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鸡翅、水煮肉片、韭菜合子,再来上几个鸡蛋大的四喜丸子……一桌菜肴,色香味俱全,很难相信这些“高段位”菜品竟全部出自三年级小学生之手,而这些也只是德州市小学生劳动课上的冰上一角。

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种菜、做饭、修家电,今年秋季起执行,消息发布后,一度冲上热搜。而其实,德州部分小学已将此项工作走在前列,每周一节劳动课,校园内开辟出菜园,专设“食育坊教室”,播种收获、炒菜煲汤,一位位“中华小当家”,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的成长教育“热气腾腾”。

小学生“厨王比拼”满桌“硬菜”

5月1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比拼”在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食育坊教室”拉开帷幕,参赛12名选手,是该校三年级12个班级选出的代表,他们身穿小围裙、头戴厨师帽,站在专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操作台旁,正在检查厨具用品,俨然“厨王争霸”赛前的模样。

老师一声令下,小学生们择菜、切肉、和肉馅、备辅料……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一位正在做水煮肉片的小学生刀功了得,肉片切得薄厚均匀,放在一边稍加腌制,打开炉灶,热锅凉油,加入葱姜八角煸炒出香味,开大火爆炒肉片,随后加入清水,用盐、耗油等制出一碗“灵魂调料”,倒入热内,少顷,麻辣香气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其他小学生制作的“硬菜”也全部上桌,可乐鸡翅、四喜丸子、蒜苔炒虾仁、海鲜菇炒木耳、韭菜合子……“小厨神”们信心满满地展示自己做的菜肴,并带着自己做的美食去教室内分享。

类似的“厨艺比拼”,学校常有举办。前段时间,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做菜是劳动作业的重要内容;金秋时节,学校菜园收获颇丰,学生们就地取材,现摘现做,将新鲜美味一网打尽;每年还会举行“厨王争霸赛”,京酱肉丝、油焖大虾、地三鲜、饺子混沌应有尽有。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1)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2)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3)

五年级学生可做一桌全家宴

“我闺女现在的厨艺,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年夜饭她是主厨。”五年级小学生魏静逸的妈妈介绍,11岁的女儿已经能做三四十道菜品,去年春节团圆饭上小露一手,做了清真鲈鱼、蜜汁鲍鱼、水煮大虾、木须肉等七道菜,其中自创菜“节节高”最受好评,黄瓜去心炒熟,装入玉米、虾仁,平直摆盘,寓意生活富裕节节高。

魏静逸自小动手能力很强,爸爸妈妈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做饭,她就踩着凳子,给爸妈蒸好鸡蛋糕。当然,优秀厨艺的习得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她曾为了学习做凉皮,用五斤装的面粉,反复练习,连续几天,全家都在吃不太成功的凉皮,直到做出一张晶莹剔透的劲道凉皮,全家人分享成功的味道。

三年前,湖滨北路小学开设“厨房小当家”社团,魏静逸首批报名,有了老师指导,她做得更起劲,曾在社团内完成包饺子、丝瓜粉丝扇贝汤、花甲粉丝汤、干锅土豆等大餐。

“我觉得做饭是一种乐趣,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我把做好的饭,送到辛苦一天的爸爸妈妈手中,特别自豪,我现在能照顾他们了。”魏静逸自豪地说,自己还从学习做饭后,学会了如何买到新鲜菜、怎么合理安排每日伙食。

“我知盘中餐”,校园内开辟出菜园

除了做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也让家长们十分关注,“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可能连麦子、杂草都分不清,让他们去种菜有点难。”其实,德州已有不少小学在校园内开设菜园,把劳动课设在田间地头,让学生真实体验“粒粒皆辛苦”。

10日下午,在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校园内的菜园里,各年级小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锄地、拔草、浇水。“之前在家里,父母担心我们干不好,很少让我们参与农活中;现在通过劳动实践课,我不仅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农活,还懂得了‘五一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的真正含义。”来自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安袁懿,正在小麦地里拔草,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拔了一捧杂草。

“小麦现在主要就是注重拔草,下一步准备施肥,等到芒种后就可以收割了。”安袁懿告诉记者,通过劳动实践课,她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粮食。

“低年级的同学们可以拔草,高年级的同学们可以栽种、施肥等,增强同学们的劳动能力,也让同学们了解到粮食生长的全过程,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李玉龙表示,通过劳动实践课,同学们变得更热爱劳动,更珍惜劳动成果了。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4)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5)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6)

舌尖上的美食班会记录(上得学堂下得厨房)(7)

劳动课教生活技能,也学会热爱生活

“让学生们来到田间地头劳动,不仅仅是学习种地,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种子、认识劳动工具、了解种子的储藏,了解从古至今农业工具的演变,感受技术、时代的进步。”德州市抬头寺实验小学校长王辉表示,学校从2019年开始,每年围绕一个专题展开户外劳动课程,今年的课程小麦,播种、灌溉、守候,这期间了解二十四节气,收割过程了解粮食的储存方法,世界粮食产量,人类进步与粮食的关系。

此外,劳动教育的过程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读《史记》神农氏尝百草为人类带回种子,发明了陶器存储粮食;结合信息技术,搜集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粮食产量,饥饿人口,我国的粮食进口和出口等,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老师说道,种菜浇田、煮饭炖汤是一项生存技能,但从一个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益处更多,做饭本身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教会一个孩子做饭,便是在引导他热爱生活,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逐步开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课程,为素质教育奠基

据了解,去年5月,德州市教体局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要开齐开足劳动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此外,每学期开学前,各县市区教体局还会“劳动教育实施建议”,如今年德城区春季学期劳动教育实施建议中,就详细规定了二年级学生会种豆芽、五年级学生会炒土豆丝,这些与近日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不谋而合。

对于该《标准》发布后,部分家长提出的“孩子受伤”、“难以落实”等声音,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表示,“不要因为低估孩子的能力阻碍他们的成长,也请相信学校开全上好劳动教育课的信心”。

“三年前,我们在劳动课上开设烹饪内容,煮饺子的时候,家长赶到学校帮忙,怕孩子做不好,但事实证明,当我们教给孩子方法,他们会制造一个个小奇迹,现在孩子们从揉面、和馅、包饺子、煮饺子,全流程做得都很好。”马校长说,“相信”也是一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助力。

而对于学校是否能够落实《标准》内容,马校长介绍,最近学校老师们已经在逐步细化《标准》中的十大任务群,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等均是已开展内容,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将尽快收集小家电,设计新颖课题,而传统工艺制作、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或将引进社会力量,帮助多了解、多接触,为全面素质教育奠基。

》》相关阅读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以下为《标准》节选。

第一学段(1~2年级)

农业生产劳动:根据实际情况,种植和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水培或土培植物,如绿萝、文竹等,或饲养1~2种小动物,如金鱼、蚕等。

第二学段(3~4年级)

烹饪与营养:使用简单的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切配,按照一般流程制作凉拌菜、拼盘,学习用蒸、煮方法加工食材。例如:用油、盐、酱油、醋等调料制作凉拌黄瓜;将几种水果削皮去核并做成水果拼盘;加热馒头、包子等面食;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5~6年级)

烹饪与营养: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

第四学段(7~9年级)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