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第一个通过安乐死合法的国家。截至今日,申请来安乐死的人们逐年增加,到底这样的做法是基于人道考察呢?还是残忍的商业手段呢?

瑞士安乐死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在瑞士安乐死要准备什么)(1)

《孝经》记载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困难,但是珍惜身体是我们尽孝道的最基本。安乐死其实就是协助自杀(Assisted-suicide)的美化说辞,不论在哪种社会氛围、任何宗教信仰,自杀都不是被认可的行为,所以安乐死并非想像中的容易被接受。

然而在1942年,瑞士刑法通过在某些条件下,允许辅助性自杀的做法,因为每个人有决定生死的权力。对于安乐死有清楚的规范准则,又有专门的机构协助办理,吸引许多人安排来瑞士进行所谓的“自杀旅程”,形成蓬勃发展的另类产业。

但是每个州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像洛桑、苏黎世等地的疗养院老人能够安乐死,在信奉天主教的瓦莱州便不被允许。目前,瑞士主要执行安乐死的机构为“尊严”(Dignitas)、“生命圈”(Lifecircle)及“解脱”(EXIT)这三家,前两家可以接受外国籍,而“解脱”只受理本国居民。

仔细的评估过程

想要进行安乐死,得经过冗长的手续和评估,并非生活不如意的人,心情郁闷就能随时上路。首先,你得注册缴费成为会员,递交个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生平简介、申请书、疾病问题等等,描述为什么想结束生命。在处理的机构审核通过后,还要由专业医生的诊断,确认是否合乎安乐死的标准。

当生病的人联系安乐死中心时,服务人员会先给予适合治疗的建议,协助申请人找出解决方案。直到一连串的评估之后,像生重病造成生活起居有困难的残疾人士、或是长期受病痛折磨的病患,才有资格执行安乐死的程序。尤其机构会确认患者是判断力正常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非一时兴起的念头。

至于安乐死的方式,大多是喝下名为“戊巴比妥钠”(Sodium Pentobarbital)的高速镇静剂,这是核准的处方药,服用后便会在睡梦中离世。在整个过程中,药物得由患者自行喝下,行动不便的人也能用注射的方法。不论是口服或注射药物,都得由病患亲手执行最后的动作,因为安乐死是一种自杀模式,而不是杀人。

对于安乐死的认知

很多人对安乐死机构有很大的误解,它们的宗旨是如何让人活下去,并非想尽办法让人死亡。对于申请安乐死的会员,机构首先提供其他的解决方案,在没有缓解病痛途径的时候,才会协助病患走上安乐死这条路。毕竟大家都希望能有尊严地离开这世界,而不是饱受病痛的折磨。

就像电影《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曾经是热爱运动的男主角发生意外后,需要坐在轮椅上渡过余生,最后决定前来瑞士执行安乐死。对于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来说,能够自由选择死亡是一种解脱,否则人生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关于安乐死的费用

注册成为安乐死会员的费用,年费大约50-85瑞郎(350-600人民币)起跳,其他服务的收费因咨询时间和流程而异,经济状况好的人也得多负担一些费用,再加上前来瑞士的旅费等等,至少估计大约5000-10000万瑞郎(3.5-7万人民币)。但是财务有困难的人,可以向机构协调。

作者|苏瑞铭Ricky

生长于中国台湾嘉义,本科虽然主修经济,但是因为对于语言有浓厚的兴趣,曾经修过法文及意大利文课程。旅居欧洲的日子里,除了在法国待了3年的时间,之后就一直住在瑞士南部的贝林佐纳(Bellinzona),工作领域包括写稿、带团、经营民宿等多元的斜杠人生。

在瑞士生活、跟瑞士人结婚,对于这个生活大半辈子的国度,俨然已经成为第二个故乡。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跑遍瑞士各地,接触到不同地区的人们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