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郎章正

大年初一。1、开大门。农历正月初一日,俗称大年初一。当日凌晨,鸡鸣而起,家主点烛焚香,再一次祭拜“神灵”和“先祖”,然后向大门(门神)虔诚三拜,方开启大门,即为新年的首次“开大门”。开大门后,家主照样要于门外、路口、井坛等处置香,供奉各路神灵。此后,开始点放爆竹,迎接新年到来。开大门点放的爆竹,除鞭炮外,名目还有“开门炮”、“开门红”、“大地红”等等,其声音清脆,响亮异常,兆示开门吉顺,新年必交好运。

巢湖人文地理(话说合肥地区的正月新年)(1)

2、拿元宝。年初一早起洗漱毕,就食早茶,称“拿元宝”。早茶通常是四只欢团,外加两至四只煮鸡旦,另加红糖,经沸水冲泡后品食,寓新年伊始,就高高兴兴地得“元宝”,交好运。

3、拜年。正月初一日,俗称大年初一。是日早晨,人们衣新冠整,走街坊,访亲邻,致问候,祝吉顺,行拱手礼,称为“拜年”。通过拜年活动,表达问候,可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加深感情。即便过往存有一定的隔阂,往往也能通过拜年,化解矛盾,一笑泯恩仇。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往往在年初一早晨,进寺庙烧香敬佛。有甚者,还要抽签,预卜当年时运。合肥解放后,一些迷信色彩较浓的习俗已渐废,相互拜年,互致问候的习俗,仍相沿至今。

4、新年早餐。年初一早往左邻右舍拜毕,开始新年的首次早餐。昔日合肥民间新年早餐,俗尚吃元宵下挂面。谓之“元宵下挂面,光蛋有拉扯”,穷人得到帮扶。

5、送年,正月初四为送年日。是日晨,家家户户早起,点烛焚香,祭拜“神灵”、“先祖”,然后点放爆竹送年,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此日,店家开始营业,作坊开始务工,平日正常的生活秩序重又恢复。一些在年期居家接待亲友的老人,通常在这天往亲友家作礼节性的回访,作为对亲友在年期前来拜年、看望、问候的答谢。

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巢湖人文地理(话说合肥地区的正月新年)(2)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晚辈要给家中老人磕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拜年要带礼品的。以前是习惯两条糕,一袋糖。后来又加上一盒鸡蛋糕。现在多是烟酒水果,越高档越好了,人人都追求高档,求面子。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合肥年初一一般都是到叔父、本家长辈家去拜年;初二到岳父母、舅舅家拜年。从初一到十五,基本都是以拜年为主。三天年一过,有的人家就开始外出打工了,现在只放七天十天左右,在以前,过完正月十五,才算年。不过也有这么一说,要是诚心拜年,就算拜倒二月二,也不算晚。

年初二,正月初二举行财神祭,各家尤其是生意人家一大早就给财神(供在家里的)供上祭品,焚香拜祭。以前合肥还有人特地到财神庙去参拜。烧完香后便会把神前的元宝带回家,用红布包起来藏在床下,以示会发财。

年初三、初四,合肥人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年初五,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年初六,现在夜游选择初六,初八开业的,也是求六六顺,八八发的谐音吉兆。

七不出八不归。年初七不出门,年初八出门不回。

正月十三,杨公祭。诸事不宜。小孩不给在外夜游。

巢湖人文地理(话说合肥地区的正月新年)(3)

正月十五闹元宵。合肥人的年俗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就是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等。《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关于元宵节的来源,有许多传说,不外乎与先秦宗教信仰及后世道教信仰有关。盖正月十五为道教天官大帝圣诞。民间年画中的“天官赐福” 图便是对天官大帝的信仰。自道教形成后,元宵节(上元节)成为普天下黎民庶士与道教徒共度的节日。这一天,道观均要设坛醮神,祈福迎祥;民间则有“闹元宵”、“闹花灯”、“祭门户”、“迎紫姑”等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合肥有灯会,放灯,猜谜,吃元宵。元宵里包一枚钱,谁吃到谁来年就发财。不过现在好多人觉得在里面放硬币不卫生,即使夹到了,也不吃。不过这个习惯还是有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元宵。而此前的正月十三为了检查家中扎制的花灯亮不亮、好不好看,晚间要试灯,各家各户都做米面饼,称之为“试灯粑粑”。入夜,街市上舞狮子、玩龙灯、踩高跷、行旱船等,处处锣鼓,处处花灯,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巢湖人文地理(话说合肥地区的正月新年)(4)

年味未淡日子更甜 。转眼就要到春节了,过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现在好多年轻人常感叹年味淡了,其实也可以换一种新思维,仔细想想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的日子甜了。前些年每到过年,牛老就会不由自主地把眼前过年的情景与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情景相比较,小时候那种祭灶爷、扫房子、糊窗户、蒸馒头的氛围时常出现在眼前,认为那样才是过年。现在想来,旧时所谓的年味,其实不过是一些年俗而已,是自己的一种怀旧情怀。

如今,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寄张贺卡,聊聊QQ,所有的亲情表达都能如愿。轻轻松松传情感,省出时间看春晚,唱卡拉OK、打牌、跳舞、逛商店,其实这样的年味,也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人流行年夜饭去酒店吃,都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很省事享受得很。采访中,牛老表示,所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变化,是随时代与社会变化而变化,究其实质,并无变化。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