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让武大郎和潘金莲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人物。

只不过这种知名度是负面的,武大郎成为了矮小丑陋无本事的代表,而潘金莲则成为了不守妇道谋害亲夫的荡妇代表。

在这部名著中,武大郎身材矮小无比,不足三尺,也就是还不到一米,而且他长相丑陋,以卖炊饼为生,是典型的丑穷挫,放在现在是根本娶不到媳妇的。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1)

可是武大郎偏偏有一个十分美艳的媳妇,当真是令人气愤不已。

美女配丑男,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和谐的事情,如果女子能看得开倒还好,能欣然接受丑陋的夫君,可是绝大部分女子是接受不了的,毕竟整日里对着一个这样的男子,是会影响食欲的。

潘金莲也不例外,她看着武大郎的丑样心中自然很是烦躁,而就在她幻想着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时,西门庆出现了。

在王婆的暗中撮合之下,西门庆和潘金莲走在了一起,为了掩盖两人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他们合谋谋杀了武大郎,当真令人发指。

虽然他们最终自食恶果,被武松挨个收拾了一边,但是他们的形象却在众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了。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2)

不少人觉得幸好他们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只是施耐庵强行虚构出来的,不然如果处在现实中,还不被人给戳烂脊梁骨?

其实现实中还真不乏有潘金莲这样的人,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惜以身试法,最终锒铛入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武大郎和潘金莲还真不是完全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两个人。

1946年的时候,河北邢台清河县一座古墓被人掘开,墓主人正是武大郎,而根据墓中的骨殖推算,真实的武大郎身高在一米八以上。

武大郎的原型人物武植

1946年初,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的村民和往常一样期待着战争能尽快散去,和平能尽快到来。

村中的年轻人能扛起枪杆的都为新中国奔赴了前线,而那些老人、女人和孩子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祈福,所以当时的农会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充斥着无尽的悲伤。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3)

就在举行农会的地方,有位村民不小心踩了空,就此发现了一座古墓,这座古墓墓室为圆形,是由青砖垒造,其中的陪葬品并没有多少,而那口楠木棺倒是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有些胆子大的村民便掘开了这座棺椁,其中有两具骨殖,根据骨殖的长度推算,男性的墓主人身高在一米八之上。

为了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村民们又在墓周边进行挖掘寻找,好在找到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关于墓主人的墓志铭,原来这座古墓的主人是武植。

而这位武植,就是武大郎的原型人物。

既然发现了武大郎的古墓,这也就意味着他不是普通的人,毕竟在古代非官非贵是根本没资本建造陵墓的。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4)

顺着这条线索,有些文化人便去翻阅当地的县志和武家的族谱,而在这上面则写了关于武大郎的真实事迹:

武大郎身材高大,相貌不俗,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是皇帝钦定的阳谷县的县令,他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平反冤狱,治理河患,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地百姓便尊称其为“大郎”。

武大郎因正直受诽谤

既然武大郎找到了原型人物,那么他的妻子潘金莲自然也不会是凭空的虚假人物。

当人们仔细寻找潘金莲的时候,在清河县东北的潘家庄里有了答案,原来潘金莲并不是一个命苦的丫鬟,而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富家小姐,她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5)

武大郎得以做官,也正是靠着这位潘知州的资助和提拔,武大郎被任命为阳谷县县令之后,潘金莲便跟着夫君去那里上任,两人十分恩爱,是当时典型的模范夫妻。

当时阳谷县有一族恶霸势力西门家族,在当地为非作歹,去那上任的官员不是被其收买,就是被设计诬陷而遭降职。

武大郎带着妻子到了阳谷县之后,西门氏便立即送礼上门,可是武大郎根本不买西门氏的账,当西门家族有人吃了官司之后,武大郎也是依法办事,不畏强暴,坚持为百姓伸张仗义。

有这样一位软硬不吃的县令,让西门家族很忧伤,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编造子虚乌有的事情来诋毁武大郎。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6)

可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西门家族的诋毁根本没有对武大郎造成影响,只是让武大郎和潘金莲想不到的是,就在流言还未平息的时候,西门家族中有人与潘金莲有染的劲爆消息传了出来。

传出这一流言的人名叫黄堂,是武大郎的同窗好友。

武大郎被传成了三寸丁

当时,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像武大郎那样有个给力的岳丈,能提拔和资助他,还有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最终还是穷酸的书生。

黄堂便是其中一位,他参加过不少次应试,可都没有高中,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黄堂最落魄的时候,家里却突遭大火,原本勉强遮风避雨的家,一下成为了灰烬。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7)

走投无路的黄堂想到了同窗武大郎,于是便去阳谷县寻求武大郎的帮助,等到他历经千辛万苦走到阳谷县的时候,正巧是武大郎和西门家族激烈对抗的时候,以至于他根本没有时间接见这位同窗好友。

黄堂在阳谷县一呆就是半个月,他觉得是武大郎根本不愿意帮助自己,便气愤地离开了,在返回家中的途中,他越想越气,于是在路边、墙上、树上写了不少诽谤武大郎的话。

当他看到诽谤效果不明显的时候,便编排了西门氏与潘金莲有染的故事,这消息对于不明就里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传播的,毕竟花边新闻大家都想着听。

看到众人的兴趣被提了起来,黄堂见到人便开始散播潘金莲的绯闻,武大郎的名气也因此慢慢变坏了。

黄堂很解气,等他走到家的时候,却发现家中新盖了房屋,便问妻子怎么回事,原来是武大郎得知黄堂的困境后,便命人快马加鞭为黄堂送去了银两,并找人帮忙盖好了新房。

1946年河北出土武大郎墓(1946年清河县一座古墓被掘开)(8)

得知真相的黄堂懊悔不已,可是潘金莲与西门氏的故事却越传越远且经久不息,而施耐庵也正是听闻了潘金莲的故事,于是便将其写进了《水浒传》中。

就这样,武大郎被传成了三寸丁,而潘金莲也成为了荡妇,如果不是武植墓的出土,想必他们还会一直被蒙冤。

前些年,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臣亲自携带他所画的十六幅画到了清河县的武植祠表示歉意,这段尘封的往事,也就此落下帷幕,只不过相比较《水浒传》的知名度,道歉之事也显单薄,可这毕竟是一种态度,倒也值得被认可。

参考资料:《水浒传》/《武植墓志铭》等。

(图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