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1)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图为会议现场。

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百业待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国家能够走上重新奋起的正确轨道。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在京西宾馆召开工作会议,原定的议程是:先用两三天时间,讨论一下结束大规模揭批“四人帮”运动,以便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然后再用十几天时间讨论农业和经济计划等具体问题,整个会期预计20天。按照当时的规定,参会人员要自己每天缴纳1斤粮票,当时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带着20斤粮票到了宾馆。没想到,20斤粮票用完了,会议还没有结束,只好回家去取粮票。实际上,这次工作会议,整整开了36天。

会期延长,是因为历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11月12日,是原计划讨论工作重心转移的最后一天,就在这天的会议上,一向话语不多的陈云,却在东北组讨论时提出了原定议题之外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希望能够研究。

一些与会者后来回忆说,陈云的发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他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按照议程,中央工作会议本该在11月13日转入讨论农业问题,但大家却紧紧围绕陈云提出的问题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拨乱反正与平反冤假错案等等,思想解放的涓涓细水汇成了不可遏止的洪流。要说的话太多,以至于会议不得不一再延期。

开了30多天的会议终于要闭幕了,结论如何来做?人们在期待。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讲话了。关于这个讲话,还有一个插曲。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当年参与讲话起草的一位老同志在自己家里发现了邓小平当年亲笔拟写的讲话提纲,3张16开的白纸上,写了近500字的篇幅。熟悉邓小平工作习惯的人都知道,他通常是讲话前深思熟虑、成竹在胸,很少动笔写讲话提纲,写这样长的提纲更为罕见,足以看出邓小平对这次讲话的重视。这个提纲后来收入《邓小平手迹选》,得以公开。

邓小平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告诫全党同志:“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大声疾呼:“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改革的任务,就这样摆到了全党面前,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时期最鲜明的标志。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后来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还是在京西宾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由于有了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这次全会非常顺利,只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议程。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不断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部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三天,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闻周刊用48页的篇幅介绍了邓小平和刚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的中国。介绍邓小平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文章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本文刊载于2018年第23期《中国纪检监察》,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王均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