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六十章

先来看一下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知而不争成就非凡(治大国若烹小鲜)(1)

简单做一下注解:

其鬼不神:神,灵也。——《广韵》,此处指的是发挥灵性。

其鬼不神——(因为和大道频率相同)邪恶的力量不会妄动伤害他

其神不伤人——神灵不会(对依道而行的人)发动惩处的力量

故德交归焉 ——交归:交错融合

悦读国学译文: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应该合理调味,掌握火候,并且不乱搅动。

以大道来治理,天下就可以各安其位,连鬼魅也不显灵作祟。

不但鬼魅不显灵作祟,就是神灵也不会惩罚人。不只是神灵不惩罚人,有威望有权势的人也不会压迫群众。

不同维度空间的能量都依道而行,和谐融洽,因而天下都受到德的恩泽。

道德经知而不争成就非凡(治大国若烹小鲜)(2)

解读

此章,老子主要表达的是三个字——不妄动。

名为治理天下,实际还是谈个人修养:烹调小鱼,不能乱搅动;立身处世也一样,忌妄念妄动,独处时,可以多静下心来安心养神;人群里,要管好自己的手脚和嘴巴,不要违背原则做事,不要不着边际说话,没有原则的乱想乱说和乱动,都会把好好的一道小菜,搅合得稀碎。

一个人,从内到位,如果能做到平静祥和,就会身处正能量的磁场,各种力量都不会加害于他;反之,动了苛求 尽善尽美的执着心,神灵会发动力量审视他,起了贪婪占有的虚妄心,鬼魅会发动邪恶的力量损害他,只有平静祥和,守中虚静,严格的按照客观法则做人做事,才可以永保安宁。

道德经知而不争成就非凡(治大国若烹小鲜)(3)

怎样正确理解"治大国如烹小鲜"?

鲜,本意是味美的食物,也指鱼虾

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管理团队,就像烹调小菜一样,只要掌握规律,就可以驾轻就熟

什么规律呢?——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能刻意死板,不能千篇一律

制度和章程,依据的应该是客观需求,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口味,也不是领导者擅长什么。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做个项目,那么首先,你要先看看这个项目有没有市场空白,竞争多大,风险多大,而不是你在这个项目上有多少专长,也不是你对这个项目有多少兴趣。主观诉求不能左右客观需求。你喜欢吃辣的,不能用麻辣的口味来招待所有人,毕竟有喜欢吃清淡的,也有喜欢五香的,

调和五味需要作料,治理天下,需要依据。

只有用大道来治理天下,规范自身,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所有人的本质需求,各种力量相安无事,天地万物井然有序,世间众生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