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个吃货,无论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境遇里,他都不会忘记美美的吃上一顿。那些美食,和那些风景,那些人一样,是他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的条件,他会去创造,有当地的特色美食,他会用诗词记录下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着生活,就如同品尝着人生的美味。#创作挑战赛#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1)

最忆是杭州

西湖,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她如诗如画的美景。而苏轼也不吝惜他的文采,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但是我们往往忽略,西湖在吃的方面,那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苏轼又是怎样来写西湖的美食的呢?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这首诗的题目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于1072年,也就是熙宁五年。苏轼来到杭州做通判的第二个年头。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2)

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苏轼和朋友来到西湖游玩,他们或在船里看碧波荡漾,莲叶田田,或在望湖楼上,远望天水相接,山清水秀。但是,这当中,又怎么能少得了西湖的美食呢。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3)

乌菱

乌菱白芡不论钱

菱就是菱角。菱角老了壳就会成黑色了。所以叫乌菱。白芡,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又叫鸡头,果实叫芡实,也就是鸡头米。由于这些都是西湖的特产,所以苏轼说,不论钱,也就是不用钱就能买得到。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4)

白芡

《咸淳临安志》是一本杭州的地方志。由南宋临安知府潜说友在任期间编撰。书中就提到了这两种植物。

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馄饨,湖中生,如栗样者极鲜。鸡头古名芡,又名鸡壅。今钱塘之梁渚、?头,仁和这藕湖、临平湖所特产极佳,西湖尤胜,可筛为粉。

《东京梦华录》中,在卷八“巷末杂卖”中介绍六月街头常见的小食品中也提到了沙角,就是菱角。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5)

芡实

据说苏轼在杭州修苏堤后,招募当地人种菱,“收其利以赏修湖之费”。而苏轼在《东坡养生集》中说,他常吃煮熟的芡实,每天十到三十粒。看来苏轼对吃是非常有研究的,而对于当地的特产,他早就了然于胸了。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6)

苏堤

乱系青菰裹绿盘

青菰又叫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又叫雕胡米。可作饭。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7)

菰米

与苏轼同时代的苏颂在他的药物学专著《图经本草》中说,

菰草至秋结实,及“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然则雕胡诸米,今皆不惯,……春亦生笋,甜美堪啖,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

就是现在的大超市里,也有茭白。一头粗,一头细,呈纺锤形,粗的那头发白,细的那头发绿。通常打成小捆出售。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8)

茭白

而唐代王维在《游感化寺》中说,香饭青菰米,嘉蔬绿芋羹。而宋代的陆游在《乙丑重五》中说,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

而这里,和陆游一样苏轼,或许指的是指盘子里的青菰粽吧。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9)

忽忆尝新会灵观

会灵观,后人注曰在京师,也就是开封。欧阳修有鸡头诗:凝祥池锁会灵园。《汴京遗迹志》说,

会灵观在南薰门外,宋祥符五年建。初名五岳观,观成,赐名会灵。南有奉灵园,东有祥符池。

欧阳修也自己注解说,凝祥池鸡头极美。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10)

欧阳修这里说的鸡头,就是指的白芡。他看到这白芡,忽然想起,在京师会灵观里尝食新谷之事。

尝新,又叫食新。是古代一种风俗。就是将新打的大米或者小麦等谷物,去掉壳,制成面食或者米饭,祭祀祖先,诉求风调雨顺。然后再食用。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11)

尝新

滞留江海得加餐

苏轼想到两年之前,自己还在京师,想不到今天已经外放到杭州来了,远离了朝廷。或许他有一些迁客之忧,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再次召见,重用之。或许,他那种乐天派的心情又让他高兴起来了。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12)

苏轼

我虽然在这里,处江湖之远,得不到当权者的赏识,但是这里,我得以又吃上鸡头米了。不仅如此,还有西湖这么多的美食,乌菱、青菰粽,这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呀。

苏轼在西湖写的哪几首诗(西湖之上苏轼醉了)(13)

苏东坡

就像后来他在惠州说的那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而对于杭州也说,故乡无此好湖山。谁又能说,这没有美食的因素呢?


这就是苏轼,一个懂得生活的吃货。你想你的生活更美吗,你想让你的心情更好吧,不妨学学苏轼,也做一个吃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