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疾控】7月4日晚,“健康南京”发布通告,自6月27日以来,南京市无社会面本土病例发生,经专家组研判,南京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同意,自7月4日22时起,南京中风险区(六合区龙池街道沿河花园小区)、低风险区(除龙池街道沿河花园小区以外的六合区其他区域),统一调整为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区域,至此,南京全域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专家解读八条反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专家解读八条反制(全域常态化啥意思)

专家解读八条反制

来源:【江苏疾控】

7月4日晚,“健康南京”发布通告,自6月27日以来,南京市无社会面本土病例发生,经专家组研判,南京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同意,自7月4日22时起,南京中风险区(六合区龙池街道沿河花园小区)、低风险区(除龙池街道沿河花园小区以外的六合区其他区域),统一调整为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区域,至此,南京全域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低风险区为何还需要解除?

和此前的‘低风险’是同一个概念吗?”

“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有哪些?

市民还需要注意什么?”

通告之后,

不少小伙伴表示有以上疑惑,

针对大家存在的疑惑

专家来一一解读

Q

1.低风险区为何还需要解除?和此前的‘低风险’是同一个概念吗?

答:“市民关心的‘低风险’划定,确实是新版防控方案中调整变化较大的。”此前中、高风险区如满足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等条件的地区,则转为“低风险区”,因此有“全域低风险”的说法。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近期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对疫情风险区划定以及管控要求做了全新调整,即当某地发生疫情时,在划定中、高风险区的同时,则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地区则为低风险区。

以此次南京六合区发生的疫情为例,依据新版防控方案有关规定,六合区龙池街道沿河花园小区被划定为“中风险区”,那么除龙池街道沿河花园小区以外的六合区其他区域,就成了“低风险区”。依据规定六合区的“中风险区”解除后,与其相应的“低风险区”也随之解除,南京全域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专家表示,现在的“低风险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即低风险区是与中高风险区同时划分和存在的,与此前由中高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的时段及内涵有所不同,原来由中高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因此,现在的‘全域常态化’类似于此前的‘全域低风险’。但现在划定的‘低风险区’,对区域内市民有了一定的防控管理措施。目前‘低风险区’市民在离开所在的县(市、区)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还需要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必要时甚至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

Q

2.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有哪些?市民还需要注意什么?

全域常态化防控”不等于能放松防控。当前外防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有些市民认为“全域常态化”或许可以稍微放松警惕,对各项防护措施有所松懈,对此专家表示:“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快、隐匿性高,我们仍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此‘全域常态化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非必要尽量不要前往有中高风险区的城市,避免不必要的聚集,外出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做好测温、验码、扫场所码,按辖区规定开展核酸检测,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要及时规范就诊。”

戴口罩依然是阻隔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夏季,口罩不仅要坚持戴,还要勤更换。因强调密闭性,口罩覆盖区域会形成高温、高湿的小环境,口罩被汗水浸湿后,防护能力会下降,专家建议大家随身多备几个口罩,4小时就更换一次。”专家呼吁,请市民继续做好“测温、验码、戴口罩”防护“三件套”,少聚集,坚持分餐制、用公筷,做好个人防护“小细节”,筑起疫情防控“大防线”。

此外,“全域常态化”之后,一些区域性规模核酸检测还在进行,请大家积极主动参加核酸检测。同时,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也要按照要求做到应检尽检,请市民朋友们理解并配合

来源:南京发布

本文来自【江苏疾控】,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