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演绎爱情悲歌

融媒传播再现经典剧目

这是一部传统民歌故事的实景演绎

这是一次让人耳目一新的匠心改编

这部电视艺术短片

基于原二人台《走西口》的民歌情怀与特质

运用现代影视手段和4K高清技术

将走西口的故事

在黄河岸畔实景还原

细腻与粗犷融合的叙事抒情

流传百年的经典唱腔唱段

悲情浪漫的时代审美因素

一体化呈现 请你欣赏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1)

这部长达40分钟的片子讲的是,新婚夫妇太春和玉莲,在无米下锅的情况下,丈夫被迫逃荒出走西口的片断。通过二人缠缠绵绵、难舍难分的惜别,表现了夫妇之间纯朴、善良、火热、真挚的感情,道出了人间生离死别的悲苦,道出了过去忻州人出外谋生创业的绝决与艰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

这部由忻州市委宣传部支持、忻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组织拍摄的实景音乐剧,创作于2019年。拍摄这部片子,对以传统纸媒为主的忻州日报社来说,从创意策划、剧组组建,到剧本改编、拍摄剪辑都是第一次尝试,主创人员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个个身兼数职,在短时间内克服困难完成摄制。这是忻州日报社融媒体改革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是报社强化与受众互动、布局矩阵式传播和打造融合产品的有益尝试。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2)

走西口,是近代忻州人铭心刻骨的集体记忆。大约开始于清朝中期到民国末,是晋、陕、冀人向长城之外的内蒙古大规模打工谋生及移民的宏大历史活动。尽管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较广,但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是与内蒙隔黄河而居的忻州人,特别是忻州的河曲、保德、偏关人,舍家别口,背井离乡,走西口创业谋生。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3)

曾经

一代又一代的忻州人走出口外

经商劳作繁衍生息

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条本以谋生为初衷的路

最终成为一条农耕文化、商业文明的融合图新之路

这条路上唱出的民歌《走西口》

经几代人集体创作

最终成为脍炙人口的二人台经典剧目

至今仍然被不断演绎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4)

在山西,《走西口》有音乐片、电视剧、舞台剧,作品多多,脍炙人口,赏心悦目。走西口民歌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真挚。这些民歌不是为发表而创作,不是为参加比赛而唱,而是心中那一份感情实在盛不下,才忍不住唱了出来。传统的走西口民歌,乡土气息浓厚,黄土高原上的场景,生动简朴的语言,西口路上的真实故事,艺术感染力经久不衰。

在忻州,经典传承过程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人类的情感主题和文化基因的二人台《走西口》是忻州人重要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二人台演员任艾英、辛礼生、杨爱珍、吕补莲、许月英、尹占才、张美兰……等鲜活的角色成为一个个经典形象,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二人台经典音乐也已成为贯穿不同时代的悦耳长音。

这次由二人台演员王晶、王雄主演的实景电视艺术片,再次将传统与时代结合。在互联网时代,跨屏、跨平台、跨媒体成为艺术作品传播的崭新途径,也使经典依托新型传播方式实现了从“传播”到“传承”的转变。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5)

2020年7月在省城太原召开的首映式上,来自我省戏曲、音乐、影视、传媒、文化及社会学界的50多位专家学者,对忻州日报社这一跨媒体创作的艺术片进行了深度研讨。与会专家从艺术表现、文化内涵、传播方式、地域风土人情及媒体融合等多个维度,高度评价这部片子。他们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新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向,“大屏观看 小屏互动”的观看模式,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正是忻州日报社实景电视文艺片《走西口》走的生产、传播的新路子,这样的探索非常可贵。

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杨志刚对演员的投入表演,特别是女一号给观众的带入感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是“动心、动情、动意、动气”之作。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6)

山西传媒学院教授、山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原主任宋献伟,曾担任获得中国纪录片大奖的《西口在望》总编导暨《西口在望》丛书编委会执行编委,他认为戏曲电视《走西口》这部电视片具有“故事美、形象美、音乐美”的特点,是西口文化载体的重要补充。

太原市作协副主席、《映像》杂志执行主编蒋殊,近年曾深入内蒙实地采访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百年长川》。她深切地见证和感受了走西口的后人们的浓郁乡愁,希望戏曲电视《走西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能产生西口文化的系列影像产品,呈现走西口后代的历史。

我省著名文艺评论家韩玉峰认为,这部融媒实景艺术片,保留了原二人台《走西口》小生小旦的行当体制和且歌且舞的演出程式,运用现代手段实景化叙事抒情,对人物进行鲜明的个性再塑造,强烈烘托了艺术氛围,把观众带入与人物同悲欢、伤别离的艺术情景中,在更有力的传播中实现了对经典的传承

山西省社会学学会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广播电视台阅评委主任委员徐文胜,对《走西口》多元形态的媒体化呈现充满畅想和希冀,他期盼走西口题材文艺作品进一步扩大和繁荣,让走西口精神代代相传

原文化部艺术局局长、著名剧作家曲润海为此专门赋诗一首:

音乐戏曲走西口,竟然出在报社手。

毕竟常涉下层事,民情风俗笔端有。

闯劲尤其堪赞许,艺落民间才长久。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编剧赵亚君、导演白金平最大化保留了经典剧目在舞台上的叙事脉络,重点突出等、劝、离、送四个节点,延续了舞台的叙事空间,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对传统《走西口》在太春的归途问题上进行了全新的创造,设计了太春这一走,让他的媳妇玉莲苦苦等了三十多年的悲剧情节。太春没有按照原来说的春走秋归,而是一走就再无音信,留下玉莲年复一年的等待,从满头青丝的新媳妇等到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最终没有等到她心爱的太春。这一结尾,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走西口拍摄(看不一样的走西口)(7)

好看 好听 有情 有趣

经典作品与新型传播媒体相结合

保留传统剧目的精髓、魂魄和风采

触发现代人对走西口文化的浓厚兴趣

让优秀文化经典剧目绽放时代光彩

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