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邦的年龄,《史记》中只记录了去世时间,没有记载出生时间,如今流传的刘邦年龄,源于宋代裴骃《史记·集解》引用了西晋皇甫谧的“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秦始皇出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刘邦出生于五十一年,因此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

皇甫谧与刘邦相隔400多年,他是如何知道刘邦年龄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不谈,但如果依照皇甫谧的推算,就会出现以下二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秦始皇和刘邦谁年龄大(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1)

首先,刘邦娶吕雉的时间问题。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公元前209年刘邦起义,即刘邦48虚岁时起义,三年后刘邦成为汉王,七年后成为汉皇。

《汉书·惠帝纪》记载,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时,与吕后生下的第一个男孩刘盈才五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还担任亭长职务时,“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nòu)”,其中“两子”是长女鲁元公主、长子刘盈。

刘盈的年龄可以确认,但鲁元公主出生时间史无记载,不过根据公元前202年刘邦将她嫁给41岁的赵王张敖来看,她的年龄不过14、15岁,再高的话,刘邦早就该将她嫁出去拉拢诸侯了,且与刘盈年龄相差太大(当时刘盈9虚岁),也不太符合正常逻辑。

由此来看,刘邦大概40余岁时娶了吕雉,随后生下了长女鲁元公主,起义前一年生下长子刘盈。

问题在于:刘邦家族是落魄贵族,还有些田产,刘邦担任亭长后,在地方更有些牌面,史书又说“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种种迹象表明,刘邦家庭还算不错,在当地至少属于中等以上的水平,那么在早婚早育的时代,他为何到40余岁时还没有娶妻?

秦始皇和刘邦谁年龄大(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2)

其次,刘邦临死之前的安排。

公元前201年,刘邦56虚岁,亲自率兵攻打韩王信。由于韩王信害怕被杀,就投靠了匈奴。第二年,匈奴40万大军南下,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

公元前197年,刘邦60虚岁,陈豨发动叛乱,刘邦御驾亲征平定叛乱。

第二年,61岁的刘邦再一次御驾亲征英布,平定英布叛乱过程中,刘邦被流矢击中,导致伤口感染,最终病情很重,吕后就向刘邦询问宰相安排,刘邦认为萧何之后分别为曹参与王陵,史称“病榻问相”。

如果说刘邦在60岁时,还一再亲征平叛,虽说有些不合常理,或许还有一些可能的话,那么刘邦对王陵的安排,就不太符合逻辑了。

根据《史记》记载,王陵是“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一句“兄事陵”,说明王陵年龄要比刘邦还要大一些,当时至少62岁。按照刘邦安排,萧何去世后,由曹参接任,之后再由王陵接任。但以王陵的年龄来说,等他接任的时候,估计已经70岁了。那么,在人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刘邦为何还安排王陵做第三任宰相?

秦始皇和刘邦谁年龄大(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3)

显然,刘备享年不可能是62岁,皇甫谧的论断不符合正常逻辑。既然如此,刘邦的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

唐代人颜师古在注解《汉书·高帝纪》时,引用了西晋臣瓒的推算:“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也就是说,刘邦生于公元前247年,42岁成为汉王,在位12年,享年53岁。

以此看待上述两个疑问,就相对更符合正常逻辑了:刘邦20多岁时是光棍,30余岁时娶了吕雉,随后鲁元公主出生,37岁时刘盈出生,成为汉皇时为46岁,50余岁时亲征平叛。刘邦临死时,王陵50多岁,大约60岁时可以接任宰相。

当然,臣瓒的判断属于孤证,也未必就是历史真相,但至少相比皇甫谧的判断来说,明显更符合正常逻辑。

秦始皇和刘邦谁年龄大(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4)

近代以来,日本学者佐竹靖彦在《刘邦》一书中指出:刘邦和项羽是同龄人,最多比项羽大五岁,认为臣瓒的刘邦“年四十二即位”,实际上是古人将“年三十二即位”写错了。不过,这一判断论据还不太充分,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总而言之,皇甫谧、臣瓒、佐竹靖彦三人的推断,最可能的是应是臣瓒,其他两种推断都存在不少逻辑问题,难以让人相信。因此,秦始皇不是比刘邦大三岁,而是应该比刘邦大十二岁。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