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

芄兰之支(1),童子佩觿(2)。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3)?

容兮遂兮(4),垂带悸兮(5)。

芄兰之叶(6),童子佩韘(7)。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8)?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经中的国风卫风(诗经欣赏国风卫风)(1)

【注释】

(1)高亨:芄(音丸)兰,草名。即萝藦,多年生蔓草,可入药。支,通枝。芄兰的枝条是尖头的,形似古人所佩的角锥。作者以芄兰的枝比喻她的小女婿所佩的角锥,意在形容角锥之小,以角锥之小表明小女婿身躯之小。周振甫:芄兰,植物名,一名萝藦,蔓生。支,枝条。

(2)高亨:觿(音西)用骨制的小锥,头尖尾粗,形似牛角,俗语叫做角锥,解绳结的工具,成人所佩。童子结婚,等于成人身份,所以佩角锥。周振甫:觿,解结的用具,用象骨制,形如锥。

(3)高亨:能,犹而。知,《尔雅·释诂》:“知,匹也。”能不我知,即不能配我。一说:知:智。

(4)高亨:容,一种小刀, 刃极钝,不能割物,俗语样子刀。童子结婚,只佩容刀,不佩真刀,恐怕真刀割伤他自己。遂,读为燧,古代取火的工具,似后代的火链。周振甫:容,容仪。遂,成就。

诗经中的国风卫风(诗经欣赏国风卫风)(2)

(5)高亨:悸,因恐惧而颤动貌。此二句指童子结婚,佩带容刀火链,因不习惯,下垂的带子都在颤动。周振甫:悸,带下垂貌。

(6)高亨:叶,芄兰的叶卷曲成环,形似古人所带的扳指。

(7)高亨:韘(音社),即扳指,用玉或骨制成,形似环而有缺口,联以柔皮,戴在右手大拇指上,射箭时用它鉤弦拉弓,成人所佩。童子结婚,等于成人身份,所以佩扳指。周振甫:韘 :钩弦用具,射箭时用,象骨制。

(8)高亨:甲,借为狎(《释文》:“甲,《韩诗》作狎。”),亲昵也。能不我狎,即而不狎我,不懂得和我相亲昵成夫妇之好。周振甫:甲:一作“狎”。

诗经中的国风卫风(诗经欣赏国风卫风)(3)

【译文】

芄兰有枝,童子佩觿。虽然佩觿,却不能知我心。严肃啊威武啊,身上垂带迎风抖。

芄兰有叶,童子佩韘。虽然佩韘,却不与我亲近。严肃啊威武啊,身上垂带迎风抖。

【欣赏】

这首诗,历来学者分歧极多。高亨认为,周代统治阶级有男子早婚的习惯。这是一个成年的女子嫁给一个约十二三岁的儿童,因作此诗表示不满。

诗经中的国风卫风(诗经欣赏国风卫风)(4)

周振甫讲,这诗的解释有二:一是《毛诗序》;“《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笺》:“惠公以细童即位,自谓有才能而骄慢于大臣,但习威仪,不知为政以礼。”二是方玉润《诗经原始》:“《芄兰》,讽童子以守分也。”“此诗不过刺童子之好等而进,诸事骄慢无礼,以见先进恂恂退让之风无复存者。”

这段诗文读起来很困难,难解字太多,上下两段诗文也只有三个字的差异,给予的想象空间太狭窄,所以很难把握其中的旨意。概括起来大约有几种意见,有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骄而无礼”的讽刺;有的认为卫国大夫对卫惠公“以童子而佩成从之觿,行国君之礼”的赞美;有的认为“叹卫国失小学之教”;有的认为“刺霍叔助武庚作”;有的认为“刺童子早婚”;有的认为“女子嗔怨恋人”。


诗经中的国风卫风(诗经欣赏国风卫风)(5)

反复读过这首诗后,我心里产生这样一个故事背景:有一对男女,从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时候在一起做游戏,过家家,你娶我嫁,童心无忌。伴随着年龄增长,女孩对那个男孩逐渐产生了爱意。可是那个男孩子成年了,对此却一无所知。女孩子心生嗔怨,因作此诗,暗暗向男孩表达心意。

【参考文献】

《诗经译注》 周振甫 译注

《诗经今注》 高 亨 注

《诗经》 中华文化讲堂 注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