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散人2021.2.6

《在古韵斋夜话》第三十六的结尾处,笔者告诉读者诸君,“春节前夕话春联”前后五篇,到此杀青了。可是,近几天,来聊天的朋友们,话题总是围绕着春联展开,并且涉及到当前的新冠疫情,涉及到一些老同事的健康状况,由此,又牵扯到人的寿命。还有那么几次,谈及春联中的“天增岁月人增寿”。于是,这些,就成了此文的动因。

“天增岁月人增寿,”是一副春联中的上联;下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此联出自明朝嘉靖壬辰科状元、潮州人林大钦之手,至今已有近五百年之久。

要说“天增岁月人增寿”,可以从很早的时候说起。

在汉字里,“天”是个多义字,有很多种解释;这里讲的,应该是天体和大自然。比如《荀子•天论》所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是之谓天。”

“岁”呢?周代以前,称年为岁,取岁星运行一次之意。“年”呢?则是指地球环绕太阳从某一定标点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用这一办法算出来的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把它跟“月”联系起来,较好理解。我们用的是朔望月,以月球相继两次具有相同月相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闰年为十三个月)。称太阳年的原因是,太阳视圆面中心,相继两次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

就民间习俗而言,从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三十(小建为二十九),就是一年。而“岁”,则是从今年的冬至,算到明年的冬至。因为阴历的十一月是子月,而冬至“一阳生,”所以,准确地说,是从那天的子时算起,到明年十一月冬至日子时为止。这两个概念都是用来计算人的寿命的。讲年的时候,问:“今年多大年纪呀?”论“岁数”的时候,问的则是“多大岁数”?对方若是长辈,就得问“你老人家高寿”了?

这“天增岁月人增寿”,反映了人们对长寿的普遍性追求和美好愿望。这,可能就是林大钦这副春联的生命力所在。

古人的心境和心理(古韵斋夜话之三十七)(1)

(笔者习作一幅,请读者诸君指教)

追求长寿,古以有之。《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这个标准,不是高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孔颖达疏:“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这就比《庄子》里的标准,各高了二十岁。秦皇汉武,都是追求长寿的典型。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那只能是白日做梦!可是他叫谁去办这事儿,谁就得办。办不成,他就要你的命!为了保命,徐福想了个办法。他告诉嬴政:东海有三座仙山,山上有不死之药。我呢 ,可以前去取药。取回来,你老人家吃了,不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吗?这样,徐福就是奉旨取药了。他带着童男童女数千人,乘着楼船,出海寻找不死仙丹去了。当然,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虽属民间传说,正史亦有记载(见《史记》)。同时,日本的文献中,亦有记载。两相印证,当较为可靠。

汉武帝为长寿而求仙,为求仙而上了方士的当!为使方士效忠,而令女儿下嫁方士为妻,这是糊涂。他为了封禅而使百姓不堪重负,则属昏庸了!结果他只活了五十七岁,连下寿的最低标准都没达到。

在“天增岁月人增寿”这七个字中 ,前四个字,讲的是自然规律;后三个字,说的是人的愿望。你看,拜年的时候,还有祝寿的时候,不论是说的还是写的,那祝词,往往离不开一个“寿”字。比如,“健康长寿”,“福禄寿喜”,“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寿与天齐”,等等。这里边都包含着对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包含着对得享天年的渴望。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古人的观点是:“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想的,干的,都是为了忠君报国;与人相处,为朋友两肋插刀,追求的是“义”。这忠义,是他们人生观的核心,是他们生命意义的充分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这种思想的延续;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则是这一思想的质变和升华。

笔者有幸,年轻时曾见过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英雄。当年,年轻时葛振林,同他的四位生死与共的战友,义无反顾地从悬崖上,向着万丈深渊纵身一跳,譜就了为国捐躯的壮丽诗篇!可是,他和宋学义没死,这两位钢铁战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晚年谈及此事,老人为“光荣”了的战友不胜唏嘘!好像“光荣”的应该是他,而他的战友们应该健在。那才对!面对老英雄,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伟大”!

人生难得的是参透生死大关。面对生死,谈笑以对。笔者年轻时的同事里,有几位老革命。其中的赵老和李老,战争年代一同赴汤蹈火,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弟兄,你救过我的命,我也救过你的命。可是两人见面,没有一句正经的。

有一次,两人见面,谈话开始:

赵问高:“还活着?”

高答:“还没死。”

赵:“怎么不死呢?”

高:“等着给你送花圈呢!”

赵:“跟你商量个事儿。”

高:“说。”

赵:“你把那买花圈的钱,先给我怎么样?”

高:“那可不行,万一你拿着买酒喝了,算怎么回事?”

后来,两位老前辈,均得享天年。赵老有些存款,弥留之际,嘱咐儿子替他交党费。高老的存款,生前捐给了家乡的小学。

现在,有的人已经不尊重生命了。

有的歹徒,手执凶器,专门袭击小学生;某市一外卖小哥,因不满交警查车,蹤身跳入水中;还有些驴友,盲目追求刺激,以致误入险地,被迫请求救援。如此等等,自己惹事 ,又给他人添乱,实在没有可取之处。

前些天,某网红因脑溢血突然离世。此人只有十九岁 ,系某高校在校学生,长期做美食视频达人。为拍视频,有时一顿饭吃三份主食,而且大多属重口味。但是,偏有很多人追着喊着看他的节目。窃以为,这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起哄架秧子!当着这孩子的视频热播的时候,当着这孩子的噩耗传出的时候,他的老师、同学、朋友,还有他的粉丝们,是什么心情呢?心疼么?有多少人会想到他的父母呢?

当然,十几岁的孩子,可以说他不懂事;退了休的老人,因不良习惯而给生命造成威胁 ,那后果,那原因,就不好说了。笔者以前的一户邻居家,有一退休老人性喜麻将,逐渐沉迷其中。有一次连输三圈之后,来了一把自摸。高兴得哈哈大笑,人已经出溜到牌桌下去了,麻友们还在取笑他。全不知,老人家已经驾鹤西去了!

现在已经可以看出,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很多。

第一位的就是饮食。饮食的重要,表现在很多方面。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平民百姓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还有一句:“犯胃的不吃,犯法的不为”——这似乎是在有饭吃的前提下所说的话,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坏了肚子。

饮食摆在第一位,还有一个原因。人,总不能不得病吧?得了病就得采取措施。在此情况下,饮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据笔者所知,有两种情况,关键在饮食。一是有病久治不愈,二是那个病久久不能确诊。这都需要调理脾胃,靠增强体质去战胜疾病。

第二位是睡眠。你不是“以食为天”吗?好,给你好吃好喝的,可是你老人家别睡觉。估计扛不了几天就得垮喽!让你睡觉,吃的不好,你那觉也睡不好。《黄帝内经》有云:“胃不宁则睡不安”。这就得想办法睡好觉。但我不主张长期服用安眠药。这么大个国家,十几亿人,应该可以想出没什么副作用的办法来。比如左右“神门”穴,掌握了点穴方法,效果还是挺好的。

第三是合理、适度的体育运动及有益的养生活动。

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哪一样适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得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掌握好“量”,着眼于效果。拿走路和跑步来说,本来适合于晨练,却有不少人喜欢夜练,而且量大,每次都弄得汗流浃背的。岂不知“大汗伤阳”,对身体有害无益。这不能跟专业的运动员比。他们是挑战极限以为国争光。你看哪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运动员没有运动创伤?

至于养生,有很多好的办法,人,时时、处处皆可养生。不要走偏了路子就行。生活中有害的东西,一定要摒弃它。比如穿裤子这件事,本来,中华民族是非常注重腰带的。可是近些年来,很多人以不系腰带为时髦了。这些人不知道,古代有一种刑罚,就是让犯人从事体力劳动,却不许其系腰带。久而久之 ,犯人的各种器官,该下垂的下垂,不该下垂的也下垂。笔者奉劝各位俊男靓女,千万注意!

第四是面对疾病,要有个积极的心态。人的生命,是个生、长、衰、老、病、死的周期。活得好好的,想死,这种人恐怕没有。活得不顺心,一时想不开,要赶快转变思想。否则,一但酿成大错,你自己一死了之 ,省事了,却给爷娘妻儿造成了永久的创伤!别人看着,可悲可叹,更加可恨。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生病,那就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们反对过度体检、过度治疗,但是该治还是得治。旧时提倡“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医”,其实现在则更加需要。掌握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十分必要。要害是有积极的态度,伤病面前,不可夺志,站着,别倒。像东坡先生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五是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的养成,一般是因为抵制不了诱惑;不良习惯的难以克服,大抵是由于自制能力太差。也就是说,自己管不住自己。旧社会普遍存在的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皆属此类。近三十年来,这些玩意儿死灰复燃,毒害青少年,危害社会。不管哪个群体中,讲究吃喝玩乐的多了,倡导艰苦奋斗并身体力行的少了。毋庸讳言,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做得远远不够!但是,如果我们从自己做起,如果人人都有很强的自制力,还会出事儿么?那不就极大地减少了影响健康、影响寿命的因素么?有些不良习惯,够不上违法乱纪,与道德也没什么牵扯,但是危害很大的习惯,只能靠自律。比如吸烟,很多人手不离烟、烟不离口。不了解吸烟的害处吗?了解。戒不戒?不戒。傻不傻呀?你!再比如手机。本来这是个好东西,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它变了味儿!沉迷于手机游戏之中的人,哪个年龄段的都不少。不谈别的,光是颈椎病,给多少人带来痛苦?威胁着多少人的健康?可是,其中大多数人有苦说不出。为什么?自找的!您没看见,一边走一边玩手机,撞在电线杆子上,口里说着“对不起”,眼睛还盯着手机的主儿吗?

“天增岁月”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增寿”呢?人们对“人增寿”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人算不如天算”,“人不与命争”,“听天由命”……这大概属于同一类。“我命由我不由天”,“制天命以用之”,这又是一类。依笔者愚见,那消极的、颓废的、使你越来越没劲儿的,就是不对的,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那积极的、向上的、使你精神振奋的,就是对的,理应抓住不放。辩证唯物主义者,相信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相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个人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是可以起决定作用的。可以消除那些不利于“增寿”的因素,增强那些有利于“增寿”的因素,“增寿”,是可以实现的。

眼看就要过年了,笔者祝愿读者诸君: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再见!

古人的心境和心理(古韵斋夜话之三十七)(2)

(渔阳散人硬笔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