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已经没有一片属于魔法世界的净土了。
先是华纳官宣拍摄“重返霍格沃茨”的20周年特辑节目,欢呼声还没停下,转头首页又飘过一条消息——
“J.K.罗琳被魔法界封杀,唯一支持者竟是伏地魔?”
而就在几天前,罗琳突然在社交网络上连发了八条推文,声称自己最近遭到了网友的“人肉搜索”。
罗琳:上周五,有人在推特上曝光了我家的地址
在11月19日,有三个跨性别活动人士来到罗琳的屋子前举牌合影,照片中直接露出了她家的门牌号。
不过也有人说,这根本是罗琳在刻意“卖惨”,她的住址就写在维基百科上,任何人都能查到。
太阳报关于罗琳住址的报道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刻,魔法与现实的边界多少有些模糊了。
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弄明白,这几条消息连在一起,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次录制《哈利波特》重聚特辑,三个主演的出席自不必说,还有很多演员和导演都收到了节目邀请。
但受邀名单上,唯独少了一个重要的人:原著作者J.K.罗琳。
罗琳本人和华纳都还没有出面声明,但据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罗琳曾发表的“反跨性别”言论,让她遭到了主演们的“集体割席”。
她的住所门牌号遭到网友曝光,也是这个原因。
《哈利波特》的一众演员中,只有饰演伏地魔的演员拉尔夫·费因斯,在采访中对她表示了支持。
拉尔夫:我无法理解人们对她的刻薄言辞。
对此,很多人纷纷表示,“没有罗琳的《哈利波特》,根本啥也不是。”
尤其主演三人组,直接被书粉竖成了“忘恩负义格兰芬多”的典型。
还随之衍生出了一系列讳莫如深、充满隐喻色彩的讽刺文学:
“罗琳被哈利波特圈抹去了姓名,成了那个不能说出名字的人(you know who)。”
——《伏地魔的诞生》
争论声此起彼伏,吃瓜倒是能吃个欢快,但对于整件事的细节和始末,大家还是一头雾水。
“好像明白了,又没全明白。”
01
一头扎进互联网海洋,无效冲浪了大半天之后,我发现,真想捋清楚这一切,得用时间转换器回趟2019年。
事情的开始,源自英国在当年12月出台的一条关于跨性别者身份认证的新政策:
跨性别者不需要进行变性手术,也可以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另一性别。
电影《丹麦女孩》中的跨性别女孩Lili
政策一出,舆论风向各有不同。
有人觉得这是尊重理解跨性别者的举措,是性别平等上的一大步;
也有人觉得不妥,他们难以想象那些“仅仅是心理上认为自己为女”的跨性别女性进入女厕和浴室,认为这会进一步压缩女性的生活空间。
一位名叫玛雅·福斯特的英国女士,就属于后者。
由于在网上公开发表了反对这项政策的言论,她还丢掉了工作。
在这件事中,罗琳选择了站在玛雅一边,特地发了条推文,打出“支持Maya”的tag。
在很多外网网友眼里,她也因此成了一个反对跨性别人士合法权益的“激进分子”。
说实话,截止到目前这一步,罗琳是有点冤枉的。
在推文中,她并没有明确提到自己对于跨性别人士的看法,更遑论旗帜鲜明的反对或歧视,只是认为,不该因为有人发出了“性别天生”的论断,就被迫失去工作。
在抛出这句话之前,还列了一大串“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排比句,求生欲拉满。
但没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这时开始,罗琳和跨性别话题就此“杠上”了。
这场拉锯战一直持续了两年多,中间又出了另外几件标志性的大事。
2020年6月,J.K.罗琳评论了一篇名为《为来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后新冠时代》的文章,对“来月经的人们”这个说法进行了嘲讽。
“来月经的人?我敢肯定过去有词能形容这种人。”
言外之意,好好的“women”不用,为什么要把“女人”替换为“来月经的人”?
但这中间也有些误会,我去看了看报道原文,并没有直接做出标题里这种简单粗暴的替换,反而在行文中多次提到的都是“women”(女人)。
关于“所有来月经的人”,在文中的解释是:除了传统认知中的女孩、女人,还包括那些性别认知为男人的女性等特殊情况。
翻译:@Ayad
文章的本意,是关注这些人在疫情期间因为月经要面对的卫生问题。
换句话说,罗琳这波输出实属是误伤。
如果换成其他普通明星撞上这种事,估计会选择直接闭麦,再让工作室发个不痛不痒的“无意冒犯,今后会更加谨言慎行”的声明。
但罗琳在这件事上没有退让,一直在跟网友进行辩论。
之后,罗琳又多次开麦谈起了跨性别问题。在她看来,不同性别是一种既定的生理差异,它决定了男女两性之间本质上的不同。
电影《假小子》中,把自己打扮成男性的小女孩
如果承认那些没有进行手术的跨性别者,会威胁到女性既得的权益。比如可能会有一些男性扮成跨性别者进入女厕所,对女性进实施侵害。
这种事情也确实存在,所以最开始,反驳的声浪不算很高。在这个阶段,罗琳头上的帽子还只是“保守”,而不是“偏激”。
真正引起较大争议的,是她对跨性别手术的看法。
她认为性别认知是可以矫正的,没必要进行手术。尤其是近些年女跨男手术的显著增加,或许表示出一些人先想通过变性来逃离女性困境,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大环境的厌女。
林林总总的观点汇在一起,再一传播,就直接变成了“罗琳说变性是厌女”“罗琳妖魔化跨性别者”。
还有一些真正的“极端反跨”人士借罗琳的名义在网上肆意“出警”,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争论中,不但暴露出了罗琳和大众之间的观念冲突,也让下场参与的人群愈发复杂,事态逐渐走向失控。
于是才诞生了整件事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哈利波特》演员团队集体“背刺”事件。
罗琳和“小哈利”的合照
02
事实上,这波演员表态都是去年发生的事了,只是因为最近赶上拍重聚特辑,消息才转了好几手,在网上突然爆出来。
太阳底下无新事,站队和八卦似乎永远是人类的天性,外国朋友们也不例外。
在罗琳身陷舆论风暴的时候,《哈利波特》系列的其他演员也没能逃过大众的审视。
罗琳和“赫敏”“卢娜”在2018年万圣节的合照
怎么看待罗琳,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帮人接受采访时的必答题。
饰演德拉科·马尔福的演员汤姆·费尔顿,没有像开头提到的拉尔夫那样公开对罗琳的遭遇表示不忿,而是悄悄给罗琳的其他动态点了个赞。
结果被愤怒的网友发现之后,在直播中被骂哭,不得不中止直播,后来去取消了自己的点赞。
汤姆·费尔顿在直播中被骂哭
很多人调侃,这种作风还蛮斯莱特林的。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主动发声,比如演哈利的丹尼尔,和赫敏小姐艾玛·沃特森。
艾玛·沃特森:跨性别者应该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质疑他们不是自己所认为的人。
丹尼尔在The Trevor Project(一个专注性少数群体的公益组织)的官网上专门发表了一篇长文,不仅提到了罗琳在跨性别问题上的不专业,还为此向书迷公开道歉:
“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如果有人感到自己对这本书的体验被玷污了,我对这些评论给你们带来的痛苦深表歉意。”
这也为他招致了不少非议。
就像国内小说翻拍电视剧一样,剧粉和原著党常常互相掐架,谁都看不上谁。
很多人质疑的也是这个:你丹尼尔一个电影主演,有什么资格“代表”罗琳向书粉道歉?
妥妥的“忘恩负义格兰芬多,有情有义斯莱特林”。
饰演罗恩的鲁伯特·格林特虽然没有主动谈起过罗琳事件,但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时,他先是表明了对于跨性别者的支持,“我坚定地站在跨性别者一边。”
但提及罗琳时,他也非常坦荡地说,“我非常感激她所做的一切,她的作品是天才的。
我认为你可以非常尊重一个人,但仍然不同意这样的事情。”
卢娜的演员也采取了差不多的态度,虽然不认同罗琳的观点,但依旧尊敬她本人,并感激她这些年在很多事件中对弱势群体的帮助。
这和网上流传的“所有人合起伙来孤立罗琳”的论调,似乎不太一样。
03
事情发酵到现在,我无意对其中任何一方的价值观进行评判,但很想和大家聊聊另外一些细节。
罗琳的这场“翻车”,带来的观感为什么如此混乱和矛盾?
一方面,在很多人眼中,罗琳一度是个支持自由、意识超前的作家。
直到今天,人们还对《哈利波特》中那些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情节津津乐道。
自由小精灵多比,各放异彩的女性角色,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性别议题和很多方面的观念上,罗琳都显得前卫且大胆。
罗琳谈书中的赫敏,“一个不性感的聪明女孩”。
在他们眼中,罗琳应该是那个最不吝于拥抱一切开放、多元可能的人。
她曾创造出那样一个精彩纷呈的魔法世界,本应延续人们最美好的幻想。
正因如此,当她在聊到跨性别群体时,对“生理性别”的执着,让很多外国网友都觉得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国内对跨性别群体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关于罗琳事件的信息也依赖博主搬运。
网友们很难从那些碎片化的热搜和评论中,捕捉到这件事最初的争议重点。
比如网上疯传的“主演集体背刺”,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演员们在被采访时正常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哪怕是不认同罗琳观点的人,基本也都表明了自己对她本人的感激和尊敬。
而所谓的,罗琳被国外两个最大的哈利波特粉丝社区The Leaky Cauldron和Mugglenet “封杀除名”的消息,同样有夸大之嫌。
via@迷惑新闻大赏
更准确的说法是:网站不再保留、提供她除了《哈利波特》以外的作品链接,和她的私人生活内容。
再到前几天罗琳住址曝光,遭受人身威胁的消息爆出,不得不说,我们已经离最开始的讨论的东西越来越远。
毕竟,这不是一个只关于“罗琳和网友互喷”的两方论战,其中还涉及到了第三方。
涉及到了那些真实存在的跨性别人群,事关他们的立场、困境与生活。
在无休止的争吵、吃瓜中,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一开始的议题?
只剩下一个舆论拉扯中的作家,各执一词的网友,愈发夸张的传言,和越来越多被卷入其中的演员。
一地鸡毛,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