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我国固有的民族文化瑰宝,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由沙县客家联谊会牵头,《沙县百家姓》在全体编纂人员的努力下,历时两年多的努力,日前,正式发行出版,与读者见面。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

《沙县百家姓》记述了沙县108个姓氏,每个姓氏详细介绍了源流、分布、文物、人物和附录。附录收集了一些家训、楹联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部很好的地方性文献资料,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等重要功能。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

编撰《沙县百家姓》,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了沙县各姓氏史料,展示了沙县生生不息、斑斓多姿的姓氏文化,为县内外各界人士朝宗谒祖、寻根问源提供了宝贵资料,有利于增强沙县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

沙县有多少个姓氏?沙县最早迁进来的姓氏是哪个?哪个姓氏在沙县最多?……《沙县百家姓》一书都有介绍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

沙县万人以上的姓氏,有7个,其中陈姓在沙县最多。

沙县10大姓氏排名

沙县总人口27.2万人。沙县10大姓氏排名:陈姓(24315人)、张姓(23243人)、罗姓(20549人)、邓姓(17390人)、黄姓(16370人)、吴姓(15416人)、林姓(15288人)、王姓(8615人)、李姓(8220人)、胡姓(6634人)。

沙县主要姓氏

1. 陈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

陈姓为沙县第一大姓。人口2431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7%.主要衍派为贡川陈姓,先后在宋元明清时代进入沙县,分别居住在全县12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陈寔裔孙陈政父子奉敕率領固始58姓入闽,祖孙四代治理漳泉,陈元光的后裔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陈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开漳圣王派”陈氏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

开漳圣王陈元光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原御史中丞陈雍同次子陈野,从浙江吴兴迁到南剑州沙邑固发冲(今永安市贡川镇新发冲村)定居。为沙县陈姓开基始祖。

陈雍有3个儿子。长子陈苏徙宁化石壁,三子陈运迁建州,次子陈野随父陈雍定居南剑州(今南平市)、沙阳(今沙县)、固发冲(今永安市贡川)。

唐代,陈雍的第十世孙陈偁随父(陈世卿)迁居沙县城区(今沙县凤岗街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1)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2)

古建筑 忠肃陈公祠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3)

宋嘉庆二年(1209)延平太守余嵘(景瞻)把了斋故居改建为陈了斋书院,元朝毁于兵燹。

明嘉靖十二年(1533)知县徐阶重建,正堂为五开间建筑,木柱斗拱,天花板为雕镂精细的七层藻井,两翼有两庑,东为燕室,西为神厨,前为仪门,四周围墙,前门建有牌坊,大门上方嵌双龙匾额,上书“奉旨祀典”。门额横额题“忠肃陈公祠”。门两各书四字“忠贯日月”、“学究天人”。左右对联是:“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千古允称忠肃谥;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八闽唯见了斋翁”。

1947-1951年,县立初级中学曾借了斋祠堂为校舍,1951年后为城关第一小学校舍。1962年后,堂前牌坊及围墙因扩建道路而拆除,仅剩正堂,占地390平方米。1984年列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4)

2003年,沙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缮“忠肃陈公祠”,作为迎接建县1600周年实施项目,工程于2011年7月动工,主体工程10月完工。同时又进行楹联、神龛和塑像的制作,总投资近80万元。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5)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6)

陈瓘塑像

古建筑 孝子坊

陈氏大厝”,即“孝子坊”民居位于沙县虬江街道茶丰峡村大水湾,距离沙县县城9公里。始建于清道光九年 (1829),至今有180年历史。建筑占地面积8980平方米。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7)

“陈氏大厝”,主人陈宗浩是最早的屋主,乾隆年间“选魁”(乡试前五名)贡生。据传陈宗浩年轻时好学多才,对儒学、孝义极有研究。

因推行以孝道理论治理国家,被当时清朝地方官司员推荐至朝廷,清道光十年(1830)获朝廷嘉奖,并奖御立双龙“孝子”石坊。

随后,主人将石坊建成孝子牌坊。该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8980平方米,是沙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房屋的主人在建造这座房屋时,不仅注意到了山川的地形,也还注重整座房屋造型与风水的匹配,古厝有“行山象”、“象鼻”、“象眼”之说,“象鼻”是屋左向前延伸的那块山坡。2005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8)

黄长明拍摄

人物名片 陈 瓘

陈瓘,不仅是陈氏宗亲们的先祖,还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陈瓘(1057-1124),字“莹中",号“了斋”,谥“忠肃”,沙县城关人,自幼聪明,23岁中探花,曾担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今杭州)和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务。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9)

在他当政的年代里,面对蔡京等奸臣,敢于斗争,敢于说真话,不畏权势,心胸坦荡、清正廉洁。正是由于他的一生正气,使许多仁人志士免遭屠害,许多文化书籍才得以保护。

2. 张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0)

张姓为沙县第二大姓,有23243人,占全县总人口 8.58%;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青州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阳乡,南霞乡,郑湖乡,湖源乡。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1)

南阳乡

1.张氏始迁祖孺公“字子贤、敬斋,号开先”。十万公之子也。系张氏始祖挥公后裔。

相传为张道陵第十八代孙。生于唐宪宗元和乙未十年(815年),殁于唐中和壬寅二年(882年)。原籍江西信州,后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值唐僖宗乾符年间越王入闽,固始人从者二十有四姓。时张先往,后子姓最为蕃昌,蔓延各郡。

沙县张氏宗亲修谱理事会“在《沙县张氏族谱》修编缘由”一文说,沙县张氏始祖为张敬斋;“敬斋公,字子贤,号开先,讳孺公,原籍江西信州,张道陵第十八代孙,后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入闽开基沙县,卒于唐僖宗中和壬寅二年(882年)﹙或甲寅894年﹚,宋敕赠朝奉郎。

张开先入闽后,在沙县在兴义坊赤珠山南麓(今建国路中部)定居。我祖留于省,生慈及思,思徙建州蛇滩居焉。慈携家来剑浦,卜居沙阳之流澜阁(永安市贡川镇北郊)。祖葬治北赤硃山,今传开先墓是也。”发展至今已47代。初步统计约有五万之众。

2、张载公裔孙张全公,贡生。生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约30岁时从归化御廉村迁入沙县高砂椒畔村开基立业。传十七世。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2)

高砂镇椒畔村

3、伯四公于明隆庆年间从田邑中六都东佳山迁入现今的虬江街道墩头,传十四代。

4、化孙公后裔应秋公 清朝从上杭县经永安后迁沙县,传十五代。

5,据《安溪蓬莱张氏族谱》记载 ,水美土堡业主的先祖张氏十二孙志广,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率四子元知、元齿、元叟、元曹迁居沙县九都垄东水尾后底。传二十三代。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3)

水美土堡 图片来源:今日沙县

古建筑 水美土堡群

水美土堡群位于沙县西南7.5 公里处的水美村“岭美乾”盆地。由双吉、双兴、双元三座土堡构成,总占地面积约1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337平方米。是三明地区唯一的土堡聚集建造的例证。也是同一家族发展,不同时期土堡建筑递进的典型代表,多建筑文化的结合体。于2009年11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沙县首个国保级单位。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4)

据族谱记载,土堡于清道光9年(1829年)由安溪蓬莱张氏移居沙县九都的子孙率族人开始造,耗时33年,于同治元年(1862年)建成三座土堡,取名为双吉堡(敬德堂),双兴堡(致美堂),双元堡(慎修堂)。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5)

水美土堡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独特,每座建筑内各房间屋舍相连、曲径相通,梁窗雕刻精美,其外可御敌防寒,内可聚族而居。土堡周围青山环抱,洋面开阔,是沙县现存最大的土堡建筑群,可与闽西客家土楼媲美。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6)

人物名片 张确

张 确 (942-993年),沙县崇信乡德星里(今沙县高桥镇高桥村)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7)

陈严炜拍摄

他从小聪颖好学,文章蜚声乡里。宋开宝八年(975年)二月,南唐后主李煜命江南知贡举户部员外郎伍乔为主考官,开科取士,取张确等30人为进士;而张确被取为魁首。张确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到张确家乡时,正逢村里建桥,乡亲们十分高兴,特取“高”为桥名和村名。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8)

高桥状元桥(陈严炜拍摄)

相传,沙县高桥镇的高桥村就是这样来源的。张确官任文林郎、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传说在他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他一把湘妃竹金扇,扇面画为金鱼嬉水图。

因此,高桥镇上有婚嫁喜庆的人家,常贴这样两幅对联:“扇赐金鱼文仕第,梦占玉燕相臣家。”“皇帝殿上金鱼赐,吴早山下玉燕投。”

3. 罗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29)

罗姓为沙县的第三大姓,人口20549人,占全县总人口 7.58%。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夏茂镇、青州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阳乡、南霞乡等多个行政村。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0)

隋代时,豫章罗氏罗珠的第二十一世裔孙罗景春由江西豫章入闽,居沙县。

唐元和六年(811年),豫章罗氏罗珠的第三十一世孙罗周文被授予邵武县尉,举家从江西洪都南昌县柏林里迁居邵武。

元和十五年,罗周文改任沙县县尉,又举家迁居沙县城西罗家巷。

罗周文卒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葬于今梅列区洋溪半路洋乌亭坑。

罗周文最大的功绩是在沙县九都舍田创办罗氏家学“义恩祠”。县祠学并举,成为当时有名的私立学校、为沙县罗氏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唐代六世人中,三名进士,八人入宦,后来又相继出了进士罗觉、罗仲元、罗畸、罗荐可、罗舆、罗从彥、罗革、罗彥昌,罗彥洁、罗博文、罗皝、罗时用等。

清代又出了二名武进士、九名武举人。后裔多在本地与三明各县辗转,所以周边县罗姓皆尊罗周文为先祖。

至今闽沙罗氏人才辈出,罗氏后裔又先后从沙县迁往三明各地及龙岩、南平、闽清、泉州、厦门等地和港澳台及世界各国。

古建筑 豫章贤祠

豫章贤祠(沙县罗从彦纪念馆),是明代古建筑,也是沙县建县1600多年的见证。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1)

“豫章贤祠”位于沙县城西马坑劝忠坊曲尺头(今沙县城关府前西路)。

明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卷四十五“学校”载:“罗仲素祠,在洞天岩西麓。元至正元年(1341年)建。祀宋儒罗从彦。国朝(明朝)洪武中修。”沙县的这座“罗仲素祠”是“独祀罗从彦”祠堂中最早的一座。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2)

豫章贤祠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布局近似四合院,在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屋、厅堂、院子(天井),两侧廊庑。厅堂为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构架,重檐歇山顶。两侧山墙,后檐清水墙。大门前左右两侧主柱镶嵌着一幅“潜思力行懿德重八闽,奥学清节高风垂九州”楹联,概括了罗从彦一生的功绩;祠堂建筑面积621㎡,占地面积1827㎡。从整体建筑形制和结构来看,是三明地区现存厅堂建筑中等级较高的一处。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3)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4)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5)

罗文真拍摄

1993年,沙县人民政府将豫章贤祠辟为“罗从彦纪念馆”。2005年5月,豫章贤祠(豫章特祠)被省政府确认为“福建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6)

罗从彦纪念馆于1997年9月对社会开放后,它对引导社会尊重知识,重视学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营造文化氛围,促进当地文化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7)

罗文真拍摄

该祠于1986年8月又一次重修,1993年秋至1997年秋,罗氏后裔集资20多万元,对豫章贤祠进行了大规模整修。2018年再一次进行全面修缮。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8)

罗文真拍摄

人物名片 罗从彦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南剑州沙县人,祖籍江西南昌,先祖罗周文于唐元和八年(813年)到沙县任县尉,家眷由南昌迁到沙村(古县),后裔又迁至沙县城西和仁里罗家巷居住,罗氏一脉从此在沙县繁衍生息。罗从彦郡望豫章,后世学人称之为豫章先生。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39)

罗从彦是闽学奠基人之一,是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罗从彦与文天祥、诸葛亮、颜真卿等人的牌位一起进入孔庙,接受祭祀,他是中华罗氏第一个从祀孔庙的先贤。

罗从彦是“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之一。他在闽学中的地位是“承杨、传李、启朱”,他上接程颐、杨时,下传李侗、朱熹,是闽学发展的关键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罗从彦著有《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语孟师说》《中庸说》《台衡录》《遵尧录》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0)

宋淳祐七年(1247年),奉圣旨诏赐罗从彦谥为“文质”;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皇帝御赐豫章特祠“奥学清节”匾额。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1)

清朝乾隆年间,罗从彦《豫章文集》17卷(其中《遵尧录》8卷)收录纪昀主编的《钦定四库全书》,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

时至今日,他的有些思想,如民本思想、为政者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用人上必须“以德为先”等,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2)

4. 邓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3)

沙县邓姓为第四大姓,有人口17390人,占沙县总人口6.68%,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青州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郑湖乡,湖源乡,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4)

大洛中心幼儿园

唐末,邓氏第七十二世祖邓静(字超群,邓禹后裔)从河南省光州固始县率四子:光布、光天、光化、光日渡江南下。长子邓公光布,字明远,号南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闽沙邓氏入闽始祖。

唐僖宗朝授殿中侍御史,初任侯官县令,继授崇安镇将,后封剑州将军。子孙世居沙县,称沙县人。

为邑安,将军与时任汀州司录参军曹朋“谋徙县治”,将县治从古县迁移至扬篑阪(今沙县人民政府驻地),“民皆德之”,百姓尊奉将军和曹朋为沙县“开县始祖”。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5)

邓光布将军

古建筑 将军祠

沙县将军祠,又称灵卫侯邓公祠,位于沙县城关水南凤凰山下。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6)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邓光布被“追封为灵卫侯,为便民祭,建祠水南。”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后裔邓焜聚族重修该祠。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后裔邓文修、邓天羽等再度重修该祠。

1986年,邓氏后裔集资重新维修。重修后的将军祠占地面积732.5平方米,建筑面积509.6平方米,由上下两幢各五开间建筑组成。上堂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五开间,面阔23米,进深33米,梁架结构为抬梁穿斗并存。建筑整体布局合理,结构坚固,雕梁画栋,古朴典雅。1996年因205国道改建,使将军祠低于路面三米多,为保护古祠,散居八闽及海内外邓氏后裔再一次集资,作抢救性重修,在不改变建筑原貌的原则下进行迁移修建。该祠原址向东移13米,南移7米,垫基高2.9米。祠堂内重塑邓光布将军巨像,增设邓氏后裔名人馆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7)

5. 黄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8)

黄姓为沙县的第五大姓,人口16370人,占全县总人口6.05%;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青州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阳乡、南霞乡、郑湖乡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49)

据《闽沙黄氏族谱》记载,沙县黄氏子孙大多来自武汉江夏安陆一带(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以“江夏”为堂号,世称“江夏郡”。沙县黄氏大多属于入闽始祖黄岸、黄守恭、黄敦、黄峭的后裔,以黄峭公的后裔居多。沙县黄姓后裔播迁广东、广西、江西、江苏、福建各省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 亚一带。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0)

“忠壮祠”位于沙县后薛坊,始建于淳祐年间,是为纪念沙县籍的抗金英雄黄复而修建的。

据《八闽通志》、《延平志》和《沙县志》记载,忠壮祠由当时的沙县县令翁永年负责修建,原名为“通判黄公祠”,原址立于沙县儒学中,清乾隆十一年,该祠迁至沙县西门外后薛坊。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摧毁了。

黄复,字乾叟,沙县人,住沙县义兴坊,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黄复因博才多学,被朝廷赐进士出身,授予山阳县县尉。后在真德秀等人的共同举荐下,出任高邮军教练;不久,又转任兴化军兴化县知县、滁州通判。绍定年间黄复在滁州抗击金军时壮烈牺牲。

古建筑 宝山文崛楼黄氏宗祠

沙县大洛镇宝山“文崛楼”开基始祖七七公,系峭山公第十二子——福公的第26世裔孙。七七公于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因避乱寓居尢溪八都下村,后迁居宝山。宝山“文崛楼”祖祠于元朝大德庚子四年(1300年)始建,坐辛兼戌(坐辛向乙)。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1)

宝山村航拍 (宝山村提供)

宝山“文崛楼”祖祠于正统已巳十四年(1449年)、崇祯壬午十五年(1642年)、乾隆甲辰十九年(1784年)、万历戊寅六年(1878年)、民国戊午七年(191 8年)、公元1976年等回禄六次。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2)

黄裕楠拍摄

据1894年沙县宝山《黄氏族谱》记载的《文崛楼祖祠地盘图》推算,祖祠主体和横厢、前楼等占地2.8亩。木质结构,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直到2010年宗祠重修测量,其建筑面积为518平方米。

6. 吴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3)

沙县有吴姓人口15416人,为第六大姓,占全县人口的5.93%,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垅东、漈岩。虬江街道的城南社区、墩头、长红、官南,以及青州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阳乡、南霞乡等乡镇村。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4)

唐末时,吴佩、吴玲、吴融举家从洪唐迁居南剑(今南平市)之桔溪(今南山镇)。以吴佩为一世祖,吴佩之子吴侃(二世祖)因桔溪不利兵役守卫,难以安居;于南宋时又迁居顺昌源坑彭邦村演山(今顺昌县元坑镇辖)。

传至五世祖吴祖衡父子于明中叶从源坑彭邦演山迁来沙县十六都坑头(今夏茂镇大布村坑头),搭厂锯木板而定居于此。其后裔分迁夏茂街、溪口、水头、乐厝村白溪、坡后村大申、水头村罗坪、车溪、上碓村新岭后等地。

北宋初,南平浆峡村吴氏迁居沙县高砂乡端溪、樟墩村玉口。

南宋时,江西牛角村一支吴氏迁居沙县郑湖乡郑湖村、庆洋村。

元朝年间,尤溪县管前鸭墓村吴仙富迁居沙县南阳北坑口(今南阳乡北坑口)。

约明万历十三年(1585),吴万三迁居南阳乡木科村。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第十世孙吴可启从永安三十都湖口岩前土堡(今永安小陶一带)迁居沙县九都古县村拱垅上。

另一支吴可隆从湖口岩前土堡迁居沙县八都埂路(今虬江街道镇头村江路),清康熙五十年(1711),古县吴氏后裔有一支迁居沙县八都洛阳里柱源(今虬江街道柱元村)东锦坊,迄今已290多年。

古县吴姓后裔吴阿生迁居陈罗坑(今虬江街道水南村陈罗坑)。

清末,尤溪县中仙乡华阳村文华吴氏第17世孙吴喜仁迁居沙县县城。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5)

陈罗坑路

沙县吴氏以“延陵”为郡望地,也以“延陵”为堂号 。

7. 林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6)

林氏是沙县第7大姓,林姓人口15288人,占总人口5.88%。遍布全县各方镇村街道、社区。其中,凤岗街道(4282人),夏茂镇(3548人),虬江街道(1784人)为最多。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7)

入沙林氏支系繁多,且时间不一,多居先后分别于宋、元、明、清历朝迁徙来沙久居的“闽林晋安世系”的“九牧林家”后裔,也有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谋生而居,战乱逃生而至,婚姻因此而迁,工作调动而入,但他移民而来久居沙县的其他林氏后裔。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来沙从商、从企、从工、定居和临时居住的人口,有20多个支系不等。

(一)、“九牧二房”藻公后裔有六个支系分别是:

(1)颙公支系:闽林始祖禄公第四十世孙颙公,明朝期间由永春云笔锋迁居来沙为始祖,其发至第十二世孙一祥公为福房原居沙县李纲路,后移居茅坪,莘口黄砂,梅列等地发迹。一顺公为孫房迁居南阳大基村,据现存五、七世祖在城南水南峡,清嘉庆年间重修的明朝墓,历今近500年。

(2)南霞泮岭支系:仕棋公于清康熙年间由大田贤里桃源厚平龙王祠,迁徙沙邑八都后南霞乡泮岭村创业兴家,历今三百余载。

(3)溪源支系:光府公于清康熙年间,由德化迁徙沙邑八都南霞乡溪源村安居发迹,历今三百余载。

(4)大洛官昌支系:天芽公于清乾隆年间由德化移居沙邑二十一都磻溪(现为大洛镇官昌村),尔后世沦公、月芽公先后又迁后宅自然村开基创业。

(5)富口岩地支系:1789年间日得公从德化县蓋德乡上地村迁徙十都岩地开基安居。

(6)南霞松树坑支系:叔周、叔林公于乾隆年间从安溪县蓋田乡黄柏村迁徒南坑仔朱洛村后于民国已亥年间移居松树坑进坑自然村安居发迹。

(7)南霞里大支系:振御公系闽林始祖禄公第二十七世孙,于清光绪年间由德化蓋德乡林池村修德坪自然村迁基沙县八都里大村(现今南霞乡龙松村)为始祖,发至其七世孙丁旺公移到城关定居。

( 二)、九牧六房蕰公后裔有两个支系:

(1)大邦公支系:大邦公系入闽始祖禄公第五十一世孙,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由四十五都广平村(现为大田县广平镇),迁居沙邑磻溪(现为大洛镇官昌村),创建西河郡“延庆堂”,为建基始祖,为最早迁徙沙县的林氏,至今已951年了。

(2)伯继公支系:伯继公系入闽始祖禄公第五十四世孙。

(三)、九牧八房迈公后裔有五个支系:

(1)夏茂希元公支系:希元公是闽林始祖禄公第三十八世孙,于南宋景炎年间迁徙夏茂儒元村为开基始祖。

(2)东门“大三祖”得余公支系:得余公系闽林始祖禄公第三十六世孙。于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承先父业贸而来到沙县,徙居沙邑东门定居为始祖。二世元荣公,三世天赐公,子承父业,有太古之风。后代子孙为感先人德行,将二、三世公旧居,辟为得系公祖祠(现为东大路),并将此巷道改称为“林厝巷”,至今尚存。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8)

林厝巷

因此,世称为林氏东门“大三祖”历今已七百余载。现有人口六千余人,是林氏人口最多的一个系。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59)

东大路

(3)藉口大照公支系:大照公系闽林始祖禄公第四十九世孙。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从当时的延平府永安县西关外二十九都横坑垅,迁沙邑九都际口村,开基发迹,建业为始祖。至其五世孙兆松公,移居沙县城关西山坊。

(4)东门大华公支系:大华公是闽林始祖禄公第四十一世孙,于清嘉靖年间(1797—1820年)由福清渔溪迁居沙邑东门定居发迹为始祖。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0)

(5)达公支系:达公系闽村始祖禄公第四十世孙正官公之子。字叔坚赘沙邑十都杨家为女婿,后到夏茂瓦窠定居发迹现已发至。

(四)、“九牧九房”蔇公之后裔有两个支系:

(1)樟垱支系:闽林始祖公禄公第四十六世孙尚(桐六)尚武(植七)于清乾隆年间,由大田梓溪谢洋迁居髙砂樟墩村为始祖。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1)

高砂镇樟墩村

(2)官林窠尤溪厂支系:端煖公系闽林始祖第五十一世孙,公迁徙官林窠尤溪厂(现属高桥镇官林窠村)安居发迹为始祖。

(五)、其他林氏迁徙来沙县有17个支系,如:南霞畔岭支系,仕棋公于清康熙年间由大田贤里桃源厚平龙王祠,迁徙沙邑八都--南霞乡畔岭村创业兴家,历今300多年;溪源支系,光府公于清康熙年间,由德化迁徙沙邑八都南霞乡溪源村安居发迹,历经300多年等。

8. 王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2)

沙县有王姓人口8615人,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郑湖乡、高桥镇、富口镇、青州镇、高砂镇、南阳乡、南霞乡、大洛镇、湖源乡等乡镇的村庄。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3)

高砂镇柳源村

琅琊王王审知入闽,是在唐朝末年,因内政紊乱,藩镇割据,战火四起。

中原河南王绪乘黄巢起义之际,也起兵攻占了寿州和光州。随后,固始县东乡王集的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也加入其中。几千名固始籍军民,扶老携幼,不得已随王绪南下,一路在江西广东转了一圈后,部队进入到了福建汀州,随后又南下到达漳浦,与另一支攻打赣州的部队汇合。

之后,从漳浦沿海东上,到达南安。随即在南安发生了兵变,王氏三兄弟掌握了军权,接着一路北上经永春、德化、大田,于公元885年8月底到达沙县。

到达沙县后,听闻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且又有泉州张延鲁等众人带着牛酒赶到沙县,请求王潮军班师泉州,解救泉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王氏三兄弟在公元886年正月发兵,途径永安徐母病逝,葬在青水乡光坑村。二月十一日达泉州城下开始围攻,并夺取泉州。景福二年(893年),王氏三兄弟挥师福州,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攻占了福州城,4年之后,长兄王潮病逝,其弟王审知接任威武军节度使。公元910年被封为“闽王”。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4)

沙县各地聚居的王氏,大多为闽王后裔,称为“开闽王氏”,是由福建各地辗转迁入沙县。沙县王氏各支祖、支系都有祭祀开闽始祖王审知。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其中,沙县大东山白马长庆忠懿尊王(闽王)庙是祭祀开闽王王审知的主要场所,其它白马庙是祀奉其兄及十八随将领的。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5)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山西太原郡一支王氏辗转迁入沙县的徐墩村(今郑湖乡徐墩村)。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王审知后裔王宽从建宁府建阳县迁居沙县八都茶坪村(今南霞乡茶坪村)。茶坪王氏一支在茶坪村约传至第6世后,王福全,字赐恩,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6年),从茶坪村迁入沙县古县村古县头居住。迄今已繁衍至第17代。其后裔分迁今凤岗街道的城区和际口;虬江街道的镇头、茅坪、谭厝;还有高桥镇高桥村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6)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夏茂王氏始祖王守敖(三世祖)领其子王声鱼(四世祖)从江西黎川县上彭迁居沙县16都大布(今夏茂镇大布村)。其后裔分迁夏茂镇的夏茂街、松林村大坑、长阜、梨树、车溪、大布村坡角和富口镇姜后等村。大布王氏自王守熬至今历时400余年,已传30世。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7)

富口姜后村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王审知的后裔王伯盛从尤溪县新阳镇后坪迁居沙县9都墩头(今虬江街道墩头村)。

约在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原居福建漳平管下的王文海迁居沙县7都南阳(今南阳乡南阳村)。

清代中叶,福建永春县的一支王氏迁居沙县8都蒋坡(今南霞乡蒋坡村)。同期,福建长汀县牛栏角的一支王氏迁居沙县5都高砂(今高砂镇高砂村)。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8)

高砂镇高砂村

古建筑 南坪王氏宗祠

沙县南坪王氏宗祠,始建(明代),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69)

9. 李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0)

沙县李姓有8220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青州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阳乡,南霞乡,郑湖乡,湖源乡等乡镇的村庄。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1)

郑湖乡郑湖村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时,李元祥第十五世孙李其洪,从永安皇历迁到沙县的崇仁里二十六都(今永安贡川镇双峰村)居住。

据贡川《陇西李氏族谱序》记载,李其洪开基于永安贡川双峰上村后,其后裔不仅播迁到永安城关、大湖以及沙县的城关、高砂小洋、冲厚、上坪等地,而且使得李氏后裔得以向闽西扩展,继而飘洋过海,成为台湾的重要一支。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2)

高砂镇小洋村

宋嘉祐元年(1056年),李其寿的后裔李绵万(字维耦)迁居三元(其时为沙县)。李绵万下传11世,有李天保一房迁居沙县青州水奋头。龙安李氏的后裔还扩衍至三元区莘口镇的天孟塘、上环坑以及岩前镇等地。

明代,李元祥的第二十九世孙李福德之子李石寿迁居沙县的三姑村,为三姑村李氏开基始祖。明中叶,永春一支李氏迁居沙县的南霞乡东周村。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3)

凤岗街道 三菇村(竹海天星拍摄)

古建筑 双峰教忠堂

永安贡川镇双峰教忠堂(时属沙县)建在永安贡川镇双峰上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清康熙皇帝钦赐御书《教忠堂》匾。2000年,该堂被载入《八闽祠堂大全》。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4)

古建筑 谭厝李氏祠堂

沙县谭厝李氏祠堂,据传百余年前,高砂池川有一在外经商富有的李氏青年,要建宗祠光大李氏,在行船中遇到一风水先生说有处好风水,便跟风水先生来到谭厝,经实地察看后感到满意,就不惜投入大笔资金,建就正堂和右厢房。

正堂系混合结构,室内房子系木质结构,而走廊、台阶和天井全砌石板,四周围砖墙;大门顶上镶块大石板,镌刻“李氏宗祠”四个大字,颇显华丽堂皇。祠堂建好后,这李氏青年一直未归,祠堂也从未住过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5)

1944年农历七月上旬,其右厢房被一场历史罕见的洪水冲塌了。改革开放后,每年中秋期间,李氏后人到此祭祖和清理卫生活动。

10. 胡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6)

沙县胡氏总人口6634人,占全县总人口1.88%。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其中郑湖乡,高砂镇,风岗街道人口上千人,虬江街道,南阳乡,青州镇,富口镇上百人,其余大洛、高桥、南霞、夏茂等不足百人,最少湖源乡3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7)

沙县胡氏始祖乃隋朝胡标。胡标,字大著,以诚字存实之子,母葛氏,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标生于南北朝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举进士,任汀州知府,累官洗马。标妻杨氏妙智夫人,生四子:恭、宽、信、敏。四子敏,住沙县。胡标迁沙,迄今近1400年。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原籍河南光州固始胡金庐的第五世孙胡文渺从延平马坑迁居尤溪十九都东山境后团,为胡姓入尤溪开基之始祖之一。胡文渺有四子,次子胡应泽迁居沙县。

另外,明末至近代,先后有十五支安定郡胡氏从异地迁入沙县。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8)

古建筑 宗祠

沙县胡氏历代重视宗祠的营建和修葺。唐、宋、明代建祠堂较多。据统计,标公后裔23个支派及5个分支派,共建宗祠25座。

沙县胡氏始祖宗祠系始祖胡标与其四子敏共祭的宗祠,坐落在沙县高砂镇樟墩村玉溪自然村,母猪窠山脚下,坐南朝北,2001年重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79)

胡氏始祖宗祠

杜坑胡氏祠宗,位于杜坑村尾,原为标公第26代孙新政公的住房,清·同治10年(1871年),标公第34代孙广有公在新政公住房原址建造宗祠,系土木结构,六拼五。1997年10月复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宗祠大坪有石玑冠和石碑。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0)

杜坑胡氏祠宗

11. 朱 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1)

沙县朱姓有6446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青州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阳乡,南霞乡,郑湖乡,湖源乡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2)

湖源乡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朱允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其第五世孙朱留康迁居沙县的高桥桂岩,后裔分支沙县富口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3)

元代至元年间(1271-1294年),朱癸七的次子朱庆七的第九世孙朱法旵移居沙县一都。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朱癸七的第三子朱庆九的第七世孙朱宗宁,由奇河移居永安县衙,后又于明嘉靖年间由大陶洋下枫窟迁沙县富口镇。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4)

富口镇盖竹丰收节 许琰拍摄

明嘉靖年间,朱庆九的第八世孙朱仲富、朱仲贵由永安大陶洋下枫窟迁徙沙县车头。

明朝时,归化夏阳乡紫云台杨均亮的一支后裔迁富口白溪口村。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朱宗宁的儿子朱继文从永安迁居沙县。

明末清初,浙江建宁府牛栏角朱氏迁居沙县郑湖乡郑墩村。

沙县朱氏系沛国郡,沛国堂。由始祖朱什一公字建石,于宋末(谱上未记载从何地迁入)迁入沙县赤硃山(今沙县建国市场一带)。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5)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6)

沙县有刘姓人口5682人,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城南社区、田口、柱源。青州镇的胜地村坂头、澄江楼、管前、洽湖、涌溪、溪坪、朱源村尾村。高砂镇的龙慈主村、东坑坂、高砂村渡头。高桥镇的新坡。富口镇的富口村、白溪、白溪口、堆积坑、郭墩、盖竹、柳坑。南阳乡的凤坡洋、大基、大基口、坡窠。南霞乡的南坑仔和夏茂镇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7)

沙县谢姓人口有4947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安坪村、镇头村、柱源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东街、中街、西街、罗坑、车溪村牛栏墘,青州镇的前山村村尾、际头,朱源村中村、青州村、洽湖村、涌溪村,高砂镇的端溪主村、西坑仔,大洛镇的罗坑源村、陈山村,南阳乡的大基村、竹山村、南阳村、凤坡洋村,南霞乡的霞村、松树坑村桥头铺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8)

图片:福建阿坤的博客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89)

郑姓有4710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村头村小竹、三姑村岩下,虬江街道的安坪村、城南社区,青州镇的坂山村大科、小科、洽湖村、涌溪村,高砂镇的高砂主村、阳溪洋口仔,富口镇的白溪村、堆积坑村、富口村、郭坑村、荷山村、延溪村,大洛镇的高坑洋村,南阳乡的大基口村、木科村、南阳村,南霞乡的东周村董盂,郑湖乡的郑墩村、岭头村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0)

沙县魏姓共有467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0%。具体分布为:凤岗街道855人,虬江街道1567人,夏茂镇174人,高砂镇122人,高桥镇230人,富口镇339人,郑湖乡334人,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其中,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曹元村、安坪村、茅坪村、镇头村、城南社区,高砂镇的龙江主村、上坪下坑,高桥镇的新桥村、杉口村,富口镇的白溪村、富口村、延溪村,郑湖乡的箭坑村都是魏姓人口主要的居住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1)

沙县有卢姓人口4505人,分布为: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霞乡、高桥镇、高砂镇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2)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3)

沙县有杨姓人口4283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水南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东街、中街、西街、儒元、长阜村黄历、上碓村溪坪、洋邦村岭上、梨树村下俞邦,青州镇的青州村、坂山村小外洋、洽湖村,高桥镇的官庄村、新坡村,富口镇的白溪口村、富口村,大洛镇的文坑村,南霞乡的泮岭村前洋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4)

萧,肖姓图腾,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行简体字,把“萧”改成“肖”,数百万“萧”姓人士全都被变成“肖”。

沙县有肖姓人口3859人,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青州镇、高砂镇、大洛镇、南霞乡,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5)

沙县有曹姓人口 3846人,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洋坊村、琅口村、长红村、城南社区,南霞乡的下洋村坑源底、茶坪山后、溪源村上定等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6)

赖姓为沙县的第17位大姓,有人口3712人,其中凤岗街道1316人,夏茂镇106人,高桥镇914人,富口镇151人,虬江街道28人,髙砂镇177人,大洛镇11人、青州镇32人,南霞乡816人,南阳乡138人,郑湖乡18人,湖源乡5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7)

汪氏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望。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发展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8)

沙县有姜姓人口3430人。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的际硋、西霞、际口、大坑、根坑、村头、小竹、城关东门等。虬江街道的镇头、江路、田口、琅口、田坑、洋坊、城南社区等。夏茂镇的各村。富口乡的富口村、姜后、洋花坑、车头、延溪等。高桥镇的高桥村、官庄村桂口、新坡、杉口、大墩。大洛镇的张田、文根村陈田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99)

沙县有洪姓人口3426人,具体分布在沙县城区、夏茂镇东街、松林村、水头村、富口镇的富口村、白溪口村、南霞乡松树坑村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0)

沙县有彭姓人口3358人。分布在夏茂镇、高砂镇、高桥镇、凤岗街道、虬江街道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1)

沙县范姓人口有3346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田口村、柱源村、镇头村、后底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梨树村、月邦仔,青州镇的青州村、洽湖村,高砂镇的冲厚主村、龙慈廷坑、樟墩玉口,高桥镇的泉水峡村、上坑村,南阳乡的竹山村、南阳村、大基口村、大基村,南霞、富口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2)

范仲淹纪念馆

据了解,南宋末年,范仲淹的第九世孙范祖德从苏州入闽,初业建宁府(今建瓯),再转迁沙县,为迁沙始祖,从此范氏在沙县繁衍生息。此后,其后裔分布在三明、大田、尤溪、闽清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3)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4)

沙县有乐姓人口3266人,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虬江街道的城南社区、青州镇、高砂镇、 高桥镇、富口镇、南阳乡、南霞乡、夏茂镇等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5)

沙县有蔡姓人口3173人,具体分布在凤岗街道的城区,青州镇的青州村、洽湖村、异州村大小坪,高砂镇的岭兜高溪、樟墩主村,高桥镇的高桥村,郑湖乡的高地村等居住地。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6)

沙县有陆姓人口3113人,分布为:沙县城关、夏茂镇、高桥镇、高砂镇、青州镇、大洛镇和其它乡镇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7)

沙县有许姓人口3035人,主要分布在凤岗街道、虬江街道、夏茂镇、富口镇、高桥镇、青州镇等。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8)

沙县其他姓氏

1、人口在2000--3000的姓氏有

徐姓(2910人)、曾姓(2720人)、邱姓(2716人)、周姓(2680人)、廖姓(2443人)、叶姓(2203人)、余姓(2126人)、何姓(2045人)

2、人口在1000---2000的姓氏有:

江姓(1906人)、俞姓(1896人)、钟姓(1880人)、官姓(1819人)、潘姓(1632人)、连姓(1550人)、蒋姓(1421人)、方姓(1395人)、饶姓(1338人)、游姓(1318人)、苏姓(1151人)、程姓(1133人)、傅姓(1141人)、汤姓(1122人)、卓姓(1080人)、翁姓(1005人)。

3、人口不足千人的姓氏有:

董姓(973人)、龚姓(893人)、茅姓(855人)、冯姓(825人)、池姓(805人)

梁姓(775人)、郭姓(732人)、宋姓(688人)、阙姓(688人)、石姓(676人)

高姓(670人)、管姓(630人)、谭姓(600人)、夏姓(592人)、雷姓(568人)

赵姓(546人)、严姓(542人)、马姓(465人)、巫姓(545人)庄姓(441人)

康姓(400人)、童姓(400人)、施姓(384人)、杜姓(350人)、危姓(166人)

万姓(100人)

沙县贾姓 沙县百家姓与读者见面(109)

文字:《沙县百家姓》来源:沙县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