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创投·区块链推出“益言议链”高端系列专访,聚焦区块链应用创新,采访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和已取得扎实成果的大型企业与创业团队,从监管引导、行业剖析和技术落地等角度出发,就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建言献策,推动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第一期 | 第二期】

蔡维德谈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引起的变革需要接受过程)(1)

蔡维德

现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终身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科学顾问、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区块链互联网实验室主任、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随着社会各界对区块链和虚拟代币的热议,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商业落地前景、区块链对社会经济的价值以及区块链的监管动态也受到广泛关注。

在蔡维德看来,区块链技术会带来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应用革命,但目前区块链技术远未成熟,尚需至少10至20年的研究。而且,早期区块链研究时的技术和后期的技术相差很大,区块链技术落地之初的商业模式也与成熟之后的商业模型相差很大。

此外,蔡维德称,关于“去中心化”的讨论并无意义,ICO乱象必须被严厉打击,一些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也将无法生存,仅有少数满足证券监管机构要求进行注册的交易平台才有可能合法。另外,ICO可能不会再存在。

以下是人民创投·区块链对蔡维德专访:

人民创投·区块链: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有可能是第四次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您如何理解区块链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含义?

蔡维德:区块链顾名思义,是将所有的重要数据连到链上,它是一种共识的分布式账本,其中的数据很难篡改也很难回滚。理解区块链应重视块子链、多独立的拷贝、拜占庭将军协议三点,如果其中一项没有,就很可能不是区块链,例如一条链如果没有拜占庭将军协议,很多人就不认为这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有可能会是一场改变生活的应用革命,就像之前灯泡、汽车、火车、飞机等技术文明类似,会逐渐渗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正如每次社会技术革命都需要时间过程一样,区块链技术引起的变革也将需要一个长远的接受过程。

眼下,区块链技术远未成熟,至少还需要10至20年的研究。另外,世界各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落地也需要时间来进行监管批准;人们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采用、适应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新生活方式;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应该支持区块链应用,但今天彼此仍有许多不兼容的问题,开发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也还需要一些时间。

人民创投·区块链:区块链会颠覆互联网技术?

蔡维德:区块链不会取代互联网,但会改变互联网。目前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互联网,但区块链互联网是一个有“价值”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发,经过20年研究才最终商业化,区块链技术才10年历史,以后的区块链技术会和现在的技术相差很大,以后的商业模式也与现在的商业模型相差很大。但未来区块链会无所不在。

人民创投·区块链:现在市场上区块链概念火热,对“去中心化”的讨论与追捧也不绝于耳,您是怎样理解“去中心化”的?

蔡维德:讨论“去中心化”并无意义,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并不存在“去中心化”。标榜“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系统反而是“世界上最中心的系统”,它超出了任何政府(联邦或州或地方政府)、公司或组织的控制范围,基本上由一群少数软件开发人员集中开发。

区块链有融合性,加入一个区块链,相当于加入一个团队、集团。未来会出现区块链产业公司、集团,也会有区块链集团的交易规则、治理法规以及跨境交易、协议等的出现。参与“集团”的人可以不认识,但会追寻D.P.Reed定律(指数型的高速成长)。

人民创投·区块链:BTC、ETH等虚拟货币炒卖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在您看来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是否一定要“发币”?

蔡维德: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不一定要发行代币。当下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中,有真实价值的项目均不需要发行代币。

人民创投·区块链:眼下您主要从事了哪些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

蔡维德: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重点工作是软件设计,建立许可链。2015年初,还没有“许可链”或“联盟链”这样的术语。我们完成第一版后,才有这样的术语。我们开发世界第一个区块链双链式架构(ABC/TBC),并启动了第一个大数据版的区块链、第一个分布式同质链网模型——熊猫模型、第一个分布式异构链网模型——金丝猴模型以及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产业沙盒。

人民创投·区块链:您怎样看来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社会?

蔡维德:2016年是数字社会的元年,我们将来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创建商业公司、政府机构等等,可以以数字方式提交仲裁、开立银行账户、申请数字公民身份等,整个社会都可以生活在数字世界。

区块链技术将对数字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问题是什么时候?有可能很快,有可能还要等待。区块链有两种市场,一是To B,一是To C。前者还需要一点时间,后者现在已经进来,而且进展非常快速。

假设中国有一些成功的To B案例,市场也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国外已经有一些To B试验,但都不算成功,我认为2018年可能就是To B市场的元年。

此外,数字社会是因为人类开始使用共享式账本,所以各样的商业、政务等今天看到的社会各样的流程和秩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这就是数字社会的原则。不过这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全新的协同作用,而且将会影响金融、法律、基础设施、政府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民创投·区块链:对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应如何进行?

蔡维德:ICO(数字代币初发行)、ITO(证券代币初发行)和区块链都应受到高度监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经预备将数字资产“交易所”和“电子钱包”纳入监管,并已声明提供加密货币在线交易的交易平台应该在监管机构注册。加拿大的监管设想是IPO ITO双轨制,即只有已经上市(IPO)的公司,才可以发证券代币(ITO),而且股票和证券代币都必须是在政府批准监管的交易所交易。现在加拿大只有CSE可以合法交易证券代币,而且CSE是监管单位直接管理的交易所。

美国和加拿大根据Howey Test都认为现在数字代币事实上都是证券,所以现在数字代币应该使用证券法来管理。因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管代币交易所和代币钱包,加拿大认为没有发行股票前,不能发行证券代币,而且股票和证券代币都是被同一证券法管理,都是出于这思想。根据这思想,将来数字代币将会全面被禁,在国外只有证券代币会留下来。

对数字代币监管的革命,有助于扫清ICO市场的乱象,也代表了一个全新代币时代的来临(证券代币)。从最初的ICO不受监管的野蛮生长状态,到对发行方和代币买卖的一级监管,再到现在对在线交易平台、电子钱包服务的二级监管,体现了监管机构不断在深度、广度从严的态势。监管从严的趋势也将会从北美延伸向全球其他国家。

可以说,一些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将会无法生存,仅有少数可以满足证券监管机构要求而进行注册的交易平台才能合法。国家发行或者国家监管之下的机构发行的证券代币,或将成为主流代币。

对不能发币的国家例如中国,虽然不发币,但是区块链将会在许多领域上应用,包括金融市场。但是区块链金融系统仍然要被监管,因为区块链上面运行的是价值,正如现在传统金融系统需要被监管一样。幸运的是区块链自己就是一个监管利器,可以使用大数据版区块链来追踪金融交易,例如可以使用英国FCA在2018年提出的新型金融监管框架。这是一个使用高科技的监管框架,以前许多手工的流程都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