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国早报开展“我向代表委员说句心里话”征集活动,来自贵港市中里乡六吉屯的早报客户端网友磨宝期,表达了自己对振兴乡村的期待和建议。

与会的在桂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桂全国政协委员,有不少来自乡村基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的环境美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

“一直以来,乡亲们的期待,就是要把新立村建设成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壮乡醉美乡村。”全国人大代表、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说。

我的家乡是广西怎么介绍(我的家乡广西怎么建)(1)

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新貌。受访者供图

从大石山异地搬迁出来后,到去年新立村剩余的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摘帽。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新立村修了26条水泥路,村里70%的土地通过流转,引进8家农业种植龙头公司,连片种植了香蕉、火龙果、芒果、秋冬菜等特色作物。经过努力,该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5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25万元。

作为乡村变化的亲历者,罗朝阳代表深有感触。他说,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出台各项惠民政策,使新立村得以顺利实

现脱贫目标,旧貌换新颜。“下一步,村里的目标是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依托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条件,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持之以恒发展,早日实现乡亲们的期盼。”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他建议国家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计划,建立乡村振兴规划的引领机制、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推进机制、多渠道统筹落实财政资金的保障机制以及监督检查机制。

鼓励引导人才回村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陈仲南来自桂平市植保站,他不仅是桂平市金田镇扶贫工作队队长,同时也是该镇罗蛟村的包村领导。罗蛟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3年前,陈仲南代表刚到任,发现该村集体经济不仅很薄弱,几乎是空壳,且村民发展信心不足,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该村脱贫摘帽的道路困难重重,布满“荆棘”。

我的家乡是广西怎么介绍(我的家乡广西怎么建)(2)

陈仲南(右二)指导桂平市金田镇罗蛟村发展木耳产业。受访者供图

陈仲南代表在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反复研究讨论后,决定以重点发展种养产业为抓手,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发动贫困户抱团发展木耳、茶树菇、豆角、肉牛、甜竹笋、三华李等种养产业。

有了产业支撑,仅2018年,罗蛟村集体收入就达到8万多元,2019年达到16.4万元,2020年达到24.7万元,金田周边乡镇、村纷纷到罗蛟村学习。

在罗蛟村的示范带动下,金田镇19个村都发展起特色种养产业,全镇各个村的集体经济逐渐强了起来。

未来乡村振兴怎么走?陈仲南代表认为,国家富强,乡村必要振兴,而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当务之急是鼓励和引导人才、乡贤回村发展,让他们加入到当地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的活动中,利用乡贤能力强、见识广、站位高、有经验、有人脉、有资源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建立科学长效防返贫机制

罗城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委员、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彦伶曾走村入户开展调研,了解脱贫攻坚相关情况。

在她看来,2020年底,全国绝对贫困已经彻底解决,但是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比如,2020年以来认定的边缘户,其中因病因残的占比仍比较高;家庭劳动力少,产业就业不稳定,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有的扶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如何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欧彦伶委员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畅通脱贫户大病救治慈善募捐途径,多措并举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特别是失能老人基础养老金,让这些家庭的劳动力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发展产业、稳定就业。

她建议加大对扶贫产业后续扶持力度,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促进产销对接,构建扶贫产业全覆盖保险体系。“创业失败返贫的现象也要引起重视。”她认为,可以通过成立创业保险基金等方式,对创业失败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扶持和政策,消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去干,大胆去闯。

她还建议,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组织专家对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进行调研,探索更适合农村的垃圾及污水处理方式,提升农村风貌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生态振兴。

代表委员微观点

农村住宅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农民对建筑抗震的重要性不了解,部分建好的房子无法满足抗震要求。建议将农民新建住宅纳入村庄建设管理规范,由政府出资,为农民新建住宅提供一套根据宅基地周边自然条件而专门设计的施工图,方便农民按图施工。

——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东辉

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教育应该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以之破解留不住人的问题,建议将教育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来谋划。

——全国人大代表、柳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韦振益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健全完善涉农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建立更完善的乡村普法组织体系。针对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法律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为民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