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十道题,帮助更好的理解古诗词。

第一题: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中的“三径”一典的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蒋羽的事 B 陶潜的事 C 孟浩然的诗

答案:C

解析:

“三径”的典故:

据记载,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兖州刺史蒋诩衷心西汉朝廷,不愿归顺篡政的王莽,于是就归隐乡里。蒋羽不愿和外面的官场之人同流合污,只和羊仲、求仲这个两个隐士交往,并且在自己家庭院中专为这两位隐士开辟了三条小路。后来人们就用“三径”来指隐士隐居之地,或隐居避世与寄情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其中的“三径”就代表着隐居的意思。陶渊明还发明了“三径之资”这个 可是,隐居也要吃饭穿衣呀,陶渊明在隐居之前想通过做官挣取隐居的费用,他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所以后来把隐居的费用就叫做“三径之资。”

关于“三径”的典故在很多诗词中都曾经被引用,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几个例子。

第二题:以下诗句不是抒写“怀才不遇”的是()

A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C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答案:C

解析:

A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它是一首盛时不遇的名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遭受打击的悲痛心情。

B出自李商隐的《贾生》,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C出自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清幽的竹林、皎洁的明月烘托出诗人悠然的心境。

第三题:“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的是那为历史人物?()

A 孙权 B 周瑜 C 诸葛亮

答案:B

解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字公瑾。

第四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诸葛亮 C 庞统

答案:B

解析: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

第五题:“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孙权 B 周瑜 C 曹操

答案:A

解析: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第六题: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答案:C

解析:

古诗常识题库及答案 古诗词题库46(1)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要知道哪句和其意思相近,就要知道这句诗本身是什么意思。

“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出自明代高启的一首送别诗,意思是:怎么样让我的身体变成芳草那么多,可以一直追随你的车绿到千里之外。表达了作者在送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相思”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王维将相思比作春色,便具体得多。所以明代诗人高启在一首送别诗中将“春色”改为“芳草”: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芳草本身就是春色的具象,芳草千里,追随归者的车骑。车轮到处,处处是芳草,这是何等盎然的春色!其实,芳草是不能随车骑而前行的,追随归人的是我的情思。这又是进一层的联想。清代学者马位马位在此基础上又作压缩为五言,显得更为洗练:愿随春草绿,一路送君归。——《送人绝句》

第七题:下列哪些诗句虽无“明月”二字,却写出了“明月”之景?()

A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答案:A和C

解析:

A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其中的“霜影”是月影、月光的意思。“玉蟾”是月亮的别称。

C出自宋代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其中的“银汉”是银河的意思。“玉盘”是比喻月亮。

B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和明月之景没有关系,因为是“下雨”。

第八题:和“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写作手法一样的诗句是()

A 烟笼寒水月笼沙 B 明月楼高休独倚 C 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A

解析:

这道题考的是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互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简而言之,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具体怎么解释呢,我们举几个例子:(1)北朝民歌《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误解: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正解:从各个街市准备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战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误解:“将军经历了很多年的战争都为国战死了,战士多年之后得胜归来”(这个逻辑上就很奇怪)正解:“将军和战士经历了很多年的战争,有的为国牺牲,有的凯旋归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误解:打开我东屋的房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正解:(这么久没回家,不禁欣喜)于是每间房门都要打开了,进去看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误解: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正解: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梳理美丽的云鬓,然后贴上漂亮的花黄.(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误解:不因为所处环境而喜,也不因为个人遭遇而悲。正解:不因为所处环境或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为所处环境或个人遭遇而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误解: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正解: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身居江湖,都为百姓为国君担忧。

(1)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误解: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口。正解: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口。(这里用了以汉比唐的手法,意思是可这明月不仅仅是照耀着唐朝的战士,也照耀过秦汉时代的戍卒啊;这边关不仅驻扎着唐朝的战士,也驻扎过秦汉时代的征人哪。)(4)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误解:我洒满落花的小路从来不曾因为客人到来而打扫过,我草堂蓬门今天为您打开了。正解:我洒满落花的小路,从来不曾因为客人到来而打扫过,但是今天我为您打扫;我草堂蓬门也从来没有为客人打开过,但是今天为您打开了。 (5)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提示:"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互文)

(6)诸葛亮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提示:“受任”与“奉命”互文)(7)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提示:"大漠"与“燕山”互文)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提示:“主人”与“客”互文)

(9)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提示:“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所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小船。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第九题:下列诗句中“阑干”的意思玉其他不同的是()

A 梦啼妆泪红阑干 B 沉香亭北倚栏杆 C 瀚海阑干百丈冰 D 玉容寂寞泪阑干

答案:B

A出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意思: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阑干:纵横交错的意思。

B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意思: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解释:消除的意思。阑干:这里通“栏杆”。

C项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是沙漠的意思;“阑干”是(因为冰上有裂纹)纵横交错的样子。“瀚海阑干百丈冰”的意思是沙漠结冰,百丈纵横。

D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意思: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这里的“阑干”也是形容泪水在脸上纵横交错的样子。

第十题:下列诗句都运用了“马革裹尸”的典故,请问哪项的作者不同于其他两项?()

A 裹尸马革三坛祭,锡命龙章五等分 B 裹马革新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 C 结蒲工不暇,裹革例难援

答案:B

解析:

A出自清代学者赵翼的《阅邸报秦蜀楚三省同时奏捷》 “裹尸马革三坛祭,锡命龙章五等分”。

B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寓叹》“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

C出自清代学者赵翼的《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结蒲工不暇,裹革例难援。”

成语“马革裹尸”的典故: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屡建战功。汉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贵州局势堪忧,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后来“马革裹尸”就用来是指牺牲在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