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曾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想用这句话表达每逢美好的节日时对亲人的思念,从古至今,亲人永远是我们的依靠,家乡是永恒的归属。

今天是2022年正值中秋佳节,不知道是时代的变迁还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好像人们渐渐地看淡了这样的佳节。

思乡情怀正在淡出人们的思想

或许是时代的改变让我们不得不向生活妥协,在这个明码标价的社会,钱,几乎主宰了一切。

在外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1)

经济利息链的催生,慢慢的人们已经觉悟,在这个被人们一贯认为是佳节日子,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人们利用了反向思维来赚取比平时更多的利益。随之而来的就是节假日的加班,非节假日的休息,对于上班一族来说,可能赚钱更加的贴合实际。

在这个攀比性极强的时代,人们总是在为了比别人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顾不及这些所谓的节假。

就在放假的前一天,我就随口问了同事一句:“放假回家吗”?

同事回复:“哎,也没有赚到什么钱,有点不好意思回家,再说家人都在外面,没人在家,所以就不回了”。其实,我们都是这样在奔波。

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改变

记得之前和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博士谈起过各自的生活,对比过后,发现其实有很多是我们国人正在走而还未到的生活方式。

在外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2)

当我提及我们国人有逢佳节而思亲,所以会有很多的人虽然远在世界各地,但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与家人团聚的习俗时,这位博士却说他们习惯了喜欢随意而安,他说虽然自己国家也有这样的生活方式,但他觉得这样会很累,所以习惯了这样到处漂泊的生活,他的妻子是马来西亚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很少和别的亲戚朋友交流往来,他觉得不重要的亲戚在你有难的时候不一定会帮到你,靠得住的只有自己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和自己的父母。

也不单单是这样一个例子,我记得还有一位来自化学部的一位博士也曾讲到他对于我们乡俗的看法。她觉得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总是喜欢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宁愿父母介绍近邻对象,也不愿意和自己陪伴多年的异地对象一起结婚。

其实对于这点,她的看法还是比较明锐的,她说:“人,这一辈子生来就是活给自己的,想要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不必要为了别人的眼光努力挣扎,这样会耽误自己的工作,当父母年老体弱的时候,能够连同自己顾周全,这样才是真正的尊严”。

她也曾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名校毕业选择回乡度过闲暇的生活陪伴父母,整天为了柴米油盐而烦恼,这样的生活实则是不可取的,他说到,我们的工作是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放弃在节假日的团聚,实则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性。

说了这么长的举例,我相信很多人会评判这是错误的思想观念,但我想说的是,这是时代进步必有得产物,以前的生活或许有过饥寒交迫,可能连填饱肚子都很难,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节日的到来很是期待,到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这些欣喜却在慢慢消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塑逐渐变了味道

随着人们条件的越来越好,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以前的节假日,总会有忙碌一天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来观看联欢晚会,但现在人们可以在手机上观看,这种古老的方式也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圈。

人们心中的佳节正在慢慢的消失,经济产业链身披佳节外衣正在走向舞台。

虽然各式各样的产品好像在节假日让我们感受到了优惠,晚会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欢乐,让人们值得深思的是这是在重塑人们心中的佳节还是为了推动发展而带来气氛。

过度的重塑可能会让人们产生对节日的反感而失去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心中仅有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