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是1972 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陕甘宁革命民歌五首》之中的一首,相比同期发表的《翻身道情》《工农齐武装》等,《山》曲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红歌,至今仍在火热传唱。

1971 年,周总理指示中央组织人力编写几首陕北民歌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 50 周年,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直接反映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的史实,成了重中之重。

这首民歌由刘烽和李若冰创意,刘烽作曲,徐锁、关鹤岩、刘烽和冯福宽四人联手作词。

刘烽首先确定了歌曲的旋律必须是原汁原味的陕北信天游调式,这位谙熟黄土高原民间音乐的作曲家选定了两首信天游作为基调:一首是《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另一首是《女娃担水》。前者构成了歌曲A段的抒情慢板部分,即“一道道山来哟一道道水⋯⋯”四句,后者则形成了B段“千家万户哎嗨哎嗨哟,把门开哎嗨哎嗨哟⋯⋯”的欢快段落。

当然,这两首原始民歌曲调,都经过了刘烽的精心改编和创新,既不失陕北信天游韵味,又变得严谨规范,委婉动听。

歌词的写作则由徐锁开了个头,他根据刘烽的作曲,张口就把第一句哼了出来: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这两句开宗明义而又朗朗上口的歌词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认为不仅采用了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而且直接描述了中央红军历经千山万水最终挺进陕北的重大历史事件。

当徐锁唱出前两句之后,作曲家刘烽按照这个句型,迅速吟唱出了接下来两句:“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革命的队伍势力壮!”第一段的主歌部分就这样一气呵成了。

接下来的部分是较为欢快的B段,表现当地人民对中央红军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四人相互琢磨切磋,又写出B段唱词:

千家万户把门开,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热腾腾的油糕油馍馍,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

写到此处大家觉得这第三句还得再改一改,把“油馍馍”去掉。因为1930年代油馍馍只有富裕人家才吃得起,穷苦农民是压根拿不出来的,所以把“油馍馍”改成了“摆上桌”。

关岩鹤和冯福宽接着往下续词:

手把亲人热炕上坐,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总体可以,但大家觉得“手把亲人”的说法似乎有些别扭,于是根据贺敬之那首《回延安》其中一句“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启示,把“手把”改成了“围定”:

围定亲人热炕上坐,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别看只改了两个字,这一来感觉顺溜多了。

B段最后两句词由徐锁撰写: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

毛主席来了亮了天!

大家觉得总体很好,但“亮了天”还不够贴切,因为那个时候已经亮了天,已经革命了, 只是革命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就像天气多变,所以就改成了“晴了天”这三个字。

大家觉得“晴了天”比“亮了天”更贴切,表现了毛主席抵达陕北之后,迅速纠正了当时陕北某些地方领导人的错误做法,把革命领上了正道。

根据全曲A B A的领唱+合唱 领唱的结构,现在又要回到A段了,不过歌词不能重复“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而必须有所变化。联系前面的“满天乌云风吹散”,刘烽灵感接踵而至,写下了“千里的雷声哟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句收尾歌词待写了,大家都想一定要在结尾部分写出点睛之笔。但是怎么才能抵达这个艺术效果呢?大家又展开了争论。

有人说要浪漫一些,这样歌曲会让人有一些 想象空间,增强全曲感染力,有人则说仍然应该坚守之前的写实风格,才能保证形式上的统一。

大家群策群力,决定以山丹丹花作为具体形象,突出地域色彩。于是每人都以山丹丹花为中心分别写了不同的结尾句,最后一致认为刘烽撰写的那两句最为完美:

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刘烽在编曲时,为强化抒情色彩,在前奏部分并没有直接使用陕北民歌曲调,而是采用了优美舒展的大调,以丰满的交响乐队予以渲染,烘托了领唱 合唱的大歌风范。而A段到B段的间奏则用了《 白灵子过河 》的基干 音改编而成 。

这首民歌就这样在四人的集体智慧中全部完成了。歌曲送交中央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很快获准通过,并责成陕西歌舞剧院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负责录制,此时正是1971年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领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是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员杨巧。她 1943 年 10 月生于陕西绥德县,在延安生活了 16 年,1960 年 17 岁的她被陕西歌舞剧院发现并破格录取,开始登台演唱陕北民歌。

最初指挥家聂中明想用一名男高音来担任领唱,因为男声更能唱出这首歌的磅礴气势。而时年27岁的杨巧和几十名演员则是给这位男高音伴唱。但聂中明在听了音响效果后觉得需要一个女高音领唱,于是大家推荐了杨巧。

杨巧试唱后,聂中明当即拍板她就是领唱这首民歌的唯一人选。于是杨巧担任了《山丹丹开 花红艳艳》的领唱,并出色完成了这一重任,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由衷喜爱。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从 1971 年底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影响甚广,红极一时。而如前所述,这首歌的原唱并不是网传的几位大歌唱家,而是当时的非著名歌唱演员:杨巧。我们必须记住她的名字。

这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经典红色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至今依然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经典红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原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

经典红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原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2)

经典红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原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3)

经典红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原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