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油菜收割忙(川西高原秋收油菜忙)(1)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普鲁村,村民在收割油菜(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新华社成都9月1日电(记者李力可、唐文豪)顺着蜿蜒的卡拉脚河进入连绵的大山,不多时,硬化路两旁的田地变得开阔,迎面拂来的山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卡拉脚河边的油菜田里,二普鲁村的村民正挥着镰刀收割油菜。

二普鲁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卡拉脚乡,平均海拔3000多米。

夏天油菜收割忙(川西高原秋收油菜忙)(2)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普鲁村,侯正鑫和村民将油菜杆堆在晒场中(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高原气候多变,熟了就要抓紧收。”晒场里,二普鲁村党支部书记侯正鑫和村民们不停地把油菜杆从车上卸下来,宽阔的晒场被金黄色一点点充溢起来。

夏天油菜收割忙(川西高原秋收油菜忙)(3)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普鲁村,阿木初和村民在收割油菜(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前两年没有晒场,打出来的菜籽只能放到村活动室或者村民家里,不少菜籽受了潮。“为此,村党支部向上申请到浙川援建的项目资金,建起了11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晒场。”侯正鑫说。

石磨吊上房梁,水车吱扭扭转起来,你砌块砖,我铲把土,村民们七手八脚地在晒场旁搭了座传统榨油坊。

“我们的有机菜油要卖30元一斤呢!”侯正鑫说。

66岁的阿木初大娘说,“前两年集体地里的油菜种得好,今年我也试着种了一亩,等收完村里的就收我家自己的。”她种了一辈子玉米、青稞、土豆,今年可以第一次吃到自家菜籽榨出的菜油。

如今,二普鲁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2万元,“今年能收上万斤菜籽,明后年如果天气好产量还能翻番。”侯正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