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领取方法见文章底部

生物中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总结)(1)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3、叶片的结构

表皮:两层,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

气孔较多,下表皮气孔较少。保护作用。

叶肉: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包括海绵

组织(下层,叶绿体较少)和栅栏组织

(上层,叶绿体较多),

因此叶片上表面比下表面颜色更深。

表皮细胞外壁是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脉:内含导管和筛管,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支持叶片。

2、气孔

组成: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

作用: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3、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韭菜遮光生长生产韭黄)。

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

注意事项:

(1)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2)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

(1)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

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叶绿体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减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在贮藏农作物产品时,常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

第三节 吸收作用

1、植物生长需要水

(1)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2)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植物有大量的根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

(3)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

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

(4)解释“烧苗”现象。

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 磷 钾三种。

3.无土栽培:根据植物体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来配制营养液。用这个营养液来栽培植物就叫无土栽培。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意义:散失热烈。蒸腾作用是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拉力。

运输作用

2、茎的基本结构和输导功能

(1)树皮:外侧保护作用,内侧为韧皮部。

(2)木质部:内含导管,导管是死细胞,可以由下到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具有很强的支持力。

(3)形成层: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木本植物有形成层,茎可逐年增粗;草本植物无形成层,茎不可逐年增粗。

(4)韧皮部:内含筛管,筛管是活细胞,可以由上到下运输有机物。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生活史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结构(大豆等双子叶植物)

种皮(保护) 子叶(贮藏营养)

胚(新植株的幼体) 胚芽

胚轴

胚根

玉米、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子叶一片),

还有贮藏营养的胚乳。

2、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度过休眠期。

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的转运——胚根发育——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

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功能。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组成。

根冠:保护

分生区:分裂形成新细胞。

伸长区:伸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具有根毛,增大了吸水的表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的生长

(1)根之所以能生长,主要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增加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关键部位是分生区。

(2)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3)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3.根系的不同:直根系和须根系。

4、枝芽发育成茎

(1)叶原基——幼叶——叶

(2)芽原基——侧芽——侧枝

(3)芽轴——茎

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的结构

一朵完全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构成。

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雌蕊:柱头——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发

花柱——花粉萌发后形成的花粉管,由柱头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内含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雄蕊:花药——内含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丝——支持花药

2.花的类型:

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

3.传粉和受精

传粉: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花粉管进入胚珠内部时,释放精子,胚珠里的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

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第七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一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1)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甘薯——块根;萝卜、胡萝卜——根;白菜、菠菜、芹菜、韭菜——叶。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产量居前三位。

(2)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

3.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七年级下册

第8章人的营养

1.食物中有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供能物质) (非供能物质)

2.缺乏无机盐的症状:

(1)缺乏钙无机盐:佝偻病(鸡胸、X形、O形腿),骨质疏松症。

(2)缺乏铁无机盐:贫血。

(3)缺乏碘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4)缺乏磷无机盐:厌食、

(5)缺乏锌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3.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1)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病

(2)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

(3)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4)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4.消化系统的结构组成:

口腔

食道

消化道 胃

小肠: 很长,般有5-6米。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的皱襞,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绒毛,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含有淀粉酶,因此,只有淀粉在口腔中部分被初步被分解成麦芽糖.

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

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中含有消 消化腺 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内的消化腺: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5.馒头的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6.消化:指食物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这些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能被吸收的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7.小肠中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

8.营养合理的饮食: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并且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9.绿色食品:

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9章人体内物质运输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2.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运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层两面凹的圆饼状的,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白细胞:具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更大,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4.血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动脉血),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静脉血)。贫血患者应当多吃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人体内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人体内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6.

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血流速度

功能

动脉

管壁较厚,弹性大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内径十分细小。

最慢

便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充分地

进行物质交换。

7. 心壁:主要有心肌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作用.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

心脏 四个腔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瓣膜:保证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8.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等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血液流向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流向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二氧化碳 氧

肺泡

9.动脉血:含氧量比较高的血液,颜色鲜红.(例如:主动脉和肺静脉中的血液就是动脉血)

静脉血:含氧量比较高的血液,颜色暗红(例如: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中的血液就是静脉血)

10.心脏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的流向是: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1.输血的时候,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在危机的情况下,允许输入少量的异型血.

输入异型血的规律是:

O

A B

AB

血型

A型(受血者)

B型(受血者)

AB型(受血者)

O型(受血者)

A型(输血者)

B型(输血者)

AB型(输血者)

O型(输血者)

12.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给针对地给病人输入不同的血液成分:

严重贫血 大面积烧伤的人 严重血小板缺少症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鼻 呼吸道都有骨和软骨作为支架,保证了气流的通畅;

咽 并且对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呼吸道 喉

1.呼吸系统的组成 气管

支气管

肺:由很多肺泡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道 氧 血液循环 氧

外界气体 肺 肺部毛细血管 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3.肺的结构特点:

(1)肺泡的数量多;

(2)肺泡内包围着毛细血管;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4.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到达人体的细胞。在细胞中被利用。

5.呼吸的过程;

(1)吸气:膈肌和肋骨间肌肉收缩 胸廓扩大 肺被动扩张 肺内气压减乏 气体进入肺

(2)呼气:膈肌和肋骨间肌肉舒张——胸廓缩小——肺被动回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排出肺

6.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7.由于森林减乏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温室效应

第11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而排出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粪便,称为排遗。

排泄可分为呼出气体、排汗、排尿。

一、尿的形成和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2、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滤过到肾小囊,其它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形成原尿

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排出途径:(尿液)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3、

4、泌尿系统的卫生:(1)每天饮用适量的水(2)及时排尿(3)女性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卫生

5、皮肤与汗液分泌

角质层:保护作用,并且可以防止水分过分散失。

表皮

(1)皮肤 生发层:产生新细胞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表皮没有血管、真皮有血管,所以流血,至少刮到了真皮层。

(2)皮肤附属物:指甲、毛发、汗腺等

(3)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一、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一)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3、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4、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细胞体

5、区分几个名词:

神经元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3、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4、人类特有的反射是能对语言文字作出相应的反射。

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7、反射弧的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第二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并产生兴奋)→视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近视:晶状体的过度变凸(真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假性近视),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晶状体的过度变凹(真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假性远视),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等。

近视眼要佩带凹透镜,远视眼要佩带凸透镜。

4、耳和听觉:

5、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6、保护耳和听觉: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

7、人体除了眼和鼻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如鼻腔上端黏膜有感觉气味的细胞,舌上表面及两侧有味蕾能辨别酸、甜、苦、辣等味道。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有嗅觉和味觉、触觉与温度觉。

第三节 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如垂体、睾丸。

2、外分泌腺:有导管,将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外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

3、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胸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胰岛:分泌胰岛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性腺:

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4、激素的概念:由内分泌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少,却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

①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分泌失常时引起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多)、

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少)、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过多)

②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等。

呆小症——幼年甲状腺激素过少

甲亢———甲状腺激素过多

大脖子病—缺碘

③胰岛素:主要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糖尿病——胰岛素过少

低血糖——胰岛素过多

5、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13章健康的生活

1、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①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③传染源是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人和动物以及携带病毒的健康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水、饮食、蚊、蝇等都可以成为传播途径。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主要通过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以及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

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等。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4、免疫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免疫防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如果这个功能过强,会引起人体过敏。

②维持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5、免疫是机体的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功能

①免疫防护

②自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

③免疫监视作用

6、免疫的种类

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

②特异性免疫:也称后天免疫,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

7、抗体与抗原:

①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

②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而导致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③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原被消灭后,抗体并不会消失,而继续留在人体内 。因此,患过天花的人,病愈后再也不会患天花了。

8、免疫的三道防线①皮肤和黏膜②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③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其中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9、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疫苗都属于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属于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14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空中:飞行。

水中:游泳,漂浮。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爬行: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例如:蜗牛,马陆,蛇等)

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将身体向前运动。(例如:猫,狗,牛羊等)

奔跑在某一瞬间四肢都离开地面,出现身体腾空现象。(例如:鸵鸟)

跳跃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虫,蛙,鼠等)

二、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三、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四、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五、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六、关节

1.关节的结构:

关节头

关节面 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4.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骨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5.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6.躯体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记住: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7.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 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区别:是非施加外界影响)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的有关知识。(不同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存在等级之分。存在首领。)(例如:蜜蜂,蚂蚁,狮子,狒狒等)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3.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珍惜动物资源

▲濒临灭绝的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白鳍豚,等等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生物圈中的生物

绿色植物——生产者

动物、寄生性微生物——消费者

腐生性细菌、真菌——分解者

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三、微生物的分类: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多细胞:各种霉菌和多数的真菌。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如根瘤菌、黏球菌)。

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繁殖。)

四、微生物与食品:

酵母菌——面包,酿酒 乳酸菌——酸奶,泡菜

醋酸菌——醋 蘑菇,木耳——食用 灵芝——药用

微生物与疾病:

很多疾病由微生物引起的,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痢疾杆菌——痢疾,真菌——脚气

微生物与医药:青霉菌——青霉素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附属性器官: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

3、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婴儿期和青春期是生长和发育迅速的两个时期)

(1)性发育和性成熟;

(2)身高和体重突增;

(3)脑了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

女孩的生长发育比男孩更早.

4.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第二性征男女出现的其他性别差异。

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做月经,

男孩进入青春期,有时睡梦中会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叫做遗精。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1.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豆娘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蚂蚁、金龟子等的发育过程。)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3.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4.蛋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卵白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气室:进行气体交换;

卵细胞是包括卵白以内的其他部分,包括卵黄膜、卵黄、胚盘。

5.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产生的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无性生殖后代的生活力比较低。

三、植物的无性生殖:

1、 营养繁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请同学们注意区分接穗和砧木)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新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 组织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根或茎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他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组织培养技术,这些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植物材料称为外植体。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通过细胞的分裂产生两个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新个体

(例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是由母体生出形态结构与母体相似的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孢子遇到适宜环境发育成新个体(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1.性状: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之间的性状表现的差异性。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2.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基因: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如Aa)

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

基因是随着配子代代相传的。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22 X或22 Y 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22 X。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①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

②不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八年级下册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的起源

1.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

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二、生物的进化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2.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

3.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4.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在趋势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5.地球上的生命史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可以分为若干个纪。中生代主要生物为: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6.自然选择:①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三、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森林古猿是人类的最早祖先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

2、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3.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现代人种:蒙古利亚人(黄色人种);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5.南方猿人是目前位置发现的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智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分类(检索表)

二、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1、分类的原则: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

2、生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分类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5、分类目的: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6、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属名 种名)

第二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

生物圈中已知的植物约有30万种,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如衣藻等),也有多细胞的。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全身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只有叶状体和根状物。藻类植物释放出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常见的藻类植物有水绵、海带、紫菜、衣藻。海带,石莼。

②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小墙藓):生活在背阴潮湿处,具有茎和叶,有假根(假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只起着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有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容易受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侵害,因此,苔藓植物被人们当作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③蕨类植物(满江红、贯众、卷柏、芒萁等):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开始出现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叶片下表面的褐色隆起里有大量的孢子(一种生殖细胞),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遇到适宜的环境会萌发和生长。

④种子植物:指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产生使得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生活。因此,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高等。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⑤裸子植物:指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裸露的植物;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具有根、茎、叶和花、种子五种器官。松、杉、柏、苏铁、银杏都是裸子植物。中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单子叶植物

有 种子有果皮包被

植 种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物 子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

分 有根(蕨类植物)

类 无 有茎叶 无根(假根)----苔藓植物

子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

第三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原生动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古老、

结构最简单的动物。都为单细胞组成。

腔肠动物 如海葵、珊瑚虫、水螅、水母、海蛰等

动 扁形动物 如猪肉绦虫、涡虫、血吸虫

物 无脊椎动物 线形动物 如蛔虫

的 环节动物 如蚯蚓、沙蚕、水蛭

分 软体动物 如乌贼、鲍鱼、贝壳、螺、牡蛎等

类 节肢动物 (昆虫纲—蝗虫,多足纲---蜈蚣,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蛛蜘)

棘皮动物 如海星 海胆、海参

鱼纲: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动物

脊椎动物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脊椎动物的第二大类群

哺乳纲

4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身体

呼吸

运动

体温

其他

环节动物

由彼此相似的

环状体节构成

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其他交换

靠肌肉的交替舒张和收缩使身体运动

变温

卵生

节肢动物

身体分部,

体表有外骨骼

呼吸器官为鳃或气管

靠翅或分节的足运动

变温

卵生

鱼类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靠躯体和鳍摆动游泳

变温

卵生

鸟类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协助呼吸

靠翼和足运动

体温高且恒定

卵生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

用肺呼吸

靠四肢运动

体温高且恒定

胎生哺乳

第四节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真菌和病毒个体体积微小、结构简单,通称为微生物。

一、细菌

细菌:

①形态:根据细菌的形态可分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三种。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②结构:单细胞个体,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没成形的细胞核(即DNA集中的核区)构成;有些细菌还有荚膜,或鞭毛

③生殖方式:分裂生殖,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有些细菌还能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的环境,在环境适宜时又萌发成一个细菌。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④营养方式;异养(寄生如痢疾杆菌,腐生如枯草杆菌)

⑤与人类的关系:有害的(很多寄生的细菌会引起疾病)有利的(1. 枯草杆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2.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3.醋酸杆菌用来制醋4.根瘤菌固氮作用5.苏云金杆菌用来杀死菜青虫)

二、 真菌

1、酵母菌(单细胞)

2、霉菌(青霉—孢子团扫帚状、曲霉——放射状):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

3、食用真菌:蘑菇

4、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注意:1、酵母菌:

①单细胞真核生物;

②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

③酵母菌不含叶绿素,营腐生生活,它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有氧时,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无氧时,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出较少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④酵母菌在环境条件合适时,成熟的酵母菌能长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变成新的酵母菌,这种叫出芽生殖;

2、青霉和曲霉:

①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其菌丝有横隔,都是多细胞个体。

②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③营养方式:不含叶绿素,靠分解现成有机物获取养料,进行腐生生活。

④生殖方式:直立菌丝的顶端能产生孢子,依靠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注意:青霉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扫帚状结构,,每个分枝长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使青霉呈现青色。曲霉的菌丝顶端呈放射状地长有成串孢子,孢子有的呈黄色、橙黄色或黑色。所以,青霉和曲霉所呈现的颜色不同,都是孢子颜色造成的。

3、蘑菇:

①包括菌盖、菌褶、菌环和菌柄。下面由菌丝构成,地下部分是菌丝,吸取养分(有机物)。

②蘑菇是多细胞大型真菌,细胞由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构成;

③营养方式:不含叶绿素,进行腐生生活。

④生殖方式:孢子生殖。蘑菇的菌盖下面生有许多菌褶,其上生有很多孢子,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遇到适宜的环境就萌发成菌丝,当水分充足和菌丝里积聚了大量养料时就生出蘑菇。

三、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

(二)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三)病毒的生活:寄生生活

四、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把动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直接利用。)

非生物部分: 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食物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也叫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相互关联使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营养关系。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性和逐级递减

(一般说,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行、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和比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其特点如下:

①生态平衡时,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是一种动态平衡。

③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调节能力越大,生态平衡越容易维持,并且绿色植物的数量总比草食动物多,草食动物总比小型肉食动物多,小型肉食动物总比大型肉食动物多。

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被破坏。

⑤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24章人与环境

1、地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粮食问题(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水资源问题

我国用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2、控制人口的意义:人口增长导致了资源危机;人口增长破坏了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在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保护生态环境。

第25章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第1节 发酵技术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种类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代谢方式多样。

发酵食品:酸奶、米酒等

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在30OC左右条件下,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加入食盐的目的:1、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2、使产品咸味适口。

二.沼气发酵

7、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叫做沼气发酵。沼气的成分是甲烷。

8、猪粪、秸杆——提供营养物质,池塘污泥——提供厌氧微生物(细菌、真菌)

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9、抗生素2、氨基酸3、甜味剂4、食用有机酸5、酶制剂

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

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威廉姆特——克隆风暴。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转基因技术

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且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就开始生产大量人胰岛素。

3、转基因技术与制药;5、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6、转基因技术与农业

4、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

二、克隆技术

1、克隆新个体的基因与原来个体的基因完全相同。克隆个体是在遗传上与原来生物体一模一样的新个体。

2、克隆羊“多莉”成功的奥秘

克隆多莉的过程中采用了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

1、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2、克隆技术引起伦理之争

电子版获取方法关注Mango教育,

并私信,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这八个字就可获取(手机需要安装百度云)

生物中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总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