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谷纹玉璧。

阴刻谷纹大玉璧(每日一宝谷纹玉璧)(1)

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谷纹玉璧,该玉璧直径18.9厘米,厚0.9厘米。1975年于陕西省周至县出土。玉璧是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作装饰品。这件玉璧碧色青白,正反两面纹饰相同,璧身内外缘各有一圈弦纹,其间满饰凸起的谷纹,排列有序,大小均匀,属典型的汉代玉璧。

阴刻谷纹大玉璧(每日一宝谷纹玉璧)(2)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所载:“璧,瑞玉,圜也。”《周礼》记有:“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其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玉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直至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玉文化繁荣的两汉达到鼎盛。

阴刻谷纹大玉璧(每日一宝谷纹玉璧)(3)

汉代的玉璧主要用于礼仪、陪葬,有的玉璧也可用来装饰墙壁或作为嵌饰装点铜枕和带钩;一些较小的玉璧用作组玉佩的一部分供佩系,亦被称作系璧。汉代玉璧通常尺寸较大略厚、剖面平直,边沿较战国为宽。用玉质地较佳,多用深绿、灰绿色青玉以及白玉。器物表面呈现出灰白、褐红、绿等色彩,这与玉器对外来离子的吸附有关,也就是常说的沁色。自在战国以降,制玉工具更新发展,工艺技术显著提高。

阴刻谷纹大玉璧(每日一宝谷纹玉璧)(4)

谷纹、蒲纹是汉代玉璧上最常见的两种纹饰,二者多作浅浮雕状,触摸有凸起、圆滑之感;此期谷纹、蒲纹颗粒较大且排列整齐稀疏。谷纹、蒲纹的制作方法相近,皆为用横线或斜线把玉璧表面分割成类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打格),在加以修琢而成;无非前者用细线打小格,后者用浅而宽的粗线打大格。汉璧的地子较战国时为浅且琢磨不甚精细,一般都留有打格的痕迹,蒲纹的格痕常有玻璃光出现。

坚持,是一种力量。

我们明天

不见不散

更多高清大图

在这里 ↓↓↓↓↓↓↓↓↓↓↓↓↓↓↓↓↓↓↓↓↓↓↓↓↓↓↓

阴刻谷纹大玉璧(每日一宝谷纹玉璧)(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