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是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制陶业从远古走来,又经商周,历秦汉,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巩义陶瓷业的范围普及整个洛河两岸、黄冶河到白冶河两岸、坞罗河到夹津口的罗水两岸、小关到米河镇的米河两岸。

前言

南北朝时期,巩县窑以生产青瓷为主,主要有罐、碗、盆、高足盘等生活用器,总体来看胎体厚重,品类也相对单调。到了隋朝,瓷器生产出现了变化,即由青瓷向白瓷转变。这在白河窑、黄冶窑文化层遗存的陶瓷残片中都得到了证实。在近年的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有隋代的黑釉、青釉瓷,同时出土的还有隋代的白釉瓷。从准确的地层关系和科学的发掘来看,这些发现足以证明巩县窑在隋代就已经开始烧制白瓷。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

青瓷瓶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2)

白瓷唾盂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3)

盘口青瓷瓶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4)

青瓷罐

发现

1987年秋天,夹津口镇的一个转厂在动土工程中,挖出古墓一座,文物部门清理出人物俑、动物俑以及三足炉、灶、磨、碓、罐、子母盘等文物30余件。这些文物中,除一件猪和牛车的顶棚施以黑釉外,其余均为白釉瓷。于此同时,又在当地征集到其他墓葬出土的白釉长颈瓶和白釉唾盂各一件。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5)

牛车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6)

白瓷镇墓兽、马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7)

白瓷动物俑及器物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8)

白瓷俑

在此之前的1981年,文物部门还在孝义镇和义沟征集到白釉多足砚一件。 这些文物从造型、制作工艺以及瓷胎和瓷釉看,完全是巩县窑烧制的产品,均为隋代瓷器。这批白瓷烧制温度高,瓷化程度较好,胎呈白色或淡白色,不施化妆土。有的制作精美,也有的存在早期白瓷那种釉色泛青的瑕疵。

巩县窑隋代白瓷的烧制成功,是工匠大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他们熟练地掌握了陶瓷原料的特性,在烧制过程中,运用科学配方,在胎、釉中减少铁的成分,从而使产品变得洁白莹润。他们还使用了化妆土来遮盖填补胎体的气孔、凹点和瑕疵。

欣赏

目前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出土的一批白瓷器物,这批白瓷釉色白中泛青,明显看出瓷器由青渐白的时代特征。到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墓出土的白瓷已经可以看出,白釉瓷器已有明显提高,标志着白瓷烧造技术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巩县窑白瓷的出现,充分表明巩县窑也是早期生产白瓷的窑口之一。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9)

白瓷杯、白瓷水注、白瓷盂

唐代白瓷生产发展迅猛,北方以邢窑、巩县窑白瓷为代表,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新局面。巩县窑生产白瓷的窑厂主要是白河窑址、铁匠炉窑址和黄冶窑址。生产的白瓷器皿以生活用品为主,有碗、盘、盆、罐、瓶、壶、水注、盒、盂等。器表多施白釉,外壁多施釉不到底,足部露胎。有的窑室位置和受火温度所致,釉色也出现乳白、牙白、灰白甚至褐色等多种釉色,但较多的还是白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巩县窑白瓷胎釉进行化学测试,发现其含铁量比宋代定窑白瓷还低,曾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新书.地理志》及《元和郡县志》都有河南府在开元年间贡白瓷的记载。在发掘西安大明宫遗址中,也出土有巩县窑的白瓷器物。这说明巩县窑陶瓷产品的制作是相当先进的。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0)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1)

白瓷罐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2)

白瓷瓶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3)

白瓷瓶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黄冶窑址进行发掘,出土了白瓷尊、三足炉、壶、唾盂等瓷器制品,器型制作规整,形体精致硕大,非一般百姓所用。发掘中还发现3个长方形残次品坑,出土有比较完整的黑、白釉瓷器百余件。专家推断,此坑应为防止官窑产品流入民间的残废品的集中掩埋处。这种对官窑残废品的处理方法,还见于南宋修内司官窑的浙江杭州老虎洞窑址。因此巩县窑不仅是最早创烧白瓷的重要窑厂,也应是唐开元年间烧制贡瓷的重要窑厂。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4)

盘口青瓷唾盂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5)

白瓷双龙尊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6)

白釉兽面贴花瓷罐

唐朝白瓷出于哪窑(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17)

白釉粉盒

巩县窑创烧陶瓷的辉煌成果,载入了中华文明史册。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