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陈晓芬

出版:中华书局

子罕篇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达巷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他学识渊博,而不以一项专长来树立名声。”孔子听到后,对学生们说:“我专干哪一项呢?驾车吗?射箭吗?我还是驾车吧。”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奉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孔子说:“礼帽用麻料制作,这合乎礼的规定。现在用丝料制作,这样省俭一些,我赞同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在堂下跪拜磕头,这合乎礼的规定。现在要到堂上才跪拜磕头,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违背大家的做法,我仍然坚持在堂下跪拜磕头的主张。”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绝无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主观臆断,不固执己见,不喂我为是。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被拘禁于匡地。他说:“文王死了以后,传下来的文化不在我这里吗?天若要使这些文化丧失不传,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天若不想使这些文化丧失,那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蔽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太宰向子贡问道:“你们先生是一位圣人吗?他怎么有那么多才技呢?”子贡说:“是上天赋于他大圣之德,又使他多有才技。”孔子听到后,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很多鄙贱的技艺。一个君子会学那么多技艺吗?不会的。”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牢说:“孔子说:‘我没有为世所用,所以学了不少技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啊。有一个浅陋的人来向我提问,我对他的问题一无所知。我就从问题的本末终始向他询问,直至把问题全部搞清楚。”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文: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不出图了,我的一生没有希望了吧!”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孔子遇到穿丧服的人、穿戴着官服礼帽的人和盲人,与他们相见时,即使他们很年轻,也一定由座位上站起来;经过他们面前时,一定快走几步。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道:“老师的道,抬头仰视,越觉其高,用力钻研,越觉其深。望过去似在前面,忽然间又似在后面。老师有步骤地引导着我们,用文献来丰富我的学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令我想停下来也不可能。我已经竭尽全力,但它如在面前高高地耸立着,虽想攀从,却觉无路可走。”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病重,子路使孔子的学生以家臣的身份,预备料理后事。孔子病渐愈,说:“仲由做这样欺假的事很久了吧!我不应该有家臣而装作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我与其死在家臣手里,宁可死在你们学生手里!而且我纵使不能用卿大夫的盛大葬礼,难道我会死在路上没人葬吗?”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放在匣中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它啊!卖掉它啊!我等待着识货的人呢。”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鄙陋,怎么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了,哪里还会鄙陋呢?”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对乐曲作了整理订正,使《雅》《颂》两类诗各有了适当的安置。”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事奉父兄,对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要被酒困扰,这些事对于我有什么困难呢?”

论语七至九章(论语二九)(1)

,