰难险阻,乱云飞渡仍从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广阔胸襟,也是我们今天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应该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旅融合魅力绽放

廿八都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名不虚传,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

"让来到廿八都的游客不光有景赏,还要有戏看、有歌唱,丰富廿八都的旅游内涵,让这个安静的古镇也有热情似火的一面,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来到廿八都,留在廿八都。"该镇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廿八都镇在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挖掘的同时,注重文旅融合发展,使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该镇编印了《廿八都山歌》画册,收录了多首广为传唱的曲目,以方便游客欣赏。在当地小学还开设了廿八都山歌传承班。

为让游客更好地欣赏对山歌、牵木偶、踩高跷等表演,该镇将关帝庙和文昌宫的戏台作为专门的演出场所,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为游客演出廿八都民俗文化。

"第一的多来什么多哎,第二的多来什么多?"循声看去,唱歌的是位老太太,叫吴赛仙,是省级"非遗"廿八都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同村的程炳田赶紧对上:"第一的多来天上的星哎,第二的多来凡间的人。"

两人一唱一和,一共对了18段。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十八对》。歌声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虽然用方言唱的歌词不太好懂,但大伙都觉得新鲜。

程炳田今年62岁,平时在古镇菜市场摆摊,很爱唱山歌,"唱山歌不分场合,砍柴的时候,挑水的时候,开心的时候,甚至喝醉的时候,都会唱。"而吴老太偶尔也上山采茶,但基本不用动手,她乐呵呵道:"乡亲们要是看我也去采茶,叫我‘打歌’,茶叶她们帮我采。"

从流传下来的山歌的歌词上看,它们大都来源于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那个时候,要是男子心仪哪家姑娘,又不好意思表白,也会用唱山歌的方式。"程炳田说着,顺便唱上了一段:"‘眉毛弯弯一把弓,胭脂水粉一线红……’你这么对着姑娘唱,她就知道你在夸她美。"

欢乐的笑声中,坦荡率真的民间文化氛围里,廿八都古镇仿佛遗忘并超越了时间,褪去岁月的风尘,此刻,青春焕发,神采奕奕……(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程天赐)

来源: 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