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金炳昶是全国有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袁阔成、金炳昶他们都在营口市曲艺团工作,两个人既是同事,又是邻居,还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袁阔成曾经求金炳昶帮过几次忙,以至于多年以后,金炳昶还拿这件事来“砸挂”。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袁阔成(1929—2015年),出生于天津,辽宁营口人,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袁阔成为何无人继承(袁阔成为何对金炳昶说)(1)

袁阔成

袁阔成出身评书世家,他的两位伯父和他的父亲都是评书艺人。当时号称“袁氏三杰”。

袁阔成从小就跟随父亲学评书,后来拜金杰立为师。袁阔成14岁就正式登台表演,长期活跃在唐山、天津、哈尔滨、北京等地,18岁就成了评书界的青年才俊。

东北解放后,袁阔成带头说新书,受到解放区观众的热烈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袁阔成在营口工作生活了近30年。1958年,袁阔成加入到了营口市曲艺团,一直到1985年,他才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工作。

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在当年可是家喻户晓。

金炳昶(1931—2013年),朝鲜族,出生于北京。

金炳昶1950年参军,1959年拜杨海荃为师,成为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袁阔成为何无人继承(袁阔成为何对金炳昶说)(2)

金炳昶

1961年,金炳昶从部队转业,分配到营口市曲艺团,和袁阔成成了同事。

改革开放之后,杨振华、金炳昶的相声曾经红极一时。

金炳昶在相声界是公认的大好人。京、津两地的相声演员,无论是谁,无论是演出还是出差,只要到了营口、沈阳,都愿意去找金炳昶。

金炳昶是有求必应,除了帮忙,还要把这些相声演员请到家里吃一顿饭,哪怕是家常便饭或者是一碗炸酱面,都给人一种到家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人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1961年,金炳昶从部队转业到营口市曲艺团之后,担任相声队的队长,还分了房子,和袁阔成成了邻居。

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袁阔成虽然是有名的评书演员,他家的生活也非常困难:他们一家五口,妻子身体不好,三个孩子还没有成年,全靠袁阔成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自然是捉襟见肘。别说没有余粮,每个月能坚持到月底就算不错了。

金炳昶家里也一样,一家几口就靠他的工资生活,条件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有一天下午,快该吃晚饭了,金炳昶听到有人敲门,他开门一看,袁阔成拿着几件衣服站在门口。

金炳昶赶紧问道:“哥哥,您这是干嘛?我可不要您的衣服。”

袁阔成苦笑一声,说话了:“炳昶,你怎么净想好事?你给我“挑点叶子”去吧。”

袁阔成说的是行话,也叫“春典”,也就是过去跑江湖用的黑话。“挑”就是卖,“叶子”就是衣服,意思是你帮我把这几件衣服卖了吧。

金炳昶关切地问:“家里出啥事了?”

袁阔成苦笑着说:“家里倒没出事,天津来了几位评书演员,我得尽一下地主之谊,好赖得请他们吃顿饭。”

原来金炳昶是个热心肠,袁阔成同样是讲义气。

袁阔成为何无人继承(袁阔成为何对金炳昶说)(3)

杨振华、金炳昶

金炳昶点点头:“哥哥,我家也没钱了,我想帮您也帮不上。”

袁阔成乐了:“兄弟,我知道,咱都一样。你帮我把衣服拿去卖了就是帮我大忙了。”

金炳昶拿着袁阔成的衣服去了委托店,能卖的换了钱,不能卖的又拿了回来。

旧社会有当铺,解放后有国营委托商店,家里有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到那里换点钱。

金炳昶拿着袁阔成的衣服去了委托店,能卖的换了钱,不能卖的又拿了回来。

袁阔成拿到这钱,“豪爽”地请天津的同行吃了一顿。

没过两天,袁阔成又拿几件衣服找上门来了:“炳昶,来,衣服拿着,帮我“挑”了。没办法,把衣服卖了,天津又来几位朋友。”

金炳昶推辞道:“哥哥,这事怪不好意思的,还是您自己去一次吧。”

袁阔成赶紧摆手:“兄弟,这可不成,我在营口大小也是个蔓儿,我亲自去卖衣服,让人家看见多难看啊!”

金炳昶乐了:“那您总让我去,我就不难看了?”

袁阔成赶紧打圆场:“不,你去没事,你是相声队队长,也算是我的领导,领导就要帮助我们这些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困难嘛。”

金炳昶笑了:“哥哥,您这高帽给我戴的。您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我也不能含糊。得,还是我去吧,丢人也是发扬风格,我不能您丟人。”

袁阔成一拱手:“我这当哥哥的先谢谢你啦!”

袁阔成讲义气,可家里实在是没钱请客,外地的同行、朋友来了只能卖衣服,后来金炳昶又帮他卖了好几回衣服。

多年以后,金炳昶见到袁阔成,还笑着砸挂:“不知道内情的,光看见我卖您的衣服了,还想着咱俩是邻居,我是偷您衣服的小偷呢!”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兰石读书习字​、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创作挑战赛#​#我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