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1)

前言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这句话具体出自何处,已无从考证,只是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曾说过,就使这句话名扬天下,因为张作霖是大人物。

《水浒传》中有许多大人物,比如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朝堂之上的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太师蔡京,太尉高俅、童贯、杨戬,甚至风尘女子李师师。他们的江湖不可谓不精彩,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可是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小人物的江湖同样精彩,同样充满险恶,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的忽略,仅仅因为他们是所谓的小人物。

因为这些小人物没有绝世的武功,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江湖上的三朋四友,也就是他们没有这样那样的身份做背书,所以他们不得不把"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这句话演绎地更淋漓尽致。

面对西门庆的银子和武松的刀子,何九叔游刃有余。

何九叔的江湖往事都是围绕着武大郞的死而展开,因为何九叔在阳谷县是个团头,团头虽然不是什么多大官职,可在当地百姓中也是有身份的人才能胜任,谁家有个什么红白事都得请他出个头主持场面,所以武大郞家的事他是想躲也躲该掉。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2)

何九叔在阳谷县是个团头,团头虽然不是什么多大官职,可在当地百姓中也是有身份的人才能胜任

武大郞家里那逆风能臭十里的事儿,满阳谷县的人都知道,不可能独独瞒过何九叔。武大郞突然死了,死因当然是众说纷纭。大家都能想到武大郞死得不正常,可是没有人敢说什么,更没有人敢瞎打听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百姓能让自己好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3)

武大郞家里那逆风能臭十里的事儿,满阳谷县的人都知道,

别人能躲,可是何九叔躲不得。这不,王婆刚刚通知何九叔去殓尸(看清了,这里是殓尸不是验尸,验尸是衙门中仵作的工作,相当于现在的法医。),西门庆就找上门来,出手就给了十两银子。大家可别小看这十两银子,在宋朝的时候,那可是一个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

这钱收与不收,何九叔心里清楚,这钱铁定了是必须要收的,要说何九叔多贪财,那也未必,他惹不起西门庆,这西门大官人在阳谷县可是个手眼通天的人。可是客气也是必须的,戏份得演足。

何九叔叉手道:"小人无半点效力之处,如何敢受大官人见赐银两?若是大官人便有使令小人处,也不敢受。"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4)

西门庆是个有钱的主儿,在阳谷县手眼通天

西门庆当然也不屑于威胁何九叔这样的小人物,他自信他的身份本身就能给对方足够的压力。

西门庆道:"别无甚事,少刻他家也有些辛苦钱。只是如今殓武大的尸首,凡百事周全,一床锦被遮盖则个,别无多言。"

临了,西门庆还要交代一句:

"九叔记心,不可泄漏。改日别有报效。"

这句话就太耐人寻味了,既然不可泄漏,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说是改日别有报效,另一层意思是如走漏了风声,绝没有好果子吃。

对于武大郞家里这事的来龙去脉,何九叔估计早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得先把西门庆答应下来,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可是他也得怎么给武大郞的弟弟武二郞武松个交待。武松那可是个人狠话不多,喜欢用刀子说话的货色。怎么交待呢,只有两个字,演戏。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5)

武松是个人狠话不多的英雄好汉

何九叔先是装着中邪,这意思是武大郞死后的模样他未看到,这是对西门庆有个交待,"我连看到没有看到武大的尸体,还能胡说出个一二三?"再在第二天火化武大时,趁乱捡两块武大的骨头,这是要个武松一个交待。

何九叔心里头门儿清:如果武松没有查问到我何九叔,西门庆的十两银子就白拿, 如果武松查问到我何九叔,那两块骨头和十两银子,就是保命的物证。

该怎么跟武松说,何九叔把握的很到位,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自始至终没有从他嘴里说出西门庆跟武大郞的死有什么直接关系。

武松道:"奸夫还是何人?"何九叔道:"却不知是谁,小人闲听得说来,有个卖梨儿的郓哥,那小厮曾和大郎去茶坊里捉奸。这条街上,谁人不知。都头要知备细,可问郓哥。"

事情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何九叔手中的物证不但成了他的护身符,还成了西门庆等人杀人的实锤。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6)

自始至终没有从何九叔嘴里说出西门庆跟武大郞的死有什么直接关系。

西门庆有钱有势,武松勇武有力,原本何九叔因武大之死夹在两人中间两头憋屈,结果何九叔略施手腕,便游刃有余,快成了泥鳅的祖师爷。

郓哥儿仅仅为了一篮雪梨多卖几个钱,把武大郞、武二郞玩弄于指掌之间。

郓哥儿之所以把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告诉武大苓,并不是因为郓哥儿是仗义直言的主儿,他带武大郞去捉奸,也不是他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他只是因为想用一篮雪梨多赚西门庆几个小钱没有得逞,还被王婆打了一顿,心里愤愤不平,要出一口恶气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7)

从头到尾,郓哥只是要出一口恶气

郓哥道:"我对你说:我今日将这一篮雪梨去寻西门大郎挂一小勾子,一地里没寻处。……我指望去赚三五十钱使,叵耐那王婆老猪狗不放我去房里寻他,大栗暴打我出来。我特地来寻你。……"

就是这些话,也是武大朗用一顿酒肉换来的。

郓哥说:"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武大道:"你会吃酒?跟我来。"

……那小厮又道:"酒便不要添了,肉再切几块来。"

这不是妥妥地敲诈么?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郓哥,武大郞、潘金莲、西门庆还有王婆都不会死,武松或许能在阳谷县继续当都头,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等武松回来,或者潘金莲和西门庆因害怕武松而断了奸情,或者由武松出头解决这件事,也断然不会闹出什么人命,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郓哥,为了几个小钱,掀起了惊天波浪,四条人命没了,武松也为这此事断送了的前程。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8)

后来武松找郓哥了解详情,郓哥首先就是向武松要钱

郓哥那厮也瞧了八分,便说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

……郓哥自心里想道:"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便陪他吃官司也不妨。"

武松给了他五两银子,并答应事后再给他十四五两银子。武松在他身上前前后后花了近二十两银子。

知县审武松杀人的案子时,何九叔、赵四郞、姚二郞等众人都来做证,这些人中只有郓哥向武松讨要银子,可是武松刺配孟州,只有姚二郞帮助料理家事并前来送行。

有那原旧的上邻姚二郎,将变卖家私什物的银两交付与武松收受,作别自回去了。

水浒小人物深度解析(江湖险恶并非大人物的专利)(9)

郓哥不但能在这个由他引发的案子中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还得了近二十两银子,他成了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

那个惹起这惊天骇浪,并敲诈了武松近二十两银子的郓哥,却不见踪影。

这个命案的根源不在郓哥,却是由他而引发,郓哥不但能在这个由他引发的案子中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还得了近二十两银子,他成了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

最重要的是武大、武二郞两兄弟说到底是因为他而家破人亡,可是这兄弟俩还得都感谢他,这个哥的江湖手段真是令人不敢小觑。

听雪说史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世界,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江湖,论起处世之道,不见得谁会比谁更高明。小人物之所以没有在江湖上留名,时也,势也!假如没有梁山泊这个平台,我们哪里会知道那一百单八将谁是哪苗葱?

还有,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混迹在街头巷尾的市井之徒,没准哪个就是"扫地僧"!

《水浒传》写的是故事,我们不妨可以当作历史来读,浩瀚如烟的史书中,对于大人物的记载不一定就是真实,我们又何必纠结于小人物?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我们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我们的指间轻轻滑去。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我们读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传承文化,更是为了做好自己。


参考资料:《水浒传》

声明:本文由听雪说史原创,欢迎关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