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出版史,一般认为,应当从中原新华书店创办开始。这个简略的“大事记”,勾勒了湖北出版发展的轨迹,现刊载供关心湖北出版者了解参考。本材料来源自《湖北省志.新闻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建社纪念册以及另外一些资料。此大事记只是草蛇灰线,有待有识者补充完善。

1948年

9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宣传部召开大会,宣布中原新华书店成立。中原新华书店由中原支队下设新闻大队的170多名出版干部组成,华青禾任经理,彭展任副经理。店址设于河南省宝丰县大韩庄。

中原新华书店第一本图书《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出版,该书采用河南密县土纸印刷。

当年11月,中原新华书店迁往郑州,改称中原新华书店总店。1948年10月到12月,中原新华书店出书27种,9万多册。

1949年

7月 中原新华书店总店由郑州迁至武汉,改称新华书店华中管理处,出版图书时署名为华中新华书店。店址设于汉口南京路商业大楼内,后迁至汉口黄兴路25号。当年出版书刊384种,印刷380多万册。

华青禾任总经理。

编辑出版《新华画刊》和《华中文汇》。

《新华画刊》4开、8版。第2期加印到3000份,石印套色。第3期篇幅增加到4开两张,16版,套印3色、4色。

《华中文汇》16开本,40页左右。共出5期,1949年12月停刊。

1950年

新华书店华中管理处改称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设经理室、编审部、出版部、发行部等机构。

出版中宣部规定的《共产党宣言》等12种“干部必读”图书。出版《长江文艺丛书》《妇女文化课本》等书籍、课本。创办《长江文艺》《益友》等期刊。

8月,中南总分店投资与武汉38家私营书店成立武汉通俗出版社。马仲扬任经理,社址设在汉口中山大道1209号附5号,后迁交通路生成北里。通俗出版社从1950年8月至1952年8月,共出版通俗读物近200种。其中包括《鸦片恨》《和志愿军相处的日子》《血海深仇》《毛泽东同志少年时代的故事》。

宣传部和四野政治部联合通知成立通俗读物编审委员会,成员由陈亚丁、陈荒煤、于黑丁、郭小川、徐懋庸、华青禾、彭展、郭敬、郭安仁等13人组成。

10月,成立武汉工人出版社,以出版工人读物和干部学习材料为宗旨。社址设于汉口交通路26号。1950年10月至1952年秋,共出版图书138种。其中有《朝鲜战地志愿军诗辑》《社会发展简史》《工会法讲话》《武汉工人美术创作选》。创办有《武汉工人》杂志等。

1951年

在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总编审部基础上组建中南人民出版社,属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和中南行政(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领导。中南局宣传部秘书长刘祖春兼任社长,彭展、郭敬任副社长。

中南人民出版社以出版政治理论书籍为主,还承担中南地区部分课本的印刷任务。社内设置有编委会办公室、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和《中南农民》编辑室等部门。有编辑30余人。社址设在汉口黄兴路25号。

《中南农民》1951年4月创刊,1953年4月结束,共出版了39期。

11月,中南青年出版社成立。朱语今任社长,王康任编审部负责人。社址在汉口江汉村5号。

湖北省大事记(湖北出版大事记)(1)

1952年

彭展任中南人民出版社社长,郭敬、梅关桦任副社长。

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成立。胡青坡任社长,郭安仁(丽尼)任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以武汉通俗出版社为基础,从中南文艺学院、中南文化部、中南人民出版社、中南文工团、中南文联、长江日报社等抽调人员组成。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作者艾寒松。该书作为20世纪50年代长销不衰的政治理论通俗读物,累计印数高达700万册。

9月,成立中南工人出版社,直属中华全国总工会中财区工作委员会。社长江牧岳。社址在汉口胜利街2号。

1954年

中南人民出版社和大部分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的干部职工为主体,兼及中南工人出版社的部分职工,合并成立湖北人民出版社。

李准的成名作《不能走那条路》,未央的第一本诗集《祖国,我回来了》,程千帆的《文学批评的任务》,吉学沛的短篇小说集《一面小白旗的风波》等书陆续出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曾被译成俄文、英文,改编成戏剧和电影。

1955年

成立长江文艺出版社和群益堂,作为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出版文艺图书和通俗文艺读物。

出版《中国哲学史人物丛书》。其中包括《谭嗣同——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作者杨正典)、 出版《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朱谦之著)、《张载--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张岱年著)等书。(后两种1956年出版。) 《荆江分洪》大型画册出版。记录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场景。《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出版(作者张舜徽)。

1956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实用主义--帝国主义的御用哲学》(李达著)

《武汉市建制沿革》(潘新藻著)该书分为河道变迁、城堡兴废、建制沿革3个部分,考评和叙述了武汉市从古到今的地域范围、自然面貌、行政区划及组织机构等的源流和变迁。

1957年

《辛亥首义回忆录》第1辑出版。其余三辑于同年12月和1961年出版。《印度简史》(季羡林编著)《顾亭林学记》(张舜徽著)。《张居正大传》(朱东润著)、《明朝史略》(李光璧著)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部分有经验的编辑出版人员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

《宋金战争史略》(沈起炜编著)、《柳宗元年谱》(施子愉著)

在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的影响下,出版工作也大搞群众运动,要求快速出书,快速写书,放一批“卫星书”,片面强调出版工作要“为中心服务”,紧跟“大跃进”形势。

1959年

11月,湖北省新闻广播出版局成立,湖北人民出版社社长杨克岚兼任副局长,该局1961年撤销。

《延安求学记》(小说、马国昌著)、《湖北地方戏曲丛刊》(1--24)。湖北省地方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著。收录296种湖北传统戏曲。于1960年6月出齐。

1960年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承担部分印刷任务。

1961年

检查处理有“五风”错误的图书,整顿出版社工作,编辑出版业务基本停顿。

1965年

在张体学省长的安排下,湖北省组织编辑湖北版《毛主席语录》,当年12月出版。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出版工作基本濒于停顿。湖北仅承担“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重要社论以及单张毛主席语录等出版任务。

1968年

由军代表 、工人代表组成的20人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出版社。

1970年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出版发行局成立。成员包括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毛泽东著作出版办公室、省新华书店、省文化物资供应公司。所出版图书使用湖北人民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名称。

上山下乡开始,湖北人民出版社和省新华书店组成131人“五七边”下放到沔阳县剅河公社顿岭大队插队落户。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陆续返回。

1972年

由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组、湖北省中小学教学教材研究室等编纂的《现代汉语知识丛书》开始出版。

湖北省大事记(湖北出版大事记)(2)

1975年

国家版权局在广州召开中外语文辞书出版规划座谈会,于溪代表湖北主动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汉语大字典》的编辑出版工作。

湖北省成立《汉语大字典》编写领导小组,武大党委副书记刘介愚担任组长,副组长有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亭,华师革委会副主任杨平,武大中文系副主任李格非。

1976年

粉碎“四人帮”,出版工作逐渐走上正规。主要出版有关缅怀毛泽东、周恩来的图书以及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读物。

1978年

按照省委部署,开始纠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错误。

《外科病理学》《湖北中草药志》《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图册》等书出版。

1979年

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召开,地方出版社的经营方针从“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调整为“立足本地,面向全国”。

《汉语大字典》座谈会召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师范学院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主要解决编写队伍问题。

《闻一多传》(王康著)、《漩流》(鄢国培著)《古汉语修辞例话》(朱祖延著)等书出版。

成立湖北省印刷技术协会。

1980年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出版发行局更名为湖北省出版事业管理局,与湖北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

12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经批准成立。原名为华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丛书》陈克明主编,编委会成员包括张岱年、石峻、任继愈、冯契、辛冠洁等。此书1980年至1983年出齐。

1981年

湖北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党组成立,程远凯任党组书记、局长。

12月,经批准,成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初,因主办高校合并,该社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合并。新的武汉大学出版社与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实行合署办公。1995年,该社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先进高校出版社,1998年12月,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名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

《中国报告文学丛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开始出版。黄钢、华山、理由主编。该丛书共3辑,19分册,1000多万字,由茅盾题写书名。该丛书荟萃五四以来的报告文学作品,于1982年出齐,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好评。

《九月菊》(杨书案著),《辛亥革命在湖北》《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等出版。

1982年

文化部批准湖北人民出版社增加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3个副牌。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詹剑锋著)

1983年

国家出版局确定湖北为全国四大印刷发行基地之一。

新华书店总店与武汉大学共同协商,并报教育部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图书发行学专业。该专业设在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系学院下属的图书馆学系3个专业之一。招收4年制本科学生和2年制干部专修班学员。

1984年

湖北省出版总社成立。与湖北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李效时任湖北省出版总社社长兼湖北人民出版社社长。

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独立经营。群益堂作为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副牌,

经教育部批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设置印刷技术专业。1988年发展为印刷系。

湖北省大事记(湖北出版大事记)(3)

湖北人民出版社汉口新育村旧址

1985年

湖北省出版总社与湖北人民出版社分开,实行单独编制和核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月,中国地质学院出版社成立。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随之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

湖北美术出版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部的基础上组建,于当年1月独立经营。

文化部批准成立荆楚书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作为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副牌。

总社社长李效时兼湖北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李效时次年调湖北省科学技术局任局长)

湖北省出版总社改为湖北省出版局,与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分开。

12月,成立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选举程远凯为主席。

湖北省召开首届出版发行工作学术讨论会。研讨会由省出版工作协会、省出版局、各出版社的负责人员及编辑人员近百人参加,共发表了70余篇论文。会议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主办。

1986年

9月,武汉出版社成立。1986年11月至2005年11月,与武汉市新闻出版局合署办公。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湖北省大事记(湖北出版大事记)(4)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办公楼(后与省广电局合并)

1987年

成立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4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成立。原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湖北辞书出版社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汉语大字典》(第一卷)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

1988年

成立湖北省版权局。

成立湖北省出版会计学会。

湖北人民出版社《胡适传》获第二届中国图书奖。

1989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时空学说史》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奖。

1990年

《汉语大字典》8卷本出齐。该字典由湖北、四川两省联合组织编写,经过近十年努力,于1984年编成初稿,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于1986年开始陆续出版。每卷约200万字,总计约1581.8万字,收录单字54678个,是汉语字典中收字头最多的一部。该书出版后,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总结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到会祝贺。后来,《汉语大字典》又陆续出版了简编本、缩印本、袖珍本等。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通史》(上、中、下),《全唐诗典故辞典》,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长江经济开发战略》等3种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待续)

责任编辑:彭颖

作者简介

湖北省大事记(湖北出版大事记)(5)

周百义 ,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现主持《荆楚文库》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在出版社工作期间,主持策划过《二月河文集》《历史小说大系》《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等。责任编辑历史小说《雍正皇帝》《张居正》等。本人写作并结集出版的有:小说集《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黑月亮》,历史小说《她从魔窟来》(与人合作),报告文学《步履艰难的中国》《中国反黑行动》(与人合作),古籍整理《五经七书译注》《白话劝忍百箴》《预知.预兆.预见》,出版研究专著《出版的文化守望》《书旅留痕》《书业行知录》等。有《周百义文存》3卷。最新出版的有《长江十年》《劝忍百箴》(修订版)《我的出版实践与观察》《岁月绵长》《出版的艺术》等书。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