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机大会#
自从南北朝诗人江淹在《别赋》开头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成了送别诗的主旋律。
隋代无名氏在《送别诗》中写道,“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全诗到处是忧伤的暗示,杨柳垂地,杨花漫漫,杨柳折尽,杨花飞尽,没有再比这些更让人悲伤的了。大诗人王维也不能免俗,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悲伤极致,这次离别,我们是再无相见之日了。诗仙李白是多么豪放的一个人,他的送别诗也好不到哪去,比如,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算是比较明丽的送别诗,但最后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尽了,长江天际流了,朋友再也不见了,悲伤之意,也是溢于言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格调很高了,但这句最有名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固然意境旷达,但依依不舍之意,依然藏在深处。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有少量的一些送别诗,没有一丝的伤别离,是充满了高兴的心情、或者是审慎的心情去送别,格调跟绝大多数的送别诗完全不一样,充满了祝福,或者暗藏了深意。
1. 《送蜀客游维扬》,杜荀鹤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坎坷,但他永远充满了正能量,积极出世。这首送别诗,《送蜀客游维扬》就一扫常规送别诗的灰暗颜色,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亮丽颜色: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
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
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听说,四川这个地方景物繁华,风光优美;但扬州的风光则更胜于四川。你太有眼福了,生在四川这个风光旖旎的地方,现在,又要去扬州这个风光更胜一筹的地方。
“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扬州的春天,鲜花、杨柳都临水而开放,春光旖旎,身着绮罗的美女充满了所有的画舫。
“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两岸都是画楼酒肆,你很难不大醉一场;又有二十四桥明月,让你整夜无眠,沉醉其中。
“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我现在送你去扬州,按照惯例,我该询问你归期几何,但我根本不想问。为什么要回来?你是风流才子,又是青春年少,走遍大好河山,正是你该经历的。去了就不要回来,要往比扬州更好的地方去。
一句,“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就问你,哪首送别诗,有这样的高度?朋友离别,诗人充满了羡慕:羡慕朋友家乡之繁华,羡慕朋友目的地之富丽堂皇,羡慕朋友才子风流,羡慕朋友青春年少。更是深深的祝福朋友鹏程万里,格调非常明丽。
2. 《夜送赵纵》,杨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这首《夜送赵纵》写得气魄宏大。它没有依依惜别,只有祝福朋友早走早好,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没有悲伤,只有幸运,对朋友脱离险境的幸运: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这句当然是赞扬朋友像“和氏璧”一样价值连城,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
这么好的宝贝,当然不能毁在这里。“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这是借用了“完璧归赵”的典。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明月”,“前川”,都跟“和氏璧”遥相呼应,暗示朋友冰清玉洁,洁身自好。这句通过“完璧归赵”的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
我们可以想象,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诗人先是通过“和氏璧”,既赞扬了朋友的才华,又赞扬了朋友冰清玉洁的品质。最后,又通过“完璧归赵”,表达了对朋友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
这首诗,没有一丝离别的悲伤,有对朋友的赞美,有对朋友脱离险境的庆幸,有对朋友归乡的祝福,尽在其中。
3.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这首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虽有不舍,却不落惜别伤感的窠臼,当更多的是祝福,祝福朋友青春常在: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浙江的水啊,就像少女水汪汪的眼波一横;浙江的山啊,就像多情少女的眉尖聚蹙,是那么楚楚动人。“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问你这回远行去向哪里?正是山水钟秀的江浙之地,犹如少女的眼眉,群山盈盈一水间。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告别春天的日子才屈指可数,又依依送你登上了归途。“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你回到江南,赶上春的脚步,可得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
再深究一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名看是说少女的眼眉,其实是说朋友的妻子,朋友为什么要归去,当然是有娇妻在家等他。“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朋友归去的地方,眉眼盈盈处,不就是指和娇妻团聚嘛。
最后一句,“千万和春住”,虽然明面上是指春天,但也可以深究一下,何尚不是人生之“春”,爱情之“春”,“千万和春住”,当然是指一定要和爱人在一起,永不分离之意。除此之外,还有俏皮和打趣:当爱人投入怀抱的时候,可千万要珍惜那美好时光呢。
这首词,稍微有些对朋友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朋友的祝福,祝福他回到了风光旖旎的家乡,祝福他享受爱情之乐,希望他珍惜幸福!
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情就更加复杂一些。从小学我们就开始学习这首诗,谁都会背上这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我们只将它当作一个写景诗看待,从来没想到,它是一首送别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供我们来深入理解它。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处理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可以看出,林子方是从朝廷中央调地方任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明是写西湖六月的风光比其他四时都要好太多。但结合写作背景一想,“六月”是否指的是朝廷中央,而“四时”则是指地方。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诗人在铮铮告诫朋友,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在朝廷中央可以接触到政治核心,而在地方就差远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明是写六月接天碧绿的莲叶,映日红火的荷花。但实际上是在用“莲叶无穷碧”和“荷花别样红”来映射朋友的政治前途,而“天”和“日”则映射了朝廷的政治力量核心,皇帝。所以,这句是在告诫朋友: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从历史记载来看,林子方是没能理解杨万里的一片苦心,最终还是去了福州,后续就不知道了。
5. 《赠别林孔逸从蓟丘军》,王恭明代诗人王恭,更是一腔热血,他送人去从军,没有一丝对未卜前途的担忧,反而是跃跃欲试,强调自己也将贡献自己的才能而从军去:
越城砧杵暮纷纷,多少閒情此送君。
别路寒山惊落叶,深秋孤雁忍离群。
苏门日照霜中树,羌笛寒凄塞上云。
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
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
“越城砧杵暮纷纷,多少閒情此送君”,一句,“越城砧杵暮纷纷”,让人想起诗仙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描写的都是秋天来了,妻子们在家为丈夫准备冬天征衣的故事。大家都在为边关战士准备冬衣,我也没多少闲情来送你。
“别路寒山惊落叶,深秋孤雁忍离群”,诗人对朋友的从军,多少还是有些不舍的。下一句也是表达不舍之情,“苏门日照霜中树,羌笛寒凄塞上云”。
最后一句就是一个感情高潮,“闻道汉南曾独立,也将书剑去从军”,“汉南曾独立”,指的是伏波将军马援在平定“二征起义”后,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中的“汉南”。听说有地方在闹独立,这让我热血沸腾,也将准备好“书剑”,用自己的文武才能去从军。这句和“多少閒情此送君”遥相呼应,我之所以没有多少闲情来送你,是因为我也准备从军了。
这首词,没有常见送别诗的悲伤,有保家卫国的悲壮,更有“上马狂击胡,下马草军书”的豪放!明清之交,是中国古代民族国家概念渐渐成型的时期,顾炎武就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首诗,就充满了“匹夫有责”的豪情!
6.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如果说,绝大部分的送别,会充满了依依不舍的忧伤心情。但有一种送别,绝对不会有忧伤,而且是充满了兴奋,充满了祝福。这就是送人科举考试,送人去任职都很难说一定是高兴,因为很有可能这个人是被贬的。而科考则不一样,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大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送弟子秋试的,他在《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禹门已准桃花浪”,“禹门”,即龙门,这里用了“鲤鱼跃龙门”的典;“月殿先收桂子香”,这里又用了“蟾宫折桂”的典;都是鼓励门人科举高中之意。
“鹏北海”,则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鲲鹏”之典;“凤朝阳”,则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都是祝人展翅翱翔之意。“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现在你携带着文武才华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全词充满了对弟子的祝福,有祝他“鲤鱼跃龙门”,也祝他“蟾宫折桂”,祝他像凤凰一样展翅翱翔,更有祝他“平步青云”。词人把世间最好的祝福,都送给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